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层次论

2019-02-22贾兆帅王顺洪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马克思主义价值

贾兆帅, 王顺洪

(西南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评价理应包含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过程评价相对容易,效果评价难度很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尺度去衡量,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讨论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价值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基础[2]。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究,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层次性,这种层次性恰恰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低,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具备了可比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认知层次、认同层次、自信层次,自觉层次。这四个层次是依次递进、不断深化的逻辑关系,直接可以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高低,因此可以作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的重要参考。

一、认知层次

认知是对某一事物的客观认识和了解。认知层次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低层次,也是最基本要求。如果这一层次都没有达到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完全无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首先要让受教育者明晰主流意识形态的“应然”,简而言之就是要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认知层次又可以分为两个子层次: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

所谓感性认知,就是“知其然”。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需要灌输给大学生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中国近现代史的脉络是什么、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以及大学生应该遵守什么样的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当前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和实施的政策,等等。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认知层次中的感性认知层次,让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概念和内容有基本的认知和掌握。

所谓理性认知,就是“知其所以然”。大学生要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近现代史为什么如此发展、其内在规律是什么,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大学生为什么要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又该如何看待当前内外形势和政策选择,等等。理性认知,是感性认知的深化和升级,感性认知是理性认知的基石,理性认知反过来又可以加深对感性认知的理解。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而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层次的效果,关键要做到内容准确、重点突出。教育者要知道什么内容该讲、什么内容不该讲,明确什么内容重点讲、什么内容简要讲,善于运用供给侧改革的思维模式思考谋划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满足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和期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自我评价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学生考核,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考核更多的就是在检验大学生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是否准确和全面。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认知层次评估,完全可以通过一般意义上的考试手段加以评判,成绩高低直接反映认知效果好坏、优劣。

二、认同层次

认同是在认知基础上对事物的价值理念等的内在认可或达成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3]。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更关键的是要得到学生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深信不疑,这样才能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甚至死记硬背一些重要原理、重要史实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价值和革命价值,从内心深处认可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从认知到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跃”,没有这“关键一跃”,思想政治教育就始终处于初级层次,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认同层次的教育效果,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讲透、讲实、讲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心服口服。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时就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个答疑解惑的过程,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及时有效地解答大学生内心的疑惑,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认同层次,也可以分为两个子层次: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所谓价值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和价值定向,是共同体成员对执政党核心价值观的承认、认可和赞同”[5],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就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所灌输的价值、理念等的内在认可。这一认同可以说是从理论层面上的认同,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赞同,认同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价值认同是建立在客观理性的基础之上,通过自上而下的理论和价值灌输,引导大学生通过理性判断实现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统一,实现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同向同行。价值认同,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只要教育者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受教育者,这一认同就容易实现。

所谓情感认同,就是受教育者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人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情感上主动接纳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在价值认同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受教育者不仅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更需要从情感上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的生活学习、成长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对受教育者而言无论是学做人还是学做事都具有巨大的支撑价值。认同给个体提供了安全感,使其获得心理上的归属[6]。只有情感上认同,产生强烈的思想政治教育归属感,才能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深入地学习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非常重要,受教育者一旦在情感上认同了,思想政治教育就进入了良性循环,教育者与受教育之间也就容易建立紧密的信任关系和良性的互动关系。

考察和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层次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创新学生考核方式来实现。在传统意义上的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是什么”掌握的基本情况基础上,增加考察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的考核板块,从理论层面上对“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等问题进行深入考察,因此需要对已有考核模式进行科学优化和升级,实现对青年学生在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方面效果较为全面准确的考察与评估。

三、自信层次

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建立在认同基础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主流意识形态所揭示的发展大势建立起的强大信心。自信是认同的深化,彰显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发生了显著的思想催化,受教育者在思想上出现了质的变化,对主流意识形态构建起强大的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7]。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积极培育大学生自信的强国心态,让其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心态和姿态看待世界、走向世界。受教育者的强国心态培养,核心是建立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信。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自信层次,应该包含两个子层次:民族自信和价值自信。

所谓民族自信,就是受教育者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充满信心,充分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让中华民族屹立世界舞台中心。教育者在进行思想灌输的过程中,往往会借助于近现代中国实现腾飞过程中的大量史实,以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实现受教育者认知和认同的基础上,最先确立的应该是民族的自信心。近代中国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屈辱与曲折,较长一个时期严重挫伤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滋长了一些自卑心理。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华民族重新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不证自明的历史成就,足以重树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让受教育者实现由认同到自信的转化中,最先建立的就是民族自信,让受教育者可以用平视的心态看待西方国家。

所谓价值自信,就是受教育者透过民族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依托的科学理论、价值理念充满信心,是对民族自信的延伸和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8]。这“四个自信”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追求的价值自信的具体指向。价值自信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信,相对于民族自信更深刻、更广泛、更持久。价值自信揭示的就是民族自信的根源,是更深层次的自信,是从根本上支撑民族自信的源泉。价值自信的建立,就可以让受教育者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判断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不受外部势力的蛊惑、拉拢。

考察和评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信层次的效果,显得更为复杂。从认知到认同实际上更侧重于外因驱动,强调的是外在力量,而从认同到自信则进一步跃升至内因发挥关键作用的层次,人的内心世界往往是最难考察的。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考虑设置一些开放式的中外比较案例或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尝试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如无领导小组讨论、演讲比赛、辩论、学术沙龙、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让青年学生就某些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和个人见解,同时预先设定一些有价值的观测指标和较为科学的数学模型,重点考察青年学生在“四个自信”方面的真实表现,有针对性地判别青年学生(个体或者群体)在自信层次上的教育效果。

四、自觉层次

自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就是让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已与受教育者的思想融为一体,并成为受教育者思想中的主导部分。马克思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自觉是自由发展的基石,没有自觉就很难实现自由发展。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受教育者的自觉,这才能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实现了自觉,这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最关键的要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德”的自觉可以从根本上带动和实现“智”“体”“美”“劳”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就是受教育者的“德”,“德”代表着受教育者发展的方向和根本,是受教育者成长的生命线。一旦在“德”上实现了自觉,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就实现了彻底的、根本性的转变,被动变为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就达到了,受教育者甚至就可以转化为显性或者隐性的教育者。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受教育者的自觉,可以再细分为两大子层次: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思想自觉是行为自觉的基础,行为自觉是思想自觉的外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所谓思想自觉,就是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思想自觉体现的是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受教育者实现思想自觉,就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冷静分析、正确判断。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让受教育者掌握并灵活运用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让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净化自身的思想认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某些外部势力对高校的渗透和影响无孔不入,尤其是互联网上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影响极大,如何能让大学生在复杂环境中始终站稳立场、明辨是非、作出正确判断,单纯依靠教育者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通过受教育者的思想自觉来实现。受教育者一旦实现了思想自觉,也就掌握了作出正确判断的坚强武器,再大的外部负能量也无法撼动其政治立场。

所谓行动自觉,就是在思想自觉的指引下,做到知行合一。马克思指出:“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11]思想自觉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行动自觉,受教育者要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行动实践,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人生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学生,要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12]这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自觉把青春梦与中国梦有机融合在一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3],并在这一过程中彰显人生价值、实现青春梦想。

考察和评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层次上的效果,主要通过对青年学生的日常行为观测来实现,尤其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或重大历史关口对学生个体或者群体的行为进行有效观测。这些观测单纯依靠传统意义上的人工观测难度极大,也很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结果,因此就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来实现,平日注重搜集青年学生的有效行为信息,然后进行行为数据分析,进而得出科学有效的结论。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是青年学生有效行为信息搜集,并非是无目的地漫天撒网,同样需要预先进行科学系统设计,从观测指标到观测场景再到观测平台以及观测层级等都要有科学设计,在充分尊重青年学生个人隐私权的前提下确保能够真实而全面地搜集青年学生的有效行为信息,才能得出更为科学的效果判定。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马克思主义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