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MRI检查与诊断价值探究

2019-02-2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腰部椎间盘腰椎间盘

魏 坤

(新沂市铁路医院 江苏 新沂 221400)

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属于临床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多发于男性,致病原因主要为职业因素[1]。腰椎间盘突出多由外伤引起椎间盘受力大引起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中突出所致[2],临床主要症状为坐骨神经痛、腰背痛等,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显示,予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MRI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率[3]。为进一步了解MRI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选取2017年12月1日—2018年11月30日本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深入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麻木等症状,即脊髓变性5例,腰椎间盘膨出8例,腰部神经压迫12例,腰部侧弯25例。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将其随机分为MRI组与对照组,均25例。MRI组中男性19例,女6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32.21±3.54)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21±1.09)年。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5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34.11±4.67)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5.98±1.45)年。入组标准:(1)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断标准[4];(3)临床基础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2)X线片检查合并其他骨性疾病患者;(3)依从性差、或研究途中主动退出研究的患者。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

MRI组患者采用MRI磁共振检查。采用MRI(万东0.5T核磁共振机)系统检查,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准备就绪后,SE序列成像扫描,在患者腰部进行常规的冠状面、横断面(观察患者盘膨出情况、受压状况)以及矢状面进行平扫,重点观察矢状面的各椎管路径、椎间盘变化状况。扫面参数:T2W1:TR:3100ms,TE:140ms,T1WI:TR:720ms,TE:30ms。对照组患者采用CT常规检查。GE Br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扫描仪检查。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准备就绪后,进行横轴位扫描,控制扫描范围,观察患者椎间盘位置、密度以及形态等。扫描参数:管电压:140kV,管电流180mA,层厚及层间距:0.625mm,矩阵:512mm×512mm。由影像学专家检查所得影像学资料,共同评估诊断。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椎间盘膨出、脊髓变性、神经根受压、腰部侧弯等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检出率。评估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百分比表示,且分别应用χ2、t检验方式检验,P<0.05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检出率比较

MRI组患者椎间盘膨出检出率为87.50%(7/8),高于对照组(62.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56,P=0.000<0.05)。MRI组患者脊髓变性检出率为80.00%(4/5),高于对照组(40.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33,P=0.000<0.05)。MRI组患者神经根受压检出率为91.67%(11/12),高于对照组(50.00%,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024,P=0.000<0.05)。MRI组患者腰部侧弯检出率为96.00%(24/25),高于对照组(60.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62,P=0.000<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较

MRI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6.00%(24/25),对照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为88.00%(22/25)。即MRI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7,P=0.037<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较为缓慢,且发病率高。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主要是因为患者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久坐或长期站立、劳损退变或风寒侵袭所引起的椎管狭窄、骨质增生以及椎间盘突出等。除此之外,还会引发生理曲线改变,压迫脊髓、神经根。轻则产生腰部酸痛、发凉、麻木、抽筋等症状,重则引起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腰部侧弯、肌肉萎缩等症状[5],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因而,予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有效的诊断方式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多采用CT检查与MRI检查两种方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精准的临床诊断结果可为医生制定治疗、预后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保障患者健康。CT检查被临床广泛应用,具备价格低、操作简单、检查速度快以及扫描范围广等特点,同时能显示椎间盘形态、大小、分布情况的清晰画面,分辨率高。但是CT检查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对人体损害性大,且不易鉴别结核与肿瘤,未能良好的检测椎管内游离型椎间盘突出。而MRI检查,可从冠状面、横断面以及矢状面检查,观察椎间盘突出的病变状况,同时能高度分辨软组织,不需要显示剂也能详细的观察患者血管结构。另外,无损害人体的辐射产生,更不会遗漏检测椎管内游离型椎间盘突出,良好的补充了CT检查的不足,从而降低误诊率。程和平临床报告[6],观察组(MRI)临床诊断精准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90.56%,CT),且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议临床采用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本研究结果与其基本保持一致。

本研究结果为:MRI组患者椎间盘膨出、脊髓变性、神经根受压以及腰部侧弯检出率(87.50%、80.00%、91.67%、96.00%) 均 高 于 对 照 组(62.50%、40.00%、50.00%、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本研究数据、时间范围小,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可扩大范围精准结果。

综上所述,MRI检查方式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检查中,可提高临床诊断精准率,临床价值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腰部椎间盘腰椎间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