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创新策略

2019-02-2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校企设置

方 伟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更多的行业和企业参与到计算机行业技术的建设过程中。21世纪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生长时期,标志着人类先进生产力进入崭新阶段[1]。计算机行业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快速扩张及相关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和供应之间存在突出矛盾,主要表现为严重缺少计算机技术复合型人才。这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教学目标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存在一定关系,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以计算机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加强学校和企业联合的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计算机人才的适用性。本文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讨课程设置创新的应用。

1.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体系创新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体系创新的重点在于加强校企合作,只有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才能为企业培养实用性的综合型人才。随着计算机人才供应和人才需求之间矛盾的凸显,课程设置创新更加受到学校和企业的推崇,是当前新型的课程设置的导向[2]。计算机企业在实现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更要求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结合计算机行业需求,提高企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加快迈入国际化发展道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仍未有效推动校企合作模式,所以需要迫切改革当前的课程体系设置,找出真正适应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课程设置创新道路。

2.校企合作教育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属于人类社会信息化的综合通用技术,是科研开发、项目管理、人才培训、商业洽谈等离不开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计算机相关理论和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变化中,不可避免地要求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企业需求接轨,要不断革新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计算机是更适合学生创业和创新的知识密集性行业,对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度要求更高。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创新能够为学生提供实战性的实验教学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知识,奠定进入企业工作的坚实基础。不仅对于学生有很多益处,对于企业而言课程设置创新也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另外,课程设置创新还能够提高计算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所以,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引入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特色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

3.计算机专业实施课程体系设置创新的建议

为了革新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将计算机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模式充分有机结合,通过多方整合资源发挥学校、企业和政府的作用,建立多方合作关系,丰富实践教学的开展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1 确立“三轨制”一体化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体系

计算机专业教学应该确立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计算机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强大职业竞争力的创新型计算机人才,要以计算机专业学习以及通识教育和计算机人才素质培养作为基础培养内容,形成囊括知识培养、素质培养和实践培养的三轨制课程设置,并且根据相应的培养模式提出详尽的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措施落到实处[3]。高职院校在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同时要根据计算机职业特点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对学生进行知识培养时,一定要根据年级的特点合理安排知识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匹配相应的基础课程、通识课程、核心课程等,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另外,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时,同样要重视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搭建实践项目、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等途径实现。学生的素质培养主要通过建立学生社团、开展丰富的讲座活动,以及促进师生交流等途径实现。

3.2 创新校企教材编排模式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媒介,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教材的创新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就现在高职院校的教材编排现状来看,计算机专业的教材内容较为陈旧,主要偏重于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涉及计算机应用技能创新开发方面的知识很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特别在教材中很难找到和计算机有关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经验等,这些内容的缺失导致学生在通过教材学习时很难实现创造性思维,影响了课程设置创新教学的效果。所以,鉴于计算机专业教材落后于现实的问题,学校要突破传统教材编排的模式,通过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的精英管理人才与学校教研组一起编制创新型计算机教材,将计算机应用流程和整个开发过程更多地融入到教材中。例如,要在计算机教材中突出实用的计算机编程知识,包括开发软件、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3.3 校企合作教学环境保障

为了进一步促进计算机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活动,高职院校要重视为校企合作提供有利的硬件环境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搭建专业的合作平台。高职院校可以和知名的计算机企业合作,例如联想、华硕等共同搭建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训基地,运营方式为产学研合作,可以承接电商运营、网络营销以及项目策划等服务,给学生提供可以实习锻炼的良好环境,并且能够掌握知名企业的先进工作经验,也可以为计算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储备,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这种模式寻找到双方共赢的契合点,可谓一举多得。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可以结合信息流和物流的条件,创建计算机创新实验室,打造集和研究、学习、产业等为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能够真正起到培养专业性人才,促进企业和学校资源分享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重要功能。实验室是校企合作专区,主要引进的是计算机企业的真实业务和流程、项目等,通过学校和企业导师的联合指导,由学生合作完成相关项目的运营,真正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校企合作模式[4]。除了以上两种校企合作平台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计算机对战实验室、计算机技术平台实验室等多种实践平台,这些优越的硬件环境保证能够为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开展提供丰富的土壤。

3.4 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也是夯实理论基础的必要方法,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培养的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以后走上就业岗位及继续深造学习提供便利。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计算机教师,要本着为学生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开放学校完备的教学设备,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从学生入校学习开始就要开始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育体系,一直延伸到学生毕业后,让学生与计算机就业岗位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真正打造有效融合实践和理论校企合作教育体系。学校要根据高职院校每个年级的特点,实行阶段性产学结合教育[5]。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和计算机相关知识,因此对计算机专业还缺乏认知和了解,这个阶段主要加强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行业认知;二年级学生对于计算机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学校可以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岗位进行实训,进一步了解,行业,并且形成初步的职业规划;大三学生可以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深入到企业内部了解行业规则和工作流程,形成对行业的深入认识,还可以进入创业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实验室,承接企业的实践项目,在企业和学校的导师指导下合作完成实践项目,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加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下一步进入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以及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教学质量是学生的迫切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专业不仅对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要求,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通过课程设置创新来实现培养复合型、创新型计算机人才的目标,达到满足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计算机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纵观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的趋势,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加强合作,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大势所趋[6]。课程设置创新重点要在加强校企合作,不仅能够为高职院校输送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补充师资力量,同时企业也可以向高职院校派发人才培养订单,从而获得更加符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人才,大大节约了培训成本。总而言之,计算机专业教学要为当前市场经济和跨境贸易发展作出贡献,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设置,加强创新教学,为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校企设置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少数民族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课程教学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