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战斗的人生,只是一口枯井

2019-02-24猗猗

醒狮国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陶华碧辣椒酱老干妈

猗猗

没有战斗的人生,只是一口枯井。

——陶華碧

近日,美国监狱体系内的黑色交易市场确定了最新的流通规则——老干妈成为了美国监狱的地下货币。在监狱里面,一瓶200g的老干妈价值20美元,是准奢侈品,这是大部分监狱里面约定俗成的汇率。

“没有什么是一瓶老干妈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两瓶。

曾经万宝路和可卡因是监狱的通用货币,现在成了老干妈。每一个成功的“狱头”铺下面都少不了这些硬货,存的越多证明你是这里边身份地位最高的大哥,这是囚犯们自己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交易的暗号里叫它“GanMa Bless America”(干妈保佑美国),而匪徒“Gangsta”这个单词和“Ganma”如此相像,也徒增了各位老伙计的好感。

能够长期储存,可以随时满足需要,并且绝对保值。这是监狱经济学。呃,这也是一个编造的段子。

但关于老干妈的全球知名度我们有目共睹,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我们熟知成名后的老干妈,但大多数对她的沉浮经历一无所知。

被辣椒酱改变的命运

1947年,贵州湄潭县一个小山村里,出生了一个女婴。父母重男轻女,没有让她上过一天学,直至50岁,她才第一次在纸上描出自己的名字。

20岁那年,大字不识的陶华碧嫁给了一个会计。丈夫端的是铁饭碗,本以为至此家庭稳定、温饱不愁了。却天降噩耗,丈夫生了一场大病,猝然离世。

来不及体会守寡的孤独,她就踏上了求生之路,家中两个嗷嗷待哺的儿子,是她生活的光。背井离乡去广州打工,人生地不熟,工资微薄,思念儿子尤甚,几年后,陶华碧回贵州老家。

陶华碧白天卖早点,晚上卖米豆腐,一个要起早,一个要熬大夜,那几年她几乎没睡过囫囵觉。为了省点路费,几十公斤的食材都是她从五公里外背回来的。

但她始终坚信,生活虽然难,但总有人更难。

42岁时,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她就在贵阳龙洞堡搭了一家“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冷面。价格比其他店铺都低,来吃的很多都是学生。这些学生里,有些家境很贫寒,陶华碧就给他们都免单,久而久之,来吃的学生都喊她“干妈”。

为了招徕更多客人,她特地熬制了一款辣椒酱搭配凉粉吃。后来还有人专门过来买她的麻辣酱。从此,陶华碧苦苦地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了。

1994年,偏僻的龙洞堡摇身一变成了主干道,陶华碧的生意也迎来了转机。比邻高速路,长途货车司机自然成了“实惠餐厅”的主要客源。回头客很多,陶华碧就给他们赠送自家的辣酱,一来二去,贵阳“龙洞堡老干妈辣椒”成为了一种口口相传的品牌。

从无到有的“老干妈”

1994年11月,“实惠餐厅”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主售辣椒酱,兼售凉面、凉粉。不只是货车司机,很多贵阳当地居民也慕名而来,生意火爆,供不应求。

工商局,街道办等领导闻讯后纷纷找上门来,希望陶华碧办家辣酱工厂,让更多人吃上好辣酱。于是,在市场的要求下,1996年8月,陶华碧借用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辣酱加工厂,品牌名字就叫“老干妈”。

起初,工厂没有设备,剁辣椒都是人工操作,工人们都嫌辣眼睛,谁也不肯干,陶华碧就亲自裹上围裙切。

“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

那段时间,她比以前更忙碌,还落下了严重的肩周炎。产量上去了,销路却很窄,她就挎着篮子挨家挨户、各大食堂逐个推销。凡是她走过的地方,没有不回购的,谁能拒绝这么实惠又欲罢不能的辣椒酱呢。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从40人一下子扩大到200多人。陶华碧的“头都大了”剁辣椒、跑生意她在行,但是搞管理、审报表简直是强人所难。

无奈之下,长子李贵山先斩后奏,丢掉地质队的“铁饭碗”,前来协助母亲陶华碧。

母子两人的第一要务是处理文件,他念,陶华碧听。每到重点,陶华碧就果断地说:“这条很重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遇到要签字,她就只会画圈,儿子就把“陶华碧”三个字写下来,让她描着写。“做酱我在行,这三个字,很庞杂呀,好打脑壳哦!”

后来,她还是学会了,她这一生也只认识“陶华碧”三个字。

这样,桌上堆叠的报表她也看不懂,但她是天生的生意人,心算很好,财务人员给她报数字,她就能算出大概,还能指出报表的漏洞。

辣椒酱的包装起先是袋子,常有漏油、扎破等问题,她就打算换成玻璃瓶。于是,陶华碧找到了贵阳市第二玻璃厂订制包装,由于订单太小,被一口回绝了。

她就要求再谈谈,一坐下来,陶华碧就开始讲道理。“我花钱买瓶子你还有不卖的道理?你嫌我要货少,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经过一番折腾,陶华碧最终打动了厂长,进而双方签订了协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份协议居然使得贵阳第二玻璃厂日后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壮大发展!

后来,“老干妈”建厂,扩大生产后,第二玻璃厂反倒遇上了国企倒闭潮。陶华碧坚持继续合作,60%的玻璃瓶都交由第二玻璃厂生产,玻璃厂起死回生,是离不开陶华碧的一腔义气。

她的重情守义,也成为了“老干妈”多年来屹立不倒的金科玉律。

坚持原则,拥抱改变

1998年,公司成立之初,她就订立了规章制度。但十分简便,更像是长辈的规训,比如不能偷懒、做人诚信等。多年来,这套规章制度一字未改,公司照旧稳定运营。

从200人到2000人,“老干妈”始终给员工提供食宿,就连工资福利在全贵阳也是最好的。她不像高高在上的董事长,也更像员工的长辈,所以公司里人人都喊她“老干妈”。

陶华碧在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這么多年公司都靠现金流运转,没有积压产品。和上下游货商做生意,都是现款现货,公司账目十分简单。

她还不轻易向银行贷款,总觉得不能拖累国家。“这一路走来,帮我的好心人实在太多了。”

陶华碧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因而“老干妈”吸纳了很多人才,又告诫他们不能故步自封。“我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单位不能这样。你们这些娃娃出去后,都给我带点文化回来。”她把公司的人才都输送出去学习经验,再回来继续工作,实属深谋远虑。

在陶华碧的生意经里,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永远是现款现货。她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她一分钱。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数十亿元的现金流。

积极纳税,赤子之心

“老干妈”在贵阳是纳税大户,连年纳税第一。

因为纳税,她还跟税务部门的人打过架。有一次,她主动去税务局纳税,工作人员不给上,说要送孩子去学校,让她改天再来。陶华碧怒了,上去跟他干了一架“我主动来纳税,你还刁难我?”

贵阳南明区一次纳税大户评选大会上,税务部门少算了她30万税款,准备私下补上。陶华碧拍桌怒骂“你个狗日哩,给老子查清楚,我明明纳税第一,怎么给我弄到第二,那30万税款你们给我弄哪里去了?”

当政府官员建议其公司上市时,陶华碧坚决反对“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就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人股,到时候把钱吸走,我来还债,才不干呢。你问我要钱,没得,要命一条。我只晓得炒辣椒,只干我会的。”

如山威严,似海柔情

现今,年过古稀的陶华碧已经把“老干妈”交由两个儿子打理。她则出任技术总监,为了保持味觉的灵敏,多年来不喝茶、不喝饮料。

“不管什么产品,只要我一闻一尝,就晓得哪种配料没放对。”

当年陶华碧就是靠着这份天赋,从自制的辣椒酱坐上了中国辣椒酱企业的头把交椅。

现在,不用去公司的她,就爱和朋友打麻将。

曾有人间她:“你赚了那么多钱,几辈子都花不完,还这样拼命干什么?”这个问题让她辗转反侧了一整晚,后来她在员工大会上说:“看到你们这些娃娃,我想出点味来了。企业我带不走,这块牌牌我也拿不走。毛主席说过,未来是你们的。我一想呀,我这么拼命搞,原来是在给你们打工哩!”

当时,全公司上下2000多名员工,她能叫出来其中1000多人的名字。她记得大部分员工的生日,会准时送上长寿面庆生;每个员工结婚,她也都会出席,亲自当证婚人。

她把“老干妈”当做一个家来经营,而她就是所有人的“老干妈”。

42岁,她决定让穷学生们免费吃饭时,就注定了52岁时,她是全球华人独一无二的“老干妈”。这个只识三个字的女人,没有满腹经纶,没有一嘴成功学,没有好高骛远。

和两千年前的巴清一样,她的全部成果都是专注于所擅长的,脚踏实地,诚信扎实地走出来的。

编辑/徐展

猜你喜欢

陶华碧辣椒酱老干妈
对比干鲜辣椒酱的品质分析及其产业效益研究
No.7 老干妈跌出贵州民企前10
陶华碧:传奇“老干妈”
辣椒酱炒蛋开胃好下饭
保卫味蕾,哪款辣椒酱让你放心“辣过瘾”?
—— 8品牌辣椒酱测评报告
选辣椒酱,安全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