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医学院校移动智慧校园规划研究
——以济宁医学院为例

2019-02-24曦,董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4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师生

郑 曦,董 睿

(济宁医学院:A信息技术中心,B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000)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高等教育“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在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网络终端的不断发展下,大多数地方医学院校都初步完成了移动智慧校园平台的建立。移动智慧校园以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四类人群为服务切入点,整合教学、学习、考试、评估和管理等信息内容,重点关注校园信息流通、媒体宣传、家校互动、师生教学和工作,依据角色的分类提供精准服务[1]。能够把学校、互联网最前沿的技术和知识连接起来,使“互联网+”在线智慧教育技术逐步走进高等院校的校园,深度整合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快速推动传统教学方法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创新。随着移动终端(例如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的广泛使用和应用,教师和学生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虽然智能校园平台对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把移动智慧校园规划建设列入学校急需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当务之急。

1 移动智能校园的发展规划对地方医学院校的重要性

地方医学院校移动智能校园的发展战略将结合教育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关注学校的核心业务,涵盖教学、研究、管理和服务。

1.1 使校园变得更加智慧和敏捷

在医学教育教学中,与直觉和经验相比,各级各类医学数据资源能为施教者和受教者提供广泛、深入和可信的医学数据信息,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能够以优质教育资源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比如模拟实验室信息系统)[2],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研究和学术资源,有效划分各种资源功能,提供高效、实用的资源共享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智慧校园的建设还能够使高校内部信息互通更加流畅,提高高校治理和管理的透明度,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医学教学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

1.2 有利于高校进行高效管理

医学高校的长期发展战略需要建立有效、持续的管理能力提升机制,管理机制的建立是提升医学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方向之一。建设智慧校园,利用大量的数据信息和专业知识对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数据流进行管理和控制,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能够弥补业务板块之间的差距,有效避免管理工作中的盲点[3],对拥有多个校区的院校来说,能够克服多校区管理方面的障碍,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展校园环境,促进医学高校管理效率和效能的提高。

1.3 有利于开展医学创新服务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能够为学校师生在有线及无线的网络环境中利用各类移动设备提供全方位的教学和生活服务。信息化带来的种种方便能够使学校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和更加充分的数据分析,改变传统资源(如图书、学籍等)的存储、传递以及服务形式[4],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可以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工作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进而开展越来越广泛的信息创新服务。

2 地方医学院校移动智能校园建设情况解析

2.1 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问题,不能为施教者和受教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学校主要解决部门内部过程和管理数据的积累,忽视了领导者的决策分析服务,师生的教学服务和生活服务。以济宁医学院为例,学校设有任城、太白湖、日照三个校区,并与济宁市国家高新区共建“教学科技园”。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促进各学校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校智能校园建设成果在鲁西南医学院校中居于前列。但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仍然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校园网中存在多个教育教学平台,由于存在多重密码、身份体系以及登陆界面,师生在访问系统平台的时候需要输入不同的网址,还需要记忆多个用户名和密码。由于智慧校园中各个应用系统没能遵循统一的技术规格和要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管理服务的过程中信息及数据相互切分与割裂,使得系统集成整合的难度加大[5]。同时,多个系统有多个访问页面,界面风格也不同,当添加和更新各种应用程序时,使用者无法通过移动终端统一获取已有的服务信息,这些现状给师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2 智慧平台的建设缺乏数据标准,数据难以共享、协同业务难以实现

学校所有行政教学部门都是依据解决本部门工作需要的目的来进行信息化发展规划。系统的开发应用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数据库,彼此独立,存在校园网络的“信息孤岛”现象,医学院校内部各部门、各专业以及学校与各附属医院之间无法高效共享各级各类医学数据信息和教育教学资源。由于数据的更新时效性差,造成了信息的重复管理,同一个类别的数据无法在各个系统中同时更新,源数据获取困难,各教学、行政部门还需要依靠传统的表单文档、电话、人工拷盘甚至是纸质介质等低效率的传输方式获取其他部门分管的数据资源[7]。其次,较为单一的办公协同手段限制了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以济宁医学院的OA办公系统为例,当前系统为行政办公人员仅提供了基本的查询、通知文件的发布、统计等事务性的功能,业务的协同、资源的共享和待办的集中提醒仍不可用,系统协同功能仍需扩充。

2.3 统一的技术体系标准及总体建设规划缺失,不利于智慧校园的长远发展

济宁医学院各个智慧平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由各需求部门主导完成,以解决当前及局部的需求为主,由各业务部门独立建设和维护,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和运维,存在系统资源建设的重复性,在技术及功能性上缺乏长远的规划设计,形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对学校信息化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首先,各智能应用系统的硬件资源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管理运维。大部分学校部门和学院的应用系统服务器都是自己管理。没有专业的不间断电源保护,没有温度和湿度控制,没有防火措施,没有服务器安装保证,可能导致服务器硬件丢失和数据丢失,难以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资源。其次,由于学校内部各部门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意识均衡不一,导致整个医学教育系统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失衡[8],建设规划相互脱节甚至相互制约。再次,由于学科结构差异,系统的开发平台,数据库和操作环境差异很大,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各个教育教学系统资源的应用和维护模式很难统一,给后期的更新和维护造成了一定困难。

3 地方医学院校移动智能校园规划设计解析

3.1 搭建“一个共享平台+若干个专业临床中心”的共享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构建高质量数据中心

根据学校自身信息化建设目标,指导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构建医学教育基础应用支撑平台。以各级各类医学教育教学系统及平台的管理建设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促进医学教育的整体协调发展。在建设过程中,构建健全、可持续的医学教育应用基础平台,整合及完善学校信息化的综合应用框架。推动即时消息、医学数据、教学内容的稳定、有序、高效管理,促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得以有效积累,推动医学教育教学长远发展。以济宁医学院为例,学校购置了大数据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组,采用虚拟化技术进行统一分配和管理学校数据资源,以共享数据中心为基础,建立具备个性化、互动式、开放式等特点的真正的智能化平台,基于云计算的共享数据中心能够提供庞大的教育资源信息量,明确了各系统与数据中心平台之间的接口规范,实现了异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最终形成高度集成化的学校共享数据中心[9]。通过构建数据中心和应用基础设施平台,增强了不同管理应用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强度,避免了数据的重复维护。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效率以及数据的整体质量,并为学校的整体规划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决策数据支持。

3.2 推广综合管理应用,深化信息服务内容

在学校现有公共数据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综合管理应用的建设,搭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收集整合能够为高等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决策支持和全面查询所需的数据信息以及提供丰富而权威的数据来源。通过积累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分析数据,为各种应用系统的后续开发提供通用的数据库平台。同时,在系统应用内容的拓展和深化过程中,不断加强覆盖学校核心用户“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综合生命周期服务,促进师生及学校之间的“协作沟通和教学服务”。并渗透到师生的日常教学和生活过程中,增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粘性[10],促进师生自我服务意识的提高,增强师生对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进而促进和监督行政部门行政管理能力的提高,自下而上完成系统中组件的使用,提高用户满意度,全面提高全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3.3 提升信息化服务内涵,丰富信息化服务手段

紧密围绕“移动应用、地理信息”这一高校移动智慧校园发展的核心要素,进一步扩展面向师生服务的深度。依托先进的4G及IPV6技术,方便师生随时随地访问学校及各附属医院的医学信息建设资源,延伸信息化体验的广度。同时,利用GIS技术,整合校园各类基础设施资源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以及业务数据的统一分类管理, 促进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各种管理更加及时、有效、直观和智能化。[11]以济宁医学院VMC-100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例,由300多个基本模块构成,它包含300多个基本模块,包括59个功能实验模块和12个人工虚拟实验模块(可虚拟和真实组合),介绍了6种实验动物,引进了27种科学实验设备,以及3种PBL实验模块。该教学平台就是依托了移动网络为基础构建学习平台,将各类标本资源数字化,同时加入教学微视频,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医学资源数据库和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手段,高度模拟各类医学实验环境,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提升信息化服务内涵,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和资源共享。

3.4 构建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环境

建设无线校园网可以满足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访问校园网的需求,为学校教学、研究和管理的顺利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地方医学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全面启动校园网无线网络建设工作,济宁医学院依据自身办学特点,在三园一区(老校区、北湖校区、日照校区、高新区),建设灵活、多业务、用户无感知的学校有线/无线网络,使校园网无处不在,随处可用,实现手机和WIFI无线信号的室内室外全覆盖, 随时随地接入学校内部网络和互联网。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环境的构建,能够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研究、管理和服务的深度整合,推动学校智能校园建设的应用,满足学校内外的多样化网络需求。

4 结语

地方医学院校的移动数字校园的建设不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探索实践过程。从宏观角度看,它涉及到医学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从微观角度看,它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医学教育资源建设,技术人员培养规划以及各医学教育教学资源的系统平台开发和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并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多维,多面的医学教育环境。在这个建设规划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其它类型高等院校的信息技术建设成功经验,并考虑医学教学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各种网络系统平台,根据师生的需要,改善和提升地方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环境,确保数字校园的规划建设符合本校自身的发展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地方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科研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麻辣师生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