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2-22邵学军

关键词:师范院校大学生教育

邵学军,张 雨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民族振兴之魂。[1]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为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两大类。在政府的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各地师范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应用型人才的比重。然而,师范院校大学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时,真正能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仍然较低,这在反映出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缺失的同时,也反映出目前师范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打破传统学术型教育模式,加强创新应用,创业实践教育,构建科学合理的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一、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小组第七次会议中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2]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维系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应有之义。高校应当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契机,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保障。[3]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就业教育的拓展,其基本特征是创新、创造和实践,是以在校大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能力和精神为主的高等教育活动。[4]这种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指导目标,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到一起,强调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养成,从而提高我国人才质量的一种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赚钱的孵化器,更不是学生快速就业的救命稻草,而是一种稳定、持久能力的养成。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次数的多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研究成果数量的多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获取创业资金的多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项目的情况等,这些仅仅是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参考。而创新创业教育最为核心的是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将所学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结合起来,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提高我国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上。

创新创业教育有别于传统的专业知识教育,前者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好兴趣,注重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不分专业的,是面向全体师范类院校学生的通识教育。这对于师范院校把握现代教育新形势,提高人才培养策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当下我国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始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带来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5]随后,创新教育教学试点逐步在全国一些师范院校中展开。近年来,师范院校掀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热潮,并且涌现出了大量成功的创新创业成果。我国师范院校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三种活动形式,即创业设计竞赛类、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及实践课程、创业园区与创业孵化基地。[6]不同的活动形式的载体不同,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涵盖了双创教育、双创活动及双创实践。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基本素质的人才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对于大部分师范院校来说,距离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仍存在很大的差距。[7]创新创业教育暂时没有得到大学生群体的普遍认可,其地位难以与传统教育相比。因缺乏专业教育的基础等众多原因,致使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未能与时俱进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每年输送的毕业生逐步增加,就业面对严峻的考验。其中师范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尤其突出。选择师范院校的学生通常都有针对性地想要选择教育行业作为未来职业方向,然而“包分配”模式早已被打破,众多非师范生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等方式进入原本被师范生“垄断”的教育行业,这一点加剧了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当前,我国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呈现纵深化发展态势,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革过程中要切实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防止出现表面上的加强,而实际上的空虚。[8]“要培养什么人”这个问题决定着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架构和实践方式,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9]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具有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体现在超越自我和超越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利用这种超越性,培养具有开创精神的潜在的创业者。[10]但是,从我国师范院校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创新创业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合这两个方面都比较弱,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核不足,不能够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超越性目的。

(二)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生态体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的基础,[11]师范院校也不例外。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是师范院校内部的教育教学体系、师范院校间的交流教育体系和师范院校与社会间的实践教育体系的结合。目前而言,国内师范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虽各具特色但普遍未形成体系,创新与创业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导致创新创业出现情绪化、形式化和片面化等问题。

首先,一些师范院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教育体系不协调,重宣传而忽视教学。许多师范院校大量开展学生创新创业的宣传和学生活动,但在教学中的创业思想、创业信息与专业知识等创新创业元素融合度不强。[12]师范院校相对比普通院校,学生往往有针对性地想要从事教育行业,学校专注的培养方向往往也是如此,这往往导致很多师范院校的创新创业口号震天响,创新创业情绪高涨,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推动。没有学校的重视和引导,一些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学业和创业中迷失了方向,导致大量情绪化、低质量的创业项目泛滥。这既阻碍了师范院校内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浪费了教育资源,分散了学生们的学习精力。

其次,师范院校间的创新创业教育交流体系不畅,创新创业方向和领域较为狭窄,大量校间重复性项目和恶性竞争项目层出不穷。具有良好市场表现的项目被同地区的多所师范院校相继开发相同或类似项目,互相恶性竞争,导致项目难以持续发展;同样,照搬其他师范院校的发展项目,而不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项目也难以发展。[13]虽然师范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项目来证明成绩,但校际间的创新创业教育交流体系不畅必然导致恶意竞争和资源的内耗,违背了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

再次,师范院校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之间缺乏缓冲区,创新创业项目在社会实践中无法顺利开展。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在专业课程中增加行业切入点、行业发展趋势及创业机会等,孵化具有社会经济价值与市场生存能力的创业项目。[14]但一些师范院校注重数量而轻质量,项目可行性评估过程草率,片面地支持各类项目,导致许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不符合实际的社会需求,与社会环境脱节。

(三)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活动比重高于创新创业实践

当下,师范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正逐渐获得广泛关注,教育部以及各个省市都创设了种类繁多的创新创业比赛项目,很多师范院校也开展了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和活动,鼓励大学生们积极参加,在比赛和活动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测验,以此来对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进行反馈。在社会和师范院校的鼓励下,许多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制定了项目可行性报告、实施方案等。但是,往往在活动结束之后,没有继续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工作。竞赛及活动并不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形成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短期的行为往往难于形成创新观念和能力,往往让这种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四)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师范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兼职的专业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15]他们的共同点在于缺乏实际的创新创业经验,而理论和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要求矛盾。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师范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只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才能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优质课程,培养出优质的创新创业人才。而目前师范院校这方面的师资力量是比较匮乏的,很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仅停留于讲学层面,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进行具体的课程设计和规划,创新创业教育仍没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四、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策略研究

虽然全国范围内师范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还未完全体系化运作,但是已有很多高校将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新路径提上日程且卓有成效。下面以沈阳师范大学和淮南师范学院两所典型师范院校为例,研究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策略。

(一)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师范类院校同其他高校一样会设置不同专业方向,师范教育若想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必须打破“师范教育仅仅是培养师资力量的专业教育”这一思想束缚。基于所学专业开展与之匹配的创新创业实践,可以突出师范院校理论教育的长处,以理论指导实践可以有效降低创业的失败率。

沈阳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为核心,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条件和政策保障体系的完善为支撑,面向全体教职工、全体学生,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计划的整合;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专业转型发展,推进师范院校与社会协同育人,培养兼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淮南师范学院积极探索与专业结合的创新创业道路,如帮助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打通当地饮食文化渠道。依托C2C、B2C平台销售绿色产品。[16]学校有义务同时也有资源和能力,帮助学生打通创新创业渠道,淮南师范学院利用专业教师力量,帮助学生筛选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评估创业风险和可行性,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热度和信心。

(二)建构师范院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沈阳师范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集教育、实训、孵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具有整合校、政、企、金等多方资源的功能。

首先,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相继出台《沈阳师范大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沈阳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建设方案》《沈阳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方案》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建设“通识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促进创新创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融合,建立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选课机制,促进人才的学科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过渡,构建集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同时科学地设定相配套的选修课比例。

其次,开展双创实训,加强与其他师范院校、企业的合作交流。系统开展包含创业沙龙、讲座等的多元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开设直接服务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创业中心,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模拟训练。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双创竞赛,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调动大学生的创业实践热情。同时,加强与其他师范院校的交流沟通,学习其他师范院校的先进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的跨校交流合作。另外,加强校企合作,先后与多家知名企业、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引入优质的企业家资源,助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最后,成立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沈阳师范大学投入专项资金,同时引入各方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基地自2014年建成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各级荣誉,在师范院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中走在前列。目前在孵企业30个,在学校的扶持、创业导师的指导下,一期在孵企业已全部完成工商注册,进入正规的企业运营,并取得可观的收益;二期、三期在孵企业陆续完善企业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拓展,直接将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转化为创业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实战型人才的有力验证。

高校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的本领。但如果在校期间不提供适应社会和创新实践的平台,而寄期望于学生毕业后即可自行适应社会往往不现实。淮南师范大学允许并鼓励学生在校创业,一方面学校给予直接指导,并便于学校做好管控;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在正式步入社会前打下基础,对市场化环境有初步的认知。同时,学校匹配以专项经费,专门投入学生创新创业领域,从理论帮助、经验指导扩展到经济扶持,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因创业不利而产生的经济损失,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试验田。

(三)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长效发展机制

沈阳师范大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长期发展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转化,将大学生的优质创业理念推进到创业实践中,建设包括双创竞赛获奖项目、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社会企业扶持项目、草根实业直营项目的创孵项目库。对处于不同发展期的创业项目进行针对性指导,在项目孵化种子期,选育优选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成企意向强烈的创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在项目孵化初创期,对初具规模且有一定的收入基本满足自身发展的项目,根据其发展状况,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引入各项资源扶持其持续发展;在项目孵化发展期,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并有盈利的项目,为其提供进一步提升的发展空间。

淮南师范学院积极推动相关部门推出创新创业实质支持手段,广泛利用校内外资源创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举办各类创业比赛,遴选优秀的选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并对学生创业情况进行常态化、长期化跟踪服务,选出先进典型进行推广,建立起长效发展机制。

(四)注重实践导向,建设内外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承担者,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沈阳师范大学积极打造校内外一体的创业导师库,在依托自身雄厚的师资力量基础上,积极扩展校外导师资源。

首先,建立全员参与、专兼结合的校内导师队伍。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职责,启动“百名创新创业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国家、省、市各级的相关培训,提升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专业化的导师队伍,培育指导名师,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创业。其次,建立名家引领、行业领衔的校外导师队伍。建立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启动优秀人才聘任计划,聘任百位知名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及风险投资人来担任授课教师或指导教师;形成校内、校外创业导师协同互动交流机制,助推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淮南师范学院针对各专业特点,要求全体教师将创新创业融入进日常教学当中,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教学水平,不断培养创新创业典型,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让学生感兴趣,赶潮流,敢作为。

沈阳师范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均是我国双创时代背景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两所师范院校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优质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其他师范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经验借鉴。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