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日本和歌《小仓百人一首》中的植物意象
——以红叶及樱花为例

2019-02-22邓鹿鸣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和歌百人红叶

邓鹿鸣

(上海大学 日语系,上海 200444)

《小仓百人一首》是日本脍炙人口的和歌集,由日本中世著名歌人藤原定家在1235年从《新古今和歌集》及此时期之前的作品中选定,每人一首代表作,共一百首和歌,它在日本的影响力如同《唐诗三百首》在中国的影响力一样。在这部王朝文学作品集中,为了表现诗人或感伤、或迷茫、或炽热的心情,出现了各种自然景观意象,如动物、植物、天气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被用来烘托和歌作者不同时期的不同心情,其中植物作为作者感情的外化物出现在二十九首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红叶及樱花。红叶与樱花这两种意象似信手拈来却又和作者彼时的感情融为一体,似是睹物而伤感,亦是感时花溅泪,心中的感情使得植物也有了情。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植物意象与此有相通之处,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是同中有异。

一、红叶

红叶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红叶有着丰富的感情内涵。在中国古代,红叶是被无数文人咏叹过的常见意象之一。

首先,红叶美景是十分漂亮醉人的。唐代杜牧在《山行》中吟咏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1098夕阳照耀下的枫林景色无与伦比地美丽,诗人不由得停下车子驻足观赏,那霜打了的枫叶竟然比二月春花还要红艳,让人移不开眼。

同样,《小仓百人一首》①《小仓百人一首》里的诗歌只有作者名,没有诗歌名,诗歌名系后人所加。中的第三十二首也是吟咏红叶美景的上乘之作:“山川に 風のかけたる しがらみは 流れもあへぬ 紅葉なりけり”[2]99。作者春道列树途经京都与大津之中的山道,翻越志贺山途中作了此诗。山谷间流着潺潺溪水,红叶飘落在溪水中。不是人为,而是风,是风携带着水面的红叶架起一道道栅栏阻挡住了溪流的前路,使溪流停驻不前。此诗中的枫叶充满别样的情趣,作者在行路途中突然注意到红叶飘落到溪流中,继而被风携着,竟将溪流的去路给挡住了。作者从侧面表达了对这满山红叶的喜爱之情,秋风与红叶更为这秋天增添了些许俏皮之感。作者旅途中悠然自得的心境由此可见一斑。

在第六十九首中,能因法师赞美了红叶的美丽和大自然的杰作:“嵐吹く 三室の山の もみじ葉は 竜田の川の 錦なりけり”[2]214。作者能因法师是游历大江南北的歌人。歌中所吟唱的三室山与龙田川都是赏红叶的名胜之地,三室山位于奈良县飞鸟村,龙田川流经奈良县,是大和川的上游。[1]三室山上山风大作,在这凌乱的风中,红叶飘落到了龙田川的水面上,就好像是鲜红的锦缎一般,十分迷人。

其次,红叶红在秋季,而秋季总有萧瑟悲凉之感,因而红叶常有离别伤感之内涵。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李白感叹自己的才华得不到伯乐的欣赏,明早将挂起风帆离开牛渚,而这里只有漫天枫叶飘落纷纷。此诗中的枫叶和作者才情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暗合,漫天的枫叶更加增添了作者心中的苦楚。[1]346另外,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中的:“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3]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中的:“江城下枫叶,淮上闻秋砧。”[4]这些都是借红叶悲秋的佳作名句。

在《小仓百人一首》中也有借红叶悲秋之作,如第五首:“奥山に紅葉ふみわけ鳴く鹿の 声聞くときぞ 秋は悲しき”[2]16。作者猿丸大夫在山的深处,无边落木萧萧下,满地都是红叶,此时听到一只求偶的雄鹿发出沙沙的脚步声,它在鸣叫着什么不得而知,但那低沉的鸣叫使人感到一丝丝萧索。秋天是让人伤感的季节,红叶再加上鹿鸣,秋天的悲凉呼之欲出。这里的红叶用来衬托秋季凄凉、萧瑟、感伤的氛围。枫叶是红色的,这鲜亮的红色反而将秋天的萧瑟寂寥表露得淋漓尽致,红叶也被这冷清的秋意传染,带上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悲凉之感,显然这是一首感伤秋季的精品之作。

再次,红叶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传情”的感情内涵。唐代顾况在《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中写道:“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5]作者偶然捡到一片题有宫女哀怨诗句的红叶,竟以此传情,二人最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为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红叶也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

在《小仓百人一首》中也有借红叶传情之作:“このたびは 幣も取りあへず 手向山紅葉の錦 神のまにまに”[2]75,这是菅原道真所作的第二十四首,币帛是古代供奉给神的各种物品的总称,包括布匹、衣服、纸、玉器,等等。898年,作者菅原道真陪伴宇多上皇游玩吉野的宫泷,途中经过一座山头时作了此诗。此次游行场面壮观,有百人随行。日本古代有途经山峰等地供奉“道祖神”“海祖神”的习俗。作者经过奈良山的山峰时因为没有提前准备供奉给神的物品,于是在和歌中说道:我这次前来因行路匆匆,未来得及准备献给您的币帛,请您不要怀疑我的虔诚,我愿把这满山的红叶当做献给您的币帛,像锦缎一般红艳的枫叶,代表了我对您满满的敬意,愿您接受我这颗诚挚的心。作者借红叶来表达自己对神灵的赤诚,红叶之红,也代表了作者赤诚的心。

贞信公在第二十六首中描写了小苍山的红叶:“小倉山 峰のもみぢ葉 心あらば 今ひとたびの みゆき待たなむ”[2]81,他祈求小苍山的红叶切莫凋落,因为圣驾即将到来,请等待迎接圣驾吧。宇多上皇的儿子醍醐天皇听闻父亲对小苍山红叶的赞赏很想去看看,于是贞信公献上了这首诗。与汉诗中红叶作为表达爱情的意象不同,此处的红叶表达了作者贞信公在身居高位辅佐朝政时,发自内心的对皇室的崇敬之情。

红叶作为中日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因其颜色艳丽,又生长于气候清凉的秋季,而被中日两国的古典诗人们赋予悲秋、离别、多情的感情内涵。

二、樱花

中日两国的古典诗歌中都有描写樱花的作品。然而中文里的“樱”却并不像日语中的“樱”一样指樱花,而是指“樱桃”。“樱桃”以及“樱”这两个意象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尔雅》中已经有关于“樱桃”的记载,当时称为“楔荆”。“樱桃”一词到汉代才出现。[6]而“樱花”一词在唐代较常见,如李商隐所写的无题诗:“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1]1163南朝诗人沈约在《早发定山》中写道:“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7]春天,诗人在赴任途中经过定山,在此地看到成片的海棠,又看到山樱开得正好,如此一幅生机盎然的图景让诗人不由写下此诗抒发感慨。山樱在此诗中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勃勃。

日本被称作樱花之国,樱花与武士道都是日本文化的代表。每年春天日本的“樱花前线”都会预告日本各个地方樱花盛开的时间,供游人观赏。根据日本权威专著《樱大鉴》记载,樱花起源于中国,原产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后传入日本,在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①转引自陈永岐:《中日樱花文化的相同点与异同点—以文本作为分析对象》,《人民论坛》2016年第20期,第126—128页。早在日本《古事记》《日本书纪》中就有关于樱花女神生下日本皇室祖先的传说,喜爱樱花的日本人早已把樱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看着如此美丽的樱花,日本文人写下了无数关于樱花的文学作品。《古今和歌集》中吟咏樱花的和歌多达七十首,描写了樱花的盛开和凋落。而在《小仓百人一首》中借用樱花这个意象的作品共有六首。

首先是第九首,是日本古代著名女歌人小野小町的作品:“花の色は うつりにけりないたづらに わが身世にふる ながめせしまに”[2]28。小野小町是日本平安初期有名的美女,兼有才情,是六歌仙之一,在日本小野小町也是美女的代名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美女歌人却写下了这样一首带有深深凄婉色彩的和歌。樱花花期十分短暂,不出几日,便凋落消逝。诗人静看着春雨绵绵,思索着人世间的种种,想着自己的一生也会转瞬即逝,红颜易老,青春不再,怎能不让人为此伤感。歌中“ふる”一词既可写作“降る(译作下雨的动词)”,又可写作“経る(译作时间的流逝的动词)”。而“ながめ”一词既可写作“眺め(译作眺望凝目之意)”,又可写作“長雨(译作淫雨霏霏)”,作者运用一语双关的技巧,既是写眼前实景,又是心中感情的表达。樱花在这里被用来表达时光易逝,恐美人迟暮、珍惜时光的感情。此诗被藤原定家高度评价为幽玄之代表。[8]

再如第三十三首:“ひさかたの 光のどけき 春の日に 静心なく 花の散るらむ”[2]102。作者纪友则曾编纂《古今和歌集》,是日本三十六歌仙之一。春天到了,阳光如此舒服,一派祥和温暖的气息,而美丽的樱花为何如此着急,刚刚盛开就要凋落。作者看到樱花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凋落的样子心中十分难过、惋惜,明明天气晴好、生机勃勃,可樱花却急匆匆地要落了,何不再停留一会,让树上的樱花在烂漫的氛围中为大自然再增添一份色彩。来去匆匆的樱花表现了时光飞逝之快,也表现了樱花独立于世、不与他人相同、充满个性的一面。

第六十一首:“いにしへの 奈良の都の 八重桜 けふ九重に にほひぬるかな”[2]189。伊势大辅这首诗歌用庄严的语调赞美了樱花。昔日奈良的八重樱,今日在九重宫殿中盛放,美艳绝伦。樱花是这首诗歌的主角,本诗中的樱花特指八重樱,八重樱特地从奈良献来,意义非比寻常,带有厚重之感。作者用九重与八重相对,以体现其尊贵。此诗中的樱花代表皇宫的繁盛。

第六十六首:“もろともに あはれと思へ 山桜 花より外に 知る人もなし”[2]205。那一年作者前大僧正行尊在奈良县吉野的大峰山上修行,偶然间竟看到山樱。诗人不禁感叹:这难道不是上天给我的恩赐吗?美丽的樱花,我与你相识在这里,再没有谁比你懂我的心,让我们互相陪伴,给彼此一个慰藉吧。此诗中的樱花与前几首不同,作者将樱花看作心灵之友,将其拟人化,给予自己慰藉。

第七十三首:“高砂の 尾の上の桜 咲きにけり 外山の霞 たたずもあらなむ”[2]227。作者权中纳言匡房看着远处高山顶上盛开着的樱花是如此的美丽,忍不住恳请近处山峦处升起的烟霞隐去身形,不要挡住樱花美丽的身影。大江匡房所写的这首和歌咏叹了樱花的美丽,作者内心的脚步追逐着让他如痴如醉的樱花,不愿樱花有片刻离开自己的视线。此诗赞美樱花,表现了作者对樱花的由衷喜爱之情。

而《小仓百人一首》中的第九十六首和歌则又充满了与第七十三首不同的感情色彩:“花さそふ 嵐の庭の 雪ならで ふりゆくものは 我が身なりけり”[2]298。作者是入道前太政大臣。庭院里刮起了风,樱花在风中飘飘落下,似雪一般凋落。而诗人已经垂垂老去。作者藤原公经看到樱花的凋零,由花及己,不禁回首自己的一生也正像樱花垂败一般,恍惚间已经不再年少。此处的樱花与第三十三首相似,皆是借樱花这个意象,感叹时光易逝,光阴似箭。

中日两国对于樱花这个意象都包含对其美的一面的赞美、喜爱,但又有所不同。中国诗人对樱花的喜爱、赞美是沉醉、迷恋于其盛开;而日本文人看到的是樱花花期短,风吹而凋落的一刻,萧瑟、悲凉的气氛升起,由此产生物哀的感情,和中国文化有所不同。相较《万叶集》中为数不多的以樱花为意象的诗歌,《古今和歌集》时期樱花已是最常见的植物意象,“花”一字已经毫无疑问地特指樱花。随着萩花、梅花在诗坛的消逝,樱花逐渐成为日本诗歌中十分常见的意象之一。文人竭尽笔墨赞美樱花,描绘樱花美不胜收的一面,同时也借助樱花,描写其在最美的时刻凋落,随风凋落时满地残花之境,以此表达作者或与生而来的忧郁之情,或叹人生苦短的惆怅之情,或孤单寂寞之情,也由樱花凋落而心生哀伤。

《万叶集》时期的中国文化偏爱梅花,受其影响日本也盛行梅花。后来以假名为代表的国风文化盛行,而樱花自农耕时代起就与日本民俗、信仰等息息相关,自此愈发重要。[9]樱花自带伤感的象征意义,离不开日本文化中一脉相承的“物哀”影响。[10]“物哀”又与日本民族身处地震带而自然灾害频发紧紧相连。日本文学经典《源氏物语》的主流思想便是“哀”“物哀”,光源氏等主角们的人生走向也无不在表达着“物哀”的含义。再加之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后迅速占据重要社会地位,受佛教中无常观思想影响,日本诗歌中樱花意象更具无常、阴柔、伤感、婉约之感。恰似小野小町目睹樱花花期之短、凋落之残,而感叹身轻命薄;又似平安时代贵族歌人纪有朋的诗:“深染樱花色,花衣引旧思,虽然花落后,犹似盛开时。”[11]将衣服染成樱花之色待花谢后用以怀缅。以樱花为典型代表的日本诗歌意象不由地带有此无常、阴柔、伤感、婉约之感。

而中国的古典诗歌则不同,天生带有与日本相反的气质。如中国诗人不仅描绘樱花外表之美,更愿意赞赏其毅然在最美之时凋落的淡泊之感,遗世独立,其背后满含中国诗人的风骨。这风骨从魏晋刘桢的“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赠从弟》)的“松”,宋代苏轼的“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於潜僧绿筠轩》)的“竹”以及陆游的“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的“梅”中便可见一斑。古时历朝历代均不乏文人风骨,早期有《诗经》风格清丽,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硕鼠》),后有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的胸怀大志;浪漫派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流传至今,豪迈之情不愧诗仙之名;将军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则写尽了国仇家恨;忠臣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抒发了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赵翼写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五首·其二》)这样的诗句,直抒胸臆,畅谈古今文人墨客。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雄山俊峰、大江大河众多,气候复杂多样。在如此包罗万象的地理环境中孕育而生的华夏民族激昂、豪迈、赤诚,这是中国精神,也代表了中国风格。

三、结语

《小仓百人一首》作为日本和歌文学的代表作,在日本民众中的影响力非常大,广为传颂。百首和歌中使用了各种意象,其中的植物意象红叶及樱花使用十分频繁,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感情色彩,或感叹时光的易逝,或表达思念家乡之情,或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等等。红叶及樱花这两种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也有所表现,与日本和歌想要表达的感情有相同之处,也有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体现了人类感情在植物上的投射,由此外化而形成了文学意象的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和歌百人红叶
姚红叶
毛南和歌
叶拽:一片“红叶”带富一方百姓
秋日赏红叶
山县和歌
『万葉集』における月の和歌について
“百人会”将努力消除中美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