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领导中共南方局开展国际统战工作的历史贡献

2019-02-24

关键词:南方局抗日抗战

张 磊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1939年1月,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南方局成立后,在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在国民党统治区极其复杂的情况下,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贯彻中共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国际统一战线工作。

一、开展国际统战工作的历史缘由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相继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崛起。面对这一国际态势,1935年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确定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通过了《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决议要求“各国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采取联合行动,并联合其他民主阶层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要争取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1]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贯彻了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内容,确立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团结全民族抗日力量,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在向党的活动分子作报告时指出:“现在这种形势变了,……我们不会再是孤立的了。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必要的条件。”[2]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肯定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紧密联系的,这便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工作立足点。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自1940年起,国民党又掀起了反共高潮,对中共敌后战场领导下的根据地进行封锁、蔽塞共产党抗日战报,不允许西方记者进入到中共领导的边区及抗日根据地进行报道采访。国民党还大肆制造舆论诬蔑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部队,如八路军、新四军游而不击,不听指挥;陕甘宁边区实行割据,向外发展;共产党阴谋推翻我政府,等等。除此之外,国民党缩减中共指挥抗日部队的后勤补给,截留盟国捐赠物资,主要是利用上述手段消耗中共抗日武装力量。面对外部环境极度困难的状况,中共为了遏制国民党的分裂和打退反共逆流、宣传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仍从民族存亡的大局出发,坚持以斗争促团结的方针,卓有成效的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并积极投入到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去。周恩来领导的中共南方局成为中共开展国际统战工作的前哨阵地。

二、国际统战工作中的周恩来

中共南方局开展的国际统一战线工作,在皖南事变前后,处在艰苦曲折的开创局面时期;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抗战胜利则是广泛活跃的时期。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同苏美英等国结成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

1939年4月,南方局设立对外宣传小组,作为与西方反法西斯盟国友人秘密接触及开展国际统战工作的机构。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公开的和秘密的渠道,用各种方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争取国际抗日进步力量支持援助中国抗战。

(一)与苏联、共产国际的党际沟通

早在1939年冬,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敌后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当时,周恩来正在苏联疗伤。针对共产国际中一些人对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怀疑,甚至担心中共热衷于搞摩擦的误判。为了说明真相,周恩来撰写了《中国问题备忘录》提交给共产国际执委会。这份报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反对投降与分裂;坚持民主与进步,反对倒退;支持抗战,反对内讧与摩擦的严正立场。这个备忘录经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执委看过,发表在《共产国际》杂志上。

1940年1月17日至19日,周恩来向共产国际执委会进行了口头报告,回答了共产国际对中国抗战形势的关注问题及抗战发展情势。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否长期存在下去。周恩来介绍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是在曲折中发展变化的,由于抗战的需要有时缓和、有时对立,具有不可确定性因素。“不管怎样,事实上,统一战线总是存在着和发展着的,而且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正为中国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没有这,统一战线的存在不可能,抗战的发动和坚持也不可能”。[3]中共在推动国共抗日统一战线过程中,虽然有分裂的危险,但是还是在继续维持着。二是正确处理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周恩来在报告中讲道,国民党政府反共、融共,实行独裁统治,害怕中共在抗战中发展壮大起来。中共对蒋介石政府采取的斗争策略是“团结和斗争”。[4]310这其中包括,拥护蒋介石领导抗战;承认国民党在全国政权军队中的领导地位;承认抗战建国纲领为国民政府在全国的施政方针。三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及八路军、新四军力量的问题。周恩来在报告中指出,抗战开始后,中共党组织在大城市恢复了组织力量。据1939年六七月统计党员人数以达到498115人,尤其是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强化了党的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的部队规模有了迅速的增长。周恩来的报告使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抗战形势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由于周恩来的努力,报告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引起了重要反响,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中的声望,扩大了中共在国际社会的影响。

1940年2月至3月间,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就周恩来报告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根据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报告通过的决议》肯定了中国共产党执行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抗日战争中坚决实行的统一战线策略,壮大了军事力量,成为中国又一重要政治因素。此外,共产国际还通过了《关于中共组织和干部工作的决议》《关于动员中国青年的决议》《关于中共进行马列主义的报刊宣传和口头宣传的决议》。上述决议,对于指导中共在抗战之后的具体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周恩来在苏期间还积极为中国争取经费和物资援助。周恩来与季米特洛夫积极沟通,请求共产国际给予中共提供经费、物资等方面的援助。通过季米特洛夫向斯大林建议,同意批准援助中共30万美金。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共财政的困境。在此期间,周恩来还就干部培训、医疗设备、无线电通讯器材、新闻纸等援助项目积极争取,使中共获得了宝贵的援助。在周恩来回国后,中共中央及时调整了各项工作并做出具体部署。

1941年7月9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发来关于苏德战争与各国共产党任务指示电,电报明确指出:“各国共产党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反法西斯各国内部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并推动各反法西斯国家政府成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凡是帮助毁灭法西斯的军事、政治和有利于苏联抗战胜利的都是好的、正确的、应该联合的,凡与此相违背的都是坏的、错误的、应该打击的,一切以此为划分标准。”[4]457-45813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赞同共产国际的指示,强调在中国目前应“设法改善国共关系,改善与英美在华人员的关系,加强海外工作及对日军事行动的侦查破坏”,[5]164一切依据反法西斯斗争需要为转移,这也使得中共中央的外交政策在原则上更加清晰明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周恩来同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武官崔可夫经常会面,交换对时局的看法。皖南事变发生时,周恩来同苏联驻华使馆也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潘友新在会见蒋介石时指出,中国要避免内战,内战将加速中国的灭亡。

(二)与美英官方形成灵活的统战关系

由于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西方国家得不到中国抗战的全部真实情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实况。在此形势下,周恩来带领工作小组与英美等国大使馆展开了密切交往。周恩来制定了“宣传出去,争取过来”的策略方针[6],对英美国家的统战应主动出击,在具体要求方面要做到“站稳立场、坚持原则、机动灵活、多做工作、扩大影响、争取多数、孤立敌人”和“中肯求实、有理有节、求同存异、不卑不亢、平等待人、礼贤下士”,[7]15广泛与各国驻重庆使馆建立联系,结交朋友。

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破坏统一战线的皖南事变,美英等国政府极为关切。担心中国内战全面爆发,不利于他们利用中国牵制日本的目的。中共中央判断皖南事变会受到西方国家的干预,西方国家会反对国民党的反共军事行动。此后,周恩来立即向国民党提出抗议,亲笔题词并撰写了一系列文章,运用《新华日报》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宣传斗争。英国大使卡尔立刻约晤周恩来,请他介绍事件的全部真相。在与周恩来谈话后,向蒋介石提出要停止反共,以免造成国共两党的摩擦升级,避免任何事变的发生。1942年2月卡尔卸任后,新任英国驻华大使薛穆来到重庆。周恩来多次拜访薛穆大使,并就许多问题同薛穆进行交谈。从交谈中,薛穆不仅了解了中共的主张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薛穆的眼里,周恩来是一位能干的外交家。他与周恩来、王炳南成为了好朋友,为中共与英国的关系发展作出了贡献。

1941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委派私人代表居里来中国访问,居里专门约请周恩来晤谈,详细询问了皖南事变真相和中共的对内、对外政策。周恩来向居里提供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摩擦的具体材料,阐明了中共的政策。居里表示美虽支持蒋介石政府,但不赞成他打内战,并且要蒋介石政府采取改革措施。美国政府也随即发表了声明:警告蒋介石政府,如果继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美国将暂停一切对华援助。居里与周恩来的此次会晤是美国高级官员与中共领导人的第一次接触,这一接触时间的选择,很清楚地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团结和稳定至感关切”[4]464,并且说明,美国政府绝对不会对国共两党冲突听之任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斗争、国内外舆论一片谴责声中和美、英、苏三国政府的外交压力下,使蒋介石陷入孤立的境地,其反共政策被国人唾弃,有所收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即1941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建立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和保护敌占区英美人士的指示,主张中国与美、英等国形成军事同盟,中共人士要与美、英代表亲历合作,以求改变中国抗战现状,这也是战胜日本的重要外部因素。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亲自致函英、美两国驻华大使,提出中共主张,明确与美、英等国联手并肩作战。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积极谋求与美英的官方接触和合作,并提出军事合作的建议。1942年5月至11月间,周恩来根据党中央决定,多次同美国大使馆参赞范宣德、二秘戴维斯等谈话,表示愿与美进行军事合作,中共可派遣军队接受史迪威指挥,并介绍了中共当前的政策及国内政治形势。1942年8月,当居里第二次访华之际,周恩来又致函居里说明了这一点。11月下旬,周恩来、林彪在与范宣德和谢伟思的谈话中,更进一步指出:美国是当前国共关系中最重要的外部力量,可以扭转国共关系的僵化局面。并强调,美国人应当尽量向国民党领导人灌输这样的思想,即说明美国希望看到民主在中国的真正进展,说明中共军队作为对日战争的参加者应当按比例得到由美国提供的租借物资的一部分。[5]457

中共中央在努力开展同美方的军事合作中还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周恩来于1943年3月在与戴维斯的一次谈话中提出,他欢迎美国政府派遣军官到中共敌后根据地去搜集情报。这时,中共同美国之间始终没有建立任何一种具有官方性质的联系,在中共中央看来,“第一位的都是要取得美国政府反日正式承认,争取与美国建立一种官方的联系,从而更直接地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借钟馗以镇鬼,最终达到阻遏国民党压制和进攻自己的目的”。[5]458

周恩来代表中共的努力收到了积极的成效。1944年6月下旬,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问中国。他与蒋介石会谈中一再表示对国共关系问题的关切,并明确提出希望派遣一个观察组到延安,并于7月下旬向延安派出了美军观察组第一批人员。美军观察组一行17人在包瑞德上校组长的带领下,分两批到达延安。观察组根据所获得的情报,深信同中共合作是符合美国利益的。观察组为中共与美国官方的直接接触建立了畅通的渠道,也为南方局利用美军飞机在延安到重庆之间传递消息提供了方便。表面上,如罗斯福所说的那样,这是为了获取日本在中国华北和满洲的有关情报。而事实上,它是美国政府为了阻止国共关系日益恶化的一种努力。这恰恰印证“美国向中共控制地区派遣具有美国政府背景的观察组这一行动本身,就已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上的重大胜利了”。[5]474

1944年8月,南方局通过对战争态势变化,及时向中央报告对国际统战工作的建议,提出“要在一切国际、国内、战时、战后重大问题上,明白表示我们的态度,与对同盟政府与人民的要求。要使盟邦清楚知道我们坚持抗战要彻底胜利,民主政治要彻底实现的决心及努力,强调我们对于战后世界和平与世界经济合作的保障及可能有极大贡献”。[8]1944年10月,周恩来在《解放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如何解决》一文,再一次提出同盟国对中共军队的军事援助问题。文章指出:“要求同盟国将援助中国军队的武器、弹药及一切器材和物资,按照抗击敌伪数目的比例,以大部分供给八路军、新四军及敌后一切抗日游击队。”[9]68-69

周恩来领导中共南方局通过辛勤的工作,向美国驻华机构传递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情况,受到史迪威和美国驻华大使高斯的重视,从而使美国政府更加关注中国在抗战中的进程及其调整对华政策。蒋介石乘第三国际解散之际试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由于美国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都公开反对中国发生内战,使得这次反共高潮在强有力的国际舆论下被压制下去了。

(三)同国际社会民间友好人士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中共在积极谋求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建立官方联系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国际统战工作来谋求同盟国对中共的抗战援助。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明确指出,只有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同时不放松外援之争取,才是正确的道路。特别在“求同存异”方面,利用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与来华外国人士的友好交往工作,以扩大中国共产党抗战工作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第一,通过与中共保持友好关系的外籍人士,向外界介绍国民党反共破坏统一战线的真实情况。皖南事变爆发前夕,国民党加快反共步伐,形势严重。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指示加强内外联络,制止国民党反共分裂活动。周恩来当即指示南方局迅速搜集国民党反共的材料及情报,并编印成小册子,在国内各地散发,委托王安娜带到香港和国外散发。1940年12月下旬,周恩来同斯特朗进行了几次长谈,“详细介绍国民党两年来制造反共摩擦事件的真相及八路军、新四军的历史和现状”[9]531,揭露蒋介石大打内战,阴谋向日投降,并预言更大的反共事变将接踵而至。

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立即派遣王炳南、龚澎等造访各国使馆并会见外国记者,向他们揭露国民党进攻新四军的事实真相,批驳国民党的谎言,阐明中共对时局的政策。周恩来设法通知斯特朗,请她在美国及时发表周恩来揭露蒋介石国民党长期反共,酝酿内战的真实材料。斯特朗在美国通过《纽约先驱论坛报》和《美亚》杂志,将这些材料公之于众,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披露了皖南事变的真相,称这些是被重庆新闻检查机关隐匿的事实,在社会上引发了轰动,使美国一些关注中国形势的人对中国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

第二,与关注中国抗战的外国媒体和记者保持密切联系,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帮助。1940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对待美籍新闻记者的态度指示中指出:“为了加强我们国内外的宣传和提高我们的外交地位,我们应当自动地有计划地供给各种适当的情况材料,以便形成我们与英美之间的一定程度的外交关系。”[9]331随后,周恩来指示南方局,将编印出来的小册子交由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和西安办事处向社会各界广泛散发。对外国记者,周恩来更是经常会见,讲形势政策,举行记者招待会或发表演讲。12月26日,美国记者斯诺从香港发出电讯,首次向美国公众报告国共在新四军问题上的纠纷。[9]176

有自由主义思想的外国记者不满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政策,都愿意向中共南方局外事组打探消息。外事组便经常把南方局军事组编写的重要战报和国民党制造摩擦的消息提供给有关使馆和记者。1940年12月24日,周恩来在致毛泽东等人的电报中说:抗日战争开始之后,美英等国宣传中共抗日作战的书籍有二三十种,宣传了中共抗日事迹,“影响我党信誉极大,并发生一些外交影响”。[10]

1942年5月,周恩来为了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向美国记者斯诺表示,中共邀请美国在重庆的军事代表团和记者前往延安去进行采访,委托斯诺将中共抗战业绩的信转交给居里,信中进一步披露了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及制造反共摩擦的事实。“中共领导的军队虽然两年来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任何补给,在装备上又远逊于国民党军队,但仍旧牵制着日本在华兵力总数近一半的军队,如果同盟国援华物资能够合理分配给中共军队一部分,相信中共军队将能够更为有效地打击日本人”。[7]5321942年间,一些英美荷法等国人士在八路军帮助下,逃出北平,经晋察冀解放区到达延安和重庆。他们将解放区的沿途见闻和解放区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情况写成通讯,公开发表出来,引起外界的极大兴趣,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中共军队的实力和解放区的力量。

1944年以后,要求结束国民党独裁统治,实行民主、保障言论自由,成为国统区人民的普遍呼声。1944年3月初,英美向中共南方局提出要求,派遣“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一行22人,到延安和黄河以东解放区了解中共军事力量和敌后战场情况。3月9日,在延安参加会议的周恩来致电董必武,求转告外国记者团,中共中央欢迎您们前来延安采访,并要求董必武做好记者团的接待工作。6月9日,记者团到达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给他们以热烈欢迎,并同他们进行了长时间谈话。外国记者到边区各地和其他解放区进行访问,写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和报道,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解放区的情况,在国内外影响甚大,使国民党对解放区的种种诬蔑不攻自破。

第三,借助外国友人的资源对外传播中共领导人的抗战主张。周恩来指示抽调罗清、蒋金涛于1942年起将中共中央对时局的政策及解放区的见闻编译成英文读本。这些英文小册子最初是油印本,1943年起,改为铅印本,直到抗战胜利小册子还印刷了全文翻译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大约出版了20多种。小册子印好之后都是由南方局外事组的人员冒着生命危险送到外国友人手中,再由他们转发到海外各地。

周恩来同国际友好人士斯特朗、史沫特莱、王安娜、艾黎、爱泼斯坦等时有交往;同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学者费正清和加拿大友人文幼章等也有过交往。海明威向他表示:反对国共内战,主张抗日,不满国民党政府的武断和无能。[9]579周恩来与国际友人的积极沟通与联络,不仅收获了友谊,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共在抗日战中的极大支持,而且使其他国家进一步了解了中共的抗日主张与军事行动,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周恩来对国际统战工作的历史贡献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正是周恩来领导中共南方局开展国际统战工作之时。他向二战同盟国及国际友人介绍了中国抗日战场的基本情况,宣传了中共的抗日政策,获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共抗日的广泛关注。打击了国民政府的反共企图,迫使蒋介石的反共活动得以收敛,避免了内战的发生。

(一)增进了中共在国际统战工作中的话语权

周恩来领导的中共南方局国际统战工作就是将我们党坚持抗战、坚持民主,反对国民政府独裁专制传递给西方盟国政府。自太平洋战争爆发起,《新华日报》连篇刊载文章,谈论西方自由民主,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如1943年纪念美国国庆时,《新华日报》曾评价美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是中国政治制度效仿的榜样。正是在周恩来广泛外交活动的努力下,在国际传播工作中,中共建立了国际话语权。同年,在共产国际解散时,国民党对中共态度开始强硬,中共中央通过南方局和周恩来的广泛游说,致使英、美、苏三国大使高度重视,相继采取行动,对国民党当局施加压力,使国民党反共活动有所收敛。

(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正面国际形象

周恩来领导的中共南方局国际统战工作以扩大党的政治影响为主要目的,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为工作要点。所以南方局一方面是介绍共产党进步、开明、积极抗战的形象,另一方面是揭露国民党的专制与腐败。从美国记者斯诺单枪匹马为中共宣传开始,到抗战相持阶段的末期,西方盟国记者一致赞扬共产党公正廉洁的形象和坚持抗战到底的勇气,这为中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奠定了基础。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给予中共很高的评价。英国驻华大使卡尔认为周恩来是在重庆最有智慧的人,他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会取得胜利。周恩来对于建立国际统战工作及国际上对中共抗日主张的认同是功不可没的。经过抗战国际统战工作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共的良好形象,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取得的抗日战绩,也逐渐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国家对华的政策。

(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外交风范和人格魅力

周恩来在南方局工作期间,冲破国民党的重重阻碍,广泛开展国际交往活动,不仅以其出色的外交能力和风范、而且以高尚的情操和极具感染力的人格魅力,向国际社会彰显了一个充满朝气的进步政党形象和中共领导人卓越的外交才能。赢得了反法西同盟国友人的欣赏和尊重,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南方局也成为了中共走向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窗口。

美国记者爱泼斯坦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了周恩来领导南方局国际统战工作所作的贡献。他说,周恩来“为了发展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外交,他同外国的外交代表和报界建立了联系,确保他们能够直接了解党的观点和政策,从而粉粹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和歪曲宣传……同时还帮助许多国际主义战士克服重重障碍去延安……挫败了国民党妄想用谎言和设置障碍来切断世界人民与解放区联系的企图”。[11]费正清这样评价到:“周恩来的魅力在初次见面时就打动了我。在我面前是一位浓眉、英俊的贵胄,却为民众献身;作为个人,他的智慧和敏锐的感觉是罕见的,然而他却致力于集体主义的事业。”[12]

南方局的国际统战工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国际条件,通过国际统战工作宣传了中共的抗战主张,驳斥了国民党政府独裁专制的本来面目,积累了外交经验、培养了外交人才,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奠定了基础。在领导南方局国际统战工作中的周恩来,则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和第一任外交部长,他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将彪炳史册!

猜你喜欢

南方局抗日抗战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南方局历史是一座富矿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战时期南方局的文化统战工作及其意义探析
抗日英烈马威龙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势力的统战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