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中国制糖企业的调查报告
——基于四个甘蔗主产区32份制糖企业的调查问卷(之二)

2019-02-24刘晓雪黄晴晴王慧娟

广西糖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制糖食糖产区

刘晓雪,黄晴晴,王慧娟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

3 制糖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情况

3.1 加工能力与售价情况

2017/2018年榨季样本制糖企业的加工能力情况中,研究制糖企业的加工能力主要从日榨蔗能力、实际总榨蔗量、压榨运行时间、产糖量、吨糖耗蔗量、出糖率等多个指标进行分析。

2017/2018年榨季,在日榨蔗能力方面,广西产区制糖企业平均日榨蔗量最多,为0.9784万吨,其次是云南产区0.6866万吨,广东产区0.6168万吨,海南产区制糖企业平均日榨蔗能力最低,为0.2300万吨。在实际总榨蔗量方面,广西产区制糖企业平均总榨蔗量为77.2444万吨,高于云南产区的70.1405万吨和广东产区的67.1976万吨。在压榨运行时间方面,云南产区制糖企业平均压榨运行时间在121天左右,其次是广东产区118天左右,广西产区95天左右。在出糖率方面,云南产区制糖企业最高,均值为13.09%,高于海南产区的11.82%、广西产区的11.68%和广东产区的8.94%。

从具体企业来看,2017/2018年榨季日榨蔗能力最高的企业高达4.20万吨;产糖量最高的企业为49.42万吨;出糖率最高的企业可达13.69%;吨糖耗蔗量最低为7.30吨。

在样本制糖企业的售糖价格方面,2017/2018年榨季广东产区制糖企业平均售价最高,高达5656.74元/吨,其次是海南产区5454.86元/吨,广西产区5324.17元/吨。

整体来看,与2016/2017年榨季相比,2017/2018年榨季平均日榨蔗能力和出糖率小幅下降,降幅分别为0.34%和0.72%,压榨运行时间有所延长,实际总榨蔗量、产糖量和吨糖耗蔗量分别提高了17.40%、12.57%和1.15%。2017/2018年榨季样本制糖企业食糖平均售糖价格下降了13.25%,这主要受到国际供求压力、国内食糖小幅增产,以及国内食糖生产成本较高导致进口糖和走私糖的进入扰乱国内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3.2 食糖销售渠道分布情况

样本制糖企业在销售渠道选择方面,有效样本31份,贸易商是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其次是期货市场实物交割,再次是下游用糖企业和柳糖/昆糖。有83.87%的制糖企业选择贸易商作为销售渠道;58.06%的制糖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实物交割进行销售;48.39%的制糖企业选择下游用糖企业;35.48%的制糖企业选择柳糖/昆糖;16.13%的制糖企业选择集团内部企业使用。与上一年度调研数据相比,制糖企业不断开拓自身销售渠道,销售渠道更加多样化,选择期货市场实物交割的制糖企业所占比重明显增加,但是销售渠道依旧非常集中于贸易商。

在制糖企业食糖主要销售和结算方式方面,有效问卷31份。有70.97%的制糖企业选择当日结算,67.74%的制糖企业选择提前签订销售合同并预付保证金,25.81%的制糖企业通过期货盘面提前卖出进行销售和结算,9.68%的制糖企业会对大型企业赊销并定期结款。

3.3 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在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糖价波动较大收益不稳定、缺乏稳定的蔗源和资金不足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有84.38%的制糖企业认为糖价波动较大收益不稳定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9.375%的制糖企业认为首要问题是缺乏稳定的蔗源;6.25%的制糖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其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应对国内外糖价波动,制糖企业稳定生产经营绩效所采取的措施中,有60.00%的制糖企业选择增进与农户、销售企业的紧密合作程度作为最有效措施;33.33%的制糖企业认为,多管齐下提高产糖率、降低成本是最有效的方式。另有60%制糖企业认为做好糖价走势分析,选择合适时点分批销售食糖的措施最有效;33.3%的制糖企业认为借助衍生品市场、中远期电子批发市场可以有效规避糖价波动风险。因此,制糖企业主要通过降低生产成本、稳定蔗源和销售渠道等措施应对糖价波动风险,应鼓励制糖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多渠道规避糖价波动风险。

3.4 影响食糖价格的因素分析

对影响2018/2019年榨季食糖价格走势的因素分析中,国际食糖市场供求与国际糖价、国内食糖市场供求、食糖进口、走私糖情况是主要影响因素。具体来看,56.25%的制糖企业认为国际食糖市场供求与国际糖价走势是我国糖价走势的最关键影响因素,18.75%的制糖企业选择国内食糖市场供求为最主要因素。另有40.63%的制糖企业认为影响我国食糖价格的关键因素是走私糖数量和严打走私执行力度,37.50%的制糖企业选择正规进口糖数量为关键影响因素。

4 企业原料组织情况

2017/2018年榨季,广西产区制糖企业的平均蔗区面积约17.59万亩,高于云南产区的16.12万亩和广东产区的12.34万亩;各产区平均蔗区原料方面,广西产区高达76.62万吨,其次是云南产区72.86万吨,广东产区71.11万吨。比较2016/2017年榨季和2017/2018年榨季蔗区变化情况,云南、广西和广东产区的平均蔗区面积和蔗区原料量都有所增加,说明样本制糖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订单合作关系较为稳定并不断拓展,能够有效保障糖料供给,如表7所示。

表7 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榨季样本制糖企业蔗区基本情况

对于制糖企业与蔗区农民合作紧密程度的影响因素,93.75%的制糖企业认为农户对收购价定价机制的满意程度是影响合作紧密程度的主要因素;81.25%的制糖企业认为企业对蔗农开展技术、信贷、服务的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46.88%的制糖企业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地方政府对收购秩序监管的程度;37.50%的制糖企业选择蔗农的文化素质和认识水平这一因素;34.375%的制糖企业选择地方政府对蔗区划分政策的稳定性。

为规避原料蔗价格和品质风险,制糖企业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有93.75%的制糖企业会为蔗农提供蔗种、技术、信息、信贷、道路服务等;81.25%的制糖企业采取稳定蔗农种蔗积极性、提前预告估计价格的措施;62.50%的制糖企业选择扶持蔗农兴办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控制原料;50.00%的制糖企业选择建设企业的自有基地;37.50%的制糖企业选择实行订单农业。

在制糖企业对蔗区农民提供服务方面,93.75%的制糖企业提供生产技术培训指导;87.50%的制糖企业提供出资维修蔗道等基础设施和良种良法推广应用;81.25%的制糖企业选择对蔗农进行病虫害统一防治;75.00%的制糖企业选择提高蔗种赊销、交蔗结算时扣除的服务;71.88%的制糖企业提供生产资料赊销、贷款担保服务。制糖企业在向蔗农提供这些服务时,63.33%的样本制糖企业不收费;30.00%的样本制糖企业只收材料成本费,免服务费;只有个别公司对蔗农提供服务时会全额收费。

5 企业面临的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

5.1 风险状况

在面临的众多经营风险中,2017/2018年榨季制糖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食糖价格波动风险、走私糖扰乱市场价格风险和自然灾害、异常气候变化风险是影响制糖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风险。其中,68.75%的制糖企业认为糖价下跌风险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12.5%的制糖企业认为走私糖扰乱市场价格风险最重要,12.5%的制糖企业选择自然灾害和异常期货变化风险。

在31份有效样本中,对于所关注的白糖价格,90.32%的制糖企业平常关注沐甜科技(广西糖网与昆商糖网合并为沐甜科技)的糖价,51.61%的制糖企业关注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价格,25.81%的制糖企业关注ICE 11号国际原糖价格。与2017年调研结果对比后发现,制糖企业对期货价格的关注度大幅度提高,说明制糖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

对于制糖企业“是否在昆明或柳州的电子批发市场上参与过交易”这一问题,58.06%的样本制糖企业在昆明、柳州电子批发市场上进行过交易。

5.2 风险管理途径

为规避白糖价格波动风险,近两个榨季制糖企业采取的相关措施中,62.07%的制糖企业会根据价格走势预判灵活把握销售节奏和稳定市场渠道,争取与下游贸易、消费企业签订长期合同这两项措施;58.62%的制糖企业选择争取配额、临储机会;41.38%的制糖企业采用白糖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或套利;34.48%的制糖企业采取争取政府双高补贴和专项资金补贴的举措。并且,41.38%的制糖企业会首选稳定市场渠道,争取与下游贸易、消费企业签订长期合同这一举措来规避白糖价格波动风险。

所调研的制糖企业中,61.29%的样本制糖企业参与过白糖期货交易;仅14.29%的样本制糖企业参与过白糖期权交易,并且其对白糖期权的印象都认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市场,要求很高的专业性。由此说明,部分制糖企业还未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食糖价格波动风险,大多数制糖企业对白糖期权这一风险管理途径还认识不足。对于12家制糖企业未参与期货交易的原因调查,4家制糖企业选择期货价格波动频繁,交易风险大,企业无法承受期货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4家制糖企业认为其不了解期货交易,也缺资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是主要原因;4家制糖企业未参与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期货投机气氛较强,价格走势难以估测。

5.3 参与期货交易情况

这一部分是参与期货交易的样本制糖企业的选填题分析。在样本制糖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过程中,73.68%的制糖企业参与目的是进行套期保值以规避经营风险;36.84%的制糖企业是进行套利交易以获取稳定收益。

对于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总体效果,72.22%的制糖企业认为进行套期保值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白糖价格风险,使企业现金流变得更加稳定,27.78%的制糖企业认为没有化解白糖期货价格波动风险对企业收益的影响;22.22%的制糖企业认为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总体效果是利用白糖期货进行期现套利,不仅降低了风险,而且增加了盈利。

在制糖企业希望从期货公司和交易所得到的服务方面,各占比55.56%的制糖企业希望得到充分及时的市场信息和提供切实可行的套保方案,各占比50.00%的制糖企业希望期货公司能够提供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和高效安全的交易渠道。

关于我国白糖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70.59%的制糖企业认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变动趋势不一致,带来较大风险是我国白糖期货市场主要存在的问题;58.82%的制糖企业认为交易成本偏高是主要问题;各占比47.06%的制糖企业认为我国白糖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机氛围太浓和交割仓库设置不合理、交割成本太高。

综上所述,制糖企业利用期货等衍生品交易规避风险的潜力仍有待挖掘,一方面,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应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和提升服务质量,为制糖企业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另一方面,制糖企业自身应增强对期货市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科学地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工具规避经营风险和稳定收益。

6 甘蔗产业与食糖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6.1 主要存在的问题

2017/2018年榨季,我国制糖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方面,68.75%的制糖企业认为,“蔗价稳定而糖价大幅下滑,企业收益下降”是最突出的问题;28.13%的制糖企业认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料蔗供应不足糖厂吃不饱;另有3.125%的制糖企业认为,“贸易保障措施实施后,制糖企业的突出问题就是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不够”。

关于2017/2018年榨季样本制糖企业所属蔗区面积变化问题,有26家制糖企业所属蔗区面积增加,6家面积减少,制糖企业所属蔗区面积平均增加7120.71亩,其中广西产区制糖企业所属蔗区面积增加情况最为显著,平均增加7895.78亩,其次是云南产区平均增加5857.06亩。此外,调查显示有10家制糖企业存在被抢甘蔗现象,占比33.33%,且全部出现在广西产区样本制糖企业中,可见广西产区被抢甘蔗现象较为严重。与2016/2017年榨季调研数据相比,2017/2018年榨季制糖企业存在被抢甘蔗现象的比例下降,被抢甘蔗现象有所好转。

6.2 应对措施及政策评价

2018/2019年榨季,为稳定企业收益,所调研的制糖企业中,有90.00%的制糖企业认为应采取严厉打击走私糖、维护食糖市场正常秩序的措施;各有占比66.67%的制糖企业认为应通过降低企业税负减少企业生产成本,以及实行直补,降低原料收购价格,提高我国食糖市场的国际竞争力;63.33%的制糖企业选择严格实施进口管控措施(食糖自动进口许可与行业自律量控制)和贸易保障措施;各占比56.67%的制糖企业选择实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以及提质增效,通过提升全产业效率以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此外,在最急需政策措施的调查中,40%的制糖企业认为实行直补,降低原料收购价格,提高我国食糖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这一措施最迫切;各16%的制糖企业认为最急需的政策措施是严厉打击走私糖,维护食糖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实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12%的制糖企业选择提质增效,通过提升全产业效率以降低生产成本;8%的制糖企业选择降低企业税负减少企业生产成本;4%的制糖企业选择通过一定的放储以稳定国内糖价,严格实施进口管控措施和贸易保障措施。

为降本增效,制糖企业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效果分析中,87.50%的制糖企业认为采取与行业优秀制糖企业对标,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出糖率的措施效果明显;各占比34.38%的制糖企业选择寻求多种途径,向当地政府、各主管部门反映,争取政策支持,以及实行多元化经营,将甘蔗“吃光榨净”,实现充分利用;25.00%的制糖企业为降本增效而争取政府关于糖厂升级改造的部分资金支持,降低吨糖耗蔗量。因此,制糖企业在面临生产经营问题时,很大程度上期望政府等相关部门能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同时企业自身也积极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对于一年多来配额外进口食糖实行贸易保障措施的评价,有56.67%的制糖企业认为该措施有政策效果,但不够显著,主要是正规进口糖被走私糖替代后,挤压了政策效果;43.33%的制糖企业认为这一措施非常有效地控制了正规进口糖数量,减少了进口糖对国内市场的冲击;36.67%的制糖企业认为该措施为我国糖业提升竞争力创造时间和空间,长期仍然依靠降本增效解决产业问题;33.33%的制糖企业选择该政策和配额外自律进口、自动许可政策一起发挥了调控进口糖的效果。

6.3 糖业政策需求调研

2020年5月21日贸易保障措施到期后,我国食糖产业可能面临三种政策选择:一是争取贸易保障措施延期,二是争取目标价格补贴,三是学习玉米采取“价补分离、生产者补贴”。对于这三种政策的选择问题,40.00%的制糖企业的看法是该三项政策均可采取,主要看政策力度的不同;33.33%的制糖企业首选争取目标价格补贴政策;12.5%的制糖企业更加偏好争取贸易保障措施延期三年;9.375%的制糖企业认为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和“价补分离、生产者补贴”政策都可行,主要关注两者的政策实施力度;另有3.125%的制糖企业首选采取“价补分离、生产者补贴”这一政策。

各样本制糖企业对该三项政策的优先顺序排序情况,37.93%的制糖企业认为应首先争取贸易保障措施延期三年,其次是争取目标价格补贴,最后是“价补分离、生产者补贴”政策。34.48%的制糖企业选择争取目标价格补贴要优先于“价补分离、生产者补贴”和贸易保障措施延期三年政策。针对样本制糖企业选择上述政策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75.86%的制糖企业认为政策选择的最主要原因是成本高,蔗价难以降低,糖价低位,政策要有助于平衡农户与糖厂之间的利益;各有10.34%的制糖企业选择政策论证时间较长,执行层面问题少,有助于提升糖业竞争力和资金激励效果明确。此外,样本制糖企业认为政府应当政策扶持糖业发展,主要是因为,一是糖业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对于维稳作用大,并且涉及群体(农户、糖企职工、地方税收)广,对地方贡献大;二是75.86%的制糖企业认为糖业涉及国计民生,属于生活必需品,具有“食品安全”特征。

关于2018/2019年榨季,在国家层面上食糖产业亟需实行的政策措施中,83.87%的制糖企业认为应实行生产扶持政策,提升糖业竞争力;77.42%的制糖企业认为应从国家方面稳定糖料种植面积和种植积极性;74.19%的制糖企业认为全力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是亟需做的事情;61.29%的制糖企业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缓解人工短缺问题;48.39%的制糖企业希望贸易保障措施、自动许可、行业自律配套进行;38.71%的制糖企业希望控制好食糖储备规模,减少放储冲击。

7 结论与讨论

通过4个省(区)32家制糖企业的问卷调查,综合体现了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政策需求,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7.1 主要结论

7.1.1 企业基本特征

样本企业区域分布,广西、云南、广东、海南分别有56.250%、31.250%、9.375%和3.125%。

样本企业性质,内资、外资、港澳台商企业分别占样本制糖企业的90.625%、6.25%和3.125%。

样本企业职工人数分布,75.00%的制糖企业职工人数为100~500人,制糖企业需雇佣大量员工,但2018年职工人数有所减少。

样本企业业务和研发投入,除制糖业务外,31.25%的制糖企业涉及酒精制造业务;制糖企业研发投入资金不足问题较为突出。

样本企业资金来源,65.63%的制糖企业开榨期间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其次是企业自有资金,占比53.13%。

7.1.2 企业经营与财务指标

总资产分布状况。与2016年相比,2017年样本制糖企业年末总资产总体上有所下降,有12家制糖企业年末资产增加,19家制糖企业年末资产减少,1家制糖企业年末资产不变,且在区间分布上呈现“两头窄、中间宽”的态势,在2~5亿元、5~10亿元两个区间段分布比例相对集中。

销售收入状况。由于糖价回升,2017年制糖企业销售收入有所好转,有21家制糖企业销售收入增加,11家制糖企业销售收入减少。

净利润。有效样本中,2017年有23家制糖企业盈利,8家制糖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且从地域方面看,盈利能力较强的制糖企业主要集中在广西和云南产区;因糖价回升2017年总体上制糖企业净利润较上年呈现好转局面。

吨糖成本和吨糖完税成本构成。相较于其他产区,云南产区制糖企业的吨糖成本(不含税费)最低;相较于其他成本,原料成本是影响制糖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占吨糖平均成本的72.87%;相较于2016/2017年榨季,2017/2018年榨季吨糖平均成本略有增加,而吨糖完税平均成本有所下降。

优惠政策。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是制糖企业获得优惠政策的主要途径,广西产区获得优惠政策的力度明显大于其他产区。7.1.3 生产和销售情况方面

日均榨蔗量、平均产糖量和出糖率。广西产区样本制糖企业平均日榨蔗量和平均总榨蔗最多,云南产区制糖企业平均产糖量和出糖率最高,2017/2018年榨季样本制糖企业食糖平均售糖价格同比下降13.25%。

销售渠道选择。制糖企业在销售渠道选择方面,83.87%的制糖企业选择贸易商,58.06%的制糖企业选择期货市场实物交割,实物交割比例较上一年明显增加。

影响糖价走势的因素。对于影响糖价走势的因素分析中,国际食糖市场供求与国际糖价、国内食糖市场供求、食糖进口、走私糖情况是主要影响因素。

原料组织方面。2017/2018年榨季,相较于其他产区,广西产区制糖企业的糖料订单收购规模最大,样本制糖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订单合作关系较为稳定并不断拓展,能够有效保障糖料供给。

制糖企业对蔗区农民提供服务方面。有93.75%的制糖企业提供生产技术培训指导,各87.50%的制糖企业提供出资维修蔗道等基础设施和良种良法推广应用;对于制糖企业服务蔗农的费用收取方面,63.33%的样本制糖企业不收费,30.00%的样本制糖企业只收材料成本费,免服务费。

蔗区面积变动和抢甘蔗现象。2017/2018年榨季,26家制糖企业所属蔗区面积增加,6家面积减少,其中广西产区制糖企业所属蔗区面积增加情况最为显著,33.33%的制糖企业存在被抢甘蔗现象,情况有所好转。

7.1.4 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方面

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制糖企业经营效益影响因素调查中,食糖价格波动风险、走私糖扰乱市场价格风险和自然灾害、异常气候变化风险是影响制糖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风险。

企业关注的白糖价格。对于白糖价格的获取,90.32%的制糖企业平常最关注沐甜科技的糖价;58.06%的制糖企业在昆明、柳州电子批发市场上进行过交易。

规避糖价波动风险的方式。为规避白糖价格波动风险,各有62.07%的制糖企业会根据价格走势预判灵活把握销售节奏和稳定市场渠道,争取与下游贸易、消费企业签订长期合同这两项措施;58.62%的制糖企业选择争取配额、临储机会。

参与衍生品的状况。制糖企业样本中,61.29%的制糖企业参与过白糖期货交易,仅14.29%的制糖企业参与过白糖期权交易,反映出制糖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规避风险的潜力仍有待挖掘,且大多数制糖企业对白糖期权这一风险管理途径还认识不足,也与白糖期权上市时间不长有关。

7.2 制糖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政策需求状况

第一,制糖企业样本面临较高的资产负债率状况,25.81%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100%,高资产负债率意味着企业运营成本较高,在宏观经济风险较大和市场形势不利时面临巨大财务压力。

第二,制糖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糖价波动较大而收益不稳定。2017/2018年榨季和2018/2019年榨季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糖价持续低迷,利润下降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其次是因为生产成本高、融资困难、运营成本高导致竞争力趋弱的问题,产业不稳。最后,劳动力短缺和全程机械化进展缓慢问题。

第三,我国糖业较为存在脆弱,风险加剧累积和扩散。中国糖业协会的数据和本调研报告一致认为,2017/2018年榨季全国制糖企业运营状况较上一年下滑,亏损19.2亿元,随着糖价进一步下滑,2018/2019年榨季截至6月底的数据表明,糖业形势将更为艰难,重点企业成品白糖累计平均销售价格5145元/吨,较上榨季又下降了733元/吨,全国制糖行业亏损加大,我国糖料与食糖产业的风险正在累积和扩散。

第四,为了应对糖价低迷的形势,增强与农户、销售企业关系纽带的紧密度,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以及提质增效提升出糖率为糖企的最重要选择。

为应对国内外糖价波动,60.00%的制糖企业为稳定生产经营绩效,选择增进与农户、销售企业的紧密合作程度作为最有效措施。为稳定企业收益,90.00%的制糖企业认为应采取严厉打击走私糖、维护食糖市场正常秩序的措施;为降本增效,87.50%的制糖企业认为采取与行业优秀制糖企业对标,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出糖率的措施效果明显。

第五,贸易保障措施为糖业提升竞争力、糖企转型升级争取了时间和空间,取得了明显的政策效果。56.67%的制糖企业认为该措施有政策效果,但是正规进口糖部分被走私糖替代,挤压了政策效果。

第六,2018/2019年榨季食糖产业亟需生产扶持措施来提升糖业竞争力,尤其是原料端糖料种植面积和蔗农种植意愿的稳定、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影响着制糖企业运营成本的高低提升。

在2018/2019年榨季国家层面上食糖产业亟需实行的政策措施中,83.87%的制糖企业认为要实行生产扶持政策,提升糖业竞争力;77.42%的制糖企业认为要从国家层面稳定糖科种植面积和蔗农种植积极性。结合糖料蔗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建设,糖料蔗“双高”基地将由700万亩核心基地扩到1500万亩的生产保护区范围,优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糖业竞争力提升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七,对于未来糖业政策需求方面,关于“贸易保障措施延期”、“目标价格补贴”、“价补分离、生产者补贴”三项政策的调研表明,40.00%的制糖企业认为“贸易保障措施延期三年”、“目标价格补贴”、“价补分离、生产者补贴”这三项政策均可,主要看政策实施力度,尽快实施、可操作性强是影响他们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在制糖企业生产经营中,84.38%的制糖企业认为糖价波动较大收益不稳定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2017/2018年榨季和2018/2019年榨季,68.75%的制糖企业认为其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蔗价稳定而糖价大幅下滑,企业收益下降。制糖企业在2017/2018年、2018/2019年榨季面临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第一,糖价持续低迷,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本局面;第二,由于土地流转、产业争地等问题突出,致使甘蔗种植面积减少;第三,融资较为困难,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第四,蔗款兑付不及时,各种扶持款项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蔗农种植积极性;第五,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能耗较高,产糖率低;第六,受外出务工影响,蔗区劳动力缺乏且老龄化趋势加强;第七,生产基础设施薄弱,集约化程度低,规模效益差,综合竞争力不强;第八,机械化程度较低,甘蔗全程机械化推广缓慢;第九,政府对甘蔗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政策措施未得到落实,单靠企业自身发展困难较大;第十,走私糖较为猖獗,且进口糖对国内食糖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致谢:感谢崇左、金光、来宾、柳城、百色、北海、桂林、临沧、保山、开远、德宏、儋州、湛江、漳州综合试验站以及制糖企业的鼎力支持,本次调查离不开他们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制糖食糖产区
巴西食糖产量在加速下降预期正得以实现
甘蔗制糖澄清工艺优化及应用研究
自动控制技术在糖厂蒸发系统中的应用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葡萄酒产区与『风土』
制糖过程中还原糖问题的初步研究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