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思路
2019-02-22程锦秀
程锦秀
宿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相互交融,人们正生活在一个多元化、复杂化、各种理念和意识相互碰撞的环境中。这样的局面对于一直生活在校园中,没有经历过社会洗礼的大学生来说充满诱惑,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陷阱。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辨别能力,帮助他们在主流和非主流文化、本土和外来文化、现代和传统文化交织的大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使命”[1]。“办好高等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依据,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高校的思政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也逐渐与时俱进,逐步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高校教学队伍越来越年轻化,教师资历也在不断提高,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改变,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仍然有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落后,不够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不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同时思政课建设滞后,没能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兴趣锐减,认为这是一门无关紧要甚至浪费时间的课程。这种局面十分不利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亟待解决。
1.1 思政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是一致的,理应成为思政教学的重要抓手。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理论课程结合渗透不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
1.2 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较为传统、僵化
思政教学理念落后、僵化是影响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问题。我国高校部分德高望重的大学教授大多做了一辈子的学术研究,理论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但是,由于年龄或者身体原因,对新的思政教学理念接受程度不如年轻人迅速和敏感,所以一直沿袭的是传统的思政教学理念,没有处处思政、时时思政的观念,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意义,忽视了在学生课外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融入思政教学理念。加上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如果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理念传统、落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潮流,就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1.3 思政课教学方式有待与时俱进
高校思政教学教师的授课方式落后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在高校有部分教师未能做到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做奋斗者、追梦人。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知,思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长期不变,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没有主动挖掘更多的授课方式。由于思政教育本就是一堂理论为主导的教学,授课过程难免让学生觉得死板和枯燥。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磨殆尽,思政水平可见一斑。所以,教师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思政水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不应该高高在上,或者对学生不负责任。同时思政教育的授课方式应该尽可能多样性,不能仅将授课局限于课堂的时间,应该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主动开拓更多的思政教学方式。
1.4 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相对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够灵活、较为呆板也是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3]。大部分教师选择的思政教育考核方式都是写论文或者开卷考试,殊不知,这或许根本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真正的思想政治水平。为了获得高分成绩,学生的作答或许跟自身所想、所做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把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作为思政课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综合衡量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然后给出相应的成绩,让学生的成绩基本符合平时表现。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2.1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渗透到思政课教学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要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切实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根据“结合教材,突出重点”的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有思政课程有机融合,提高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4]。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奋斗目标,可以主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内容进行讲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可主要结合《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内容进行教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道德准则,可主要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内容讲授。与此同时,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取得的光辉成就结合起来,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课内容的深度融合。
2.2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师队伍
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思政教育需要大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合格的教师[3]。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保持家国情怀,把“道”讲通、把“理”讲透,同时坚持显教育和隐形教育统一,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思想自觉、行为笃定的人。
2.3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 “以人为本”思政教育教学和评价方式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现之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思政理念,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充满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争取教学结果最大化,对学生负责,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5]。由于高校学生个体的独特性,每个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都不尽相同,因此,要想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师首先要清楚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及他们的价值取向,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然后对每位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方式,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是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方式也是教学效果最明显的。教学评价方面,要改变唯理论考核成绩为依据的单一考核方式,把学生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作为思政课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学生参与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平时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诚信与感恩意识的事例以及与教师、学生相处的融洽程度、同学之间相互评分或者参考其他科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成绩与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一致。
2.4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思政教育新载体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教师的授课方式和高校的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互联网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得思政教育的理念得以迅速更新,教学内容也逐步与全球接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学,将QQ、微信等软件应用在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利用APP进行课堂签到等[7]。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大学思政教育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关于西方的价值观宣传越来越多,并且得到了很多大学生的认同和接受,甚至在部分平台这种外来价值观占据了主导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到的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大。要扬长避短,对于互联网要辩证看待,着力构建网络新媒体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它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从中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和影响。
2.5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若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光靠校园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远远不够的。课程教育只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小部分,依靠社会实践活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选择。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义务献血、学雷锋志愿者活动、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偏远山区支教、组织学生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给留守儿童献爱心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奠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
2.6 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除了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思政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7]。一是通过发现和挖掘校园文化的资源,实施校园文化创新项目,通过文化广场、学校报刊、宣传栏、标语牌和多媒体展示平台建设,引导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二是通过丰富的、有针对性的校园活动弘扬正能量,全方位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参加校园活动的表现,能反映出他的基本思想政治水平,是竭尽全力做好活动中自己分内的事情,还是在自己负责的岗位上不作为、消极怠慢;是对报名参加的活动积极准备,主动和同学教师联系交流沟通活动实施过程,还是闭门造车,拒绝别人的帮助;是将活动过程看得比结果输赢重要,还是一旦没有赢得比赛便责怪小组的队友和指导教师,这些都是一个人思想政治水平的表现。高校思政教育教师正好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摸查清楚,然后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改变错误的认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7 有效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社会资源
大学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在经过高校阶段的学习之后,终究是要步入社会、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为社会服务[8]。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自身素养与社会大环境和自身家庭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将决定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所作所为,是追求安逸享受,还是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懈奋斗。生活中遇到违背传统道德品质的事情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敢于挺身而出进行阻止。只有一个思想政治觉悟高的学生,将来才会懂得回报社会,才会为社会的不断进步做出努力。因此必须有效利用一切社会资源,提高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近年来,社会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为了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发展的大学生人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思政教育应该和社会各界挂钩,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源。可以把思政课堂搬到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好乡村等,让学生得到更加贴切、更加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此外,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可以寻求校外行业专家的帮助,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等。
家庭传承和家风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关键,学生从小受家长言传身教的影响,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为了发挥家庭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可以多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对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经历有所了解,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的好坏,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对于成长过程曲折、家庭条件复杂的学生,为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应该加倍关心,倾注更多的精力在他们身上。学校还要将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告知家长,并让家长注意自身在学生面前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在家庭创建文明、和谐、充满正能量的氛围,让家长配合学校一起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一起帮助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结 语
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思路探索非常必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效渗透到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教师队伍,改革教学方式,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实践育人,充分利用新媒体和其他社会资源,努力完成思政教学理念的改革,使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