APP下载

放线菌肥对新疆加工番茄促生、防病增产及列当的防控效果

2019-02-25萍赵建华鞠召彬罗洮峰来航线薛泉宏

中国蔬菜 2019年2期
关键词:穴施放线菌菌肥

张 萍赵建华鞠召彬罗洮峰来航线薛泉宏*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铁门关 841005;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2团农业试验站,新疆焉耆 841303;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陵 712100)

加工番茄被称为新疆的“红色产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程度高,是新疆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近6.7万hm2(100万亩),是新疆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吴奇峰和李艳,2010;张源颖,2011)。新疆北疆昌吉、奎屯、石河子和南疆巴州是加工番茄的主要种植区,由于复种指数高、作物种类单一、大量化肥的投入及各种农药喷施等造成土壤物理性状不良、次生盐渍化和严重的土壤生物退化,导致番茄病害加剧、产量降低及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康亚龙 等,2016)。各主产区恶性杂草番茄列当、番茄早疫病等发生日趋严重,减产可达20%~50%(崔元玗 等,2004;柴阿丽 等,2013)。近年来,在加工番茄生产上,多通过增施不同生物菌肥来改善土壤结构,调节作物根际微生物菌群,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增强作物抗逆能力,达到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的目的(郑爱萍和李平,2000;张丽荣 等 2013;王立伟和王明友,2014;张艳杰 等,2014)。

密旋链霉菌放线菌制剂或菌肥对草莓、番茄、黄瓜、魔芋等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孙敬祖 等,2009;段春梅 等,2010;王玉 等,2012;何斐 等,2015),对番茄列当具有一定的防除效果(陈杰 等,2018)。有关放线菌对新疆地区加工番茄促生、防病、除草综合效应的研究较少。本试验研究育苗基质拌放线菌肥、田间穴施放线菌肥对加工番茄的促生增产作用,以及对番茄早疫病和列当的防效,旨在为新疆加工番茄生产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微生物菌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番茄种子:新番64号购于新疆新农有限责任公司。

密旋链霉菌肥:有效孢子数≥1×1010个·g-1,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微生物资源研究室研制,陕西博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1.2.1 小区试验 小区试验在新疆巴州第二师焉耆垦区22团农业试验站进行。2017年4月30日移栽加工番茄苗。移苗前1 d,将放线菌肥提前施入打好的移栽孔中,与孔内底部土壤适当搅拌,避免菌剂与移栽苗根系直接接触。设4个处理,移栽孔中穴施放线菌肥用量分别为0(CK,不施菌肥,常规种植)、5、10、15 g。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9.45 m2,株距35 cm,行距135 cm,每膜双行种植,每行20株,每个小区移栽40株。移苗后3~5 d,观察不同处理的幼苗田间定根、缓苗、成活情况,及时补苗。

5月14日(移栽后15 d)进行田间调查:每个小区随机选取单行长度1.75 m内的有代表性的、连续5株幼苗,测定株高、茎粗;用SPAD-502便携式叶绿素仪测定植株倒数第3片真叶的SPAD值。进入成熟期后,于8月20日每个小区随机采集3株,田间测定株高、茎粗、单株分枝数、单株商品果(成熟红果)数量、结果数量、茎叶鲜质量,计算每667 m2商品果产量和商品果率等指标。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商品果率=(单株商品果数/单株结果总数)×100%

1.2.2 小面积示范试验 小面积示范试验在新疆巴州第二师焉耆垦区25团4连1斗18农进行。设3个处理:T1处理,常规番茄育苗+穴施放线菌肥10 g·穴-1;T2处理,基质拌放线菌育苗+穴施放线菌肥10 g·穴-1;对照(CK)为移栽常规番茄育苗,不施菌肥。其中基质拌放线菌育苗为育苗时向基质中加入放线菌肥3 g·L-1。每个处理面积为3 335 m2(5 亩)。

采用厚膜覆盖,2017年4月23日移栽番茄苗,7月11日每个处理选取5个样点,每个样点随机选定长度1.75 m内的连续5株具有代表性的番茄,测定株高、茎粗、分枝数、单株结果数,调查早疫病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出土列当数量。

番茄早疫病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25%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25%~50%;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0%~75%,近一半叶片枯死;4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75%以上,一半以上叶片枯死。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4)×100

相对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出土列当数量:在选定单行长度1.75 m范围内,调查所有出土的列当簇数和分枝数量。

1.3 数据处理

数据经Excel 2003软件进行处理,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区试验

2.1.1 放线菌肥对加工番茄幼苗的促生作用 由表1可知,移栽后15 d,各处理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分别较对照增加12.9%~23.6%和16.6%~31.6%。叶片SPAD值与对照差异不大。除菌肥用量10、15 g·穴-1处理茎粗与对照差异显著外,其余指标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2.1.2 放线菌肥对加工番茄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进入成熟期后,穴施菌肥对加工番茄茎粗、分枝数及茎叶鲜质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各处理株高比对照显著降低5.6%~12.8%。菌肥用量为10 g·穴-1处理的单株结果数较对照显著增加10.2%;且各菌肥处理的商品果率较对照显著提高12.5%~17.6%。

表1 放线菌肥对加工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及SPAD值的影响

表2 放线菌肥对成熟期加工番茄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从表3中田间抽样测产结果看出,放线菌肥处理的单株商品果质量及商品果产量均高于对照,每667 m2商品果产量较对照增加10.9%~32.7%。其中10 g·穴-1为焉耆垦区加工番茄最经济、有效的放线菌肥用量。

表3 放线菌肥对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

2.2 小面积示范试验

2.2.1 放线菌肥对加工番茄株型及结果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加工番茄穴施放线菌肥(T1)、基质拌放线菌育苗+穴施放线菌肥(T2)处理均对加工番茄株高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T2处理的单株结果数较对照显著提高21.7%,表明放线菌肥可使加工番茄株高降低,形成单株结果数较多的矮型丰产株。

表4 放线菌肥对加工番茄株型及结果量的影响

2.2.2 放线菌肥对加工番茄早疫病及列当的综合防效 在施用放线菌肥后,番茄早疫病的病情指数和列当的分枝数都显著下降(表5),T1、T2处理的加工番茄早疫病病情指数分别较对照显著下降25.7%和70.0%,列当分枝数较对照显著降低了24.8%和37.6%,表明放线菌肥能够明显抑制番茄早疫病的发生,降低列当的出土数量。

表5 放线菌肥对加工番茄早疫病及列当的综合防效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关于生防菌对加工番茄的防病、促生及抗线虫作用等大多数以细菌芽孢杆菌和分离的各种菌株为研究对象(乔俊卿 等,2016;郭威涛 等,2018;娄义,2018)。有关放线菌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和连作土壤修复影响的内容已有较多报道(郝永丽和宗兆锋,2007;陈双臣 等,2008;石金 等,2008;徐大勇 等,2012;袁鹤 等,2012;赵芳华等,2014),但在新疆盐碱地区有关放线菌密旋链霉菌的研究很少。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加工番茄穴施密旋链霉菌放线菌肥对番茄幼苗的株高和SPAD值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抑制成熟期番茄株高,提高加工番茄商品果率及商品果产量,各处理每667 m2商品果产量较对照增加了10.9%~32.7%。10 g·穴-1为焉耆垦区加工番茄最经济、有效的施用量,每667 m2商品果产量较对照提高32.7%。

小面积示范试验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穴施放线菌肥可以降低加工番茄株高,提高单株结果数,显著降低番茄早疫病病情指数和列当分枝数。基质拌放线菌育苗+穴施放线菌肥10 g·穴-1适用于新疆焉耆地区加工番茄大田生产。

放线菌肥对加工番茄具有增产、提高商品果率、防病及防除恶性杂草列当等多重功效,符合绿色、生态农业的要求和目标,可以大面积应用。但放线菌肥人工穴施难以在生产上推广,需对现有机械打孔环节进行改造,实现放线菌肥穴施机械化,为放线菌肥在新疆加工番茄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机械保障。

猜你喜欢

穴施放线菌菌肥
青藏高原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橡胶林氮肥穴施下的氨挥发和氮淋洗损失
微生物菌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和应用策略探究
生物菌肥种类及用量对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影响
泥土的清香来自哪儿
年产50万吨生物有机菌肥项目在孝义开工
玉米行间滚轮式穴施排肥器设计与试验
红茄基肥全层施用与穴施的增产效果
菌肥施用注意四问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