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指挥肢体语言的艺术性塑造

2019-02-22丁明飞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指挥者合唱团基础知识

丁明飞

(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7)

合唱作为语言、社交、生活的产物,其艺术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伴随基督教的发展,合唱艺术逐渐从音乐艺术门类中独立而出,并形成系统化的学科体系。在我国,合唱艺术伴随西方文化在我国的渗透而逐渐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的实施,让我国合唱艺术逐渐迈进新的发展时期。当前,合唱艺术逐渐成为艺术教育体系以及校园文化构建的重要内容,同时我国各级文化部门、社会群体也时常举办合唱活动或比赛,合唱逐渐成为国民生活中表达情感的途径,也是呈现国民内心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艺术是以集体的方式呈现,合唱队的指挥不但是凝聚合唱团队的核心,也是合唱集体的创造者、领导者以及组织者,是合唱过程中的灵魂与支柱。

一、合唱中应用肢体语言的作用

(一)有助于合唱人员了解作品内涵

肢体语言作为演唱人员声线、音乐作品及节奏情感的艺术表达途径。其在合唱演绎艺术中具有强化音乐的活力,烘托舞台气氛,将合唱舞台效果渲染的更为形象,更具画面感。合唱指挥中肢体语言的科学应用,有助于作品内涵的呈现。合唱指挥的作用是通过合理的肢体语言,使合唱人员掌握作品节奏,并给予观众听觉及视觉层面的审美感受,进而引起观众情感层面的共鸣。为恰当展现合唱作品内涵,合唱指挥者以及合唱人员应对演绎作品具有深入的分析与掌握。在合唱艺术演绎中,指挥者应用科学的指挥肢体语言,可以有效启迪合唱人员对作品内涵的了解。

(二)有助于合唱人员演唱统一

合唱作为集体性的演唱艺术,其要求合唱演绎呈现出统一性,包含合唱人员呼吸统一、节奏统一、发声部位统一、音色及音准统一等。只有这些声音元素呈现的效果统一,合唱演绎中才能达到更为优质的声音效果。在指挥肢体语言层面,指挥者可要求合唱人员统一面部表情,进而达到更优质的声音以及舞台艺术表现效果。例如,针对统一嘴型的方式,指挥者可设计相应的肢体语言,改善合唱人员张不开嘴的情况,有助于落实合唱演绎中需要使用的高位置头腔共鸣。

(三)有助于提升合唱人员舞台表现力

合唱指挥经过分析作品的演绎方式以及蕴含的情感,通过设计指挥手势、身体律动、表情等肢体语言,呈现外在的合唱艺术美感,进而对作品蕴含的情感进行精准的掌握与演绎。合唱艺术虽然将演唱作为重点,但风格差异的合唱作品,要求合唱指挥运用不同的肢体语言。例如,演绎宗教相应作品时,合唱指挥应重视自身与合唱人员演绎中的身体形态,重视真诚、严肃的舞台表现。演绎流行爵士风格的作品中,依据音乐节奏的变化增加肢体的律动,创造灵活的舞台氛围。演绎民族风格合唱作品时,依据相应民族的乐器、舞蹈增加肢体动作,使舞台表现力更具民族特色。因此,合唱指挥应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有助于提升合唱人员舞台表现力。

二、合唱中应用肢体语言的原则

(一)精简性原则

合唱指挥者在设计以及应用肢体语言时,应时刻铭记肢体语言在其合唱演绎中的地位,即辅助合唱与指挥的作用。在合唱指挥及作品演艺中,不能减轻对合唱人员的要求,避免本末倒置的情况产生。多数合唱艺术表演中,肢体语言会编排到音乐前奏、间奏、高潮、结尾等具有特色之处,进而使肢体语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价值。过于频繁以及重复的肢体语言不仅会对合唱人员的演唱产生反向影响,也会导致观众眼花缭乱,进而致使合唱艺术表演效果降低。

(二)与作品风格统一

合唱表演前,指挥者在设计肢体语言过程中,应对作品创作背景、情感内涵、作品风格等进行精准的分析与掌握。肢体语言依赖于演绎作品的风格,而作品的风格是指挥及演唱人员肢体呈现的基础。合唱意旨完整的演绎与展示作品,使观众可以充分感受与欣赏合唱作品所表现的意义。因此,为优化合唱舞台效果,合唱指挥及演唱人员的肢体设计应与作品风格统一,与作品自身特色统一。合唱人员不可与作品风格脱节,在合唱中应忠于作品风格,肢体语言也符合作品自身特征。合唱中,指挥者应从作品自身情感出发,在肢体语言层面渗透对作品的领悟,使肢体语言更为自然流畅,将合唱声音与指挥肢体语言完整融合,使合唱艺术表演更具熏染力。

(三)与演唱风格统一

合唱演绎中,指挥肢体语言作为配合合唱人员的要素,可以使作品完整呈现。肢体语言作为舞台艺术表演中,延伸合唱的方式,其应与合唱队伍的演唱风格相统一,进而完整呈现作品特色与风格。每个合唱队伍对相同作品的表现与演绎均存在差异性,并且每个合唱队伍的演唱风格也不同。北方女子合唱团作为北方地区代表性较强的团队,其演绎多数独具北方特征的音乐作品。同时,北方女子合唱团区别于其他合唱队伍,指挥者在合唱中往往会设计具备北方特征的肢体语言,为观众呈现出鲜明的舞台特色。因此,科学应用肢体语言,有助于呈现合唱队伍的风格,并使指挥肢体语言与合唱团演绎风格统一。

三、合唱指挥中蕴含的肢体语言艺术

(一)手势语言

手势语言表达的信息十分丰富,其能充分呈现出作品演艺中的多元音乐思维。合唱团的语言主要依赖于口,而指挥者的语言主要依赖于手。合唱指挥的基础知识,例如点与线、图示、虚拍、实拍、起拍与收拍、分句以及呼吸等大多由指挥者手势语言所展示。这些基础知识在多数合唱指挥教材中均有较为精细的叙述。指挥者手势语言是左右手之间的共同合作,将动态与静态融合,进而精细的呈现音乐及合唱指挥语言,才能切实持续地使指挥者手势语言充实以及完善。

(二)面部表情

合唱指挥者的面部表情,是其在合唱指挥中依据作品所呈现的作品思想,在与合唱人员配合中,引发面部肌肉的缩放、光泽、颜色以及面部纹路的改变。面部表情使表现作品情感以及传播艺术表现力的艺术表现方式。在合唱指挥者的所有肢体语言中,面部表情的细小变化,均可呈现出丰富的作品思想,也是除手势语言外重要的指挥肢体语言。合唱指挥者利用自身面部表情传播信息,呈现指挥者所想表达的变化多样的作品思想。面部表情也是最生动、最灵活的指挥肢体语言表达方式。

(三)身体语言

合唱指挥中身体语言划分为两类,一是包含面部表情以及手势语言在内的身体语言,二是在合唱指挥中,身体躯干表达出的具备实际涵义的身体动作,是身体躯干差异表达状态下的语言综合。后者的身体语言划分为坐姿和站姿两类。一名合格成熟的合唱指挥,均会有十分优秀、训练有素的坐姿和站姿。合格的坐姿与站姿是精准地诠释合唱作品的保障。若合唱指挥的体态缺乏专业性,其难以使合唱人员或观众体验到合唱的艺术美感。因此,合唱彩排时,指挥者的身体语言应使合唱人员立刻明晰指挥动作的含义。合唱演出时,指挥者的身体语言,应使观众在视觉与听觉层面感受到与作品形象统一的艺术表演,进而最大程度的优化合唱艺术表现力。

四、合唱指挥肢体语言的艺术性塑造

(一)注重音乐基础知识,塑造指挥者艺术基础

音乐教学中,基础知识是学习者应掌握的基础能力。合唱指挥者是集体性艺术表演队伍的核心,注重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是合唱指挥肢体语言的艺术性塑造基础。音乐有多元化要素构成,例如,音调、节奏、速度、强弱、音色等,多元化的要素构成人们熟悉的音乐作品。然而,合唱指挥只有切实掌握与了解音乐基础知识,才能提升自身肢体语言的艺术性。首先,指挥者应具良好的乐感,即具备熟练区分作品旋律、风格等曲调特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指挥者对乐音精准性的领略以及对音乐旋律的情感反映。其次,指挥者应具备音乐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分析能力,即可对具体的合唱作品进行音乐本体分析的能力,它主要呈现在合唱排演之前的开头工作当中。

(二)丰富文史知识,掌握合唱作品思想与情感

每个民族均有自身丰富的历史,每件音乐作品的创作与产生均有历史背景以及明晰的主题。指挥者在合唱演出前,了解合唱作品的背景,熟悉创作者及作品创作时期是合唱指挥必须了解的内容。不同的合唱指挥对其演绎作品的理解均存在一定差异,对音乐处理层面也不同。作为一名合格的合唱指挥,准备及掌握合唱作品的思想与主题,要求其自觉学习探究与合唱作品相应的文史知识,强化自身音乐感悟、认知、理解等能力。在实际指挥中,充分融合音乐基础知识,设计相应的指挥肢体语言。主题思想作为音乐作品的灵魂与中心,其形成是创作者融合情感的基础,也是创作者生活感悟及经验的体现。合唱指挥在演出前,对合唱作品情感条理以及主题思想的掌握十分重要。这不但要求合唱指挥具备丰富的文史知识,还用具备充足的想象力以及较强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因此,丰富指挥者文史知识,使其掌握合唱作品思想与情感,有助于指挥者在设计肢体语言中,融入艺术元素,是塑造指挥者艺术性肢体语言的核心。

(三)强化合唱指挥者领导及指挥能力

合唱指挥作为合唱团的核心,不但是合唱团的组织者与领导者,还是合唱团的灯塔。指挥者肢体语言的变化均会对合唱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指挥者肢体语言是合唱作品的语言。优秀的合唱指挥,其肢体语言的编排应遵从精简、准确、艺术美感的原则,通过精简又大方的肢体语言使合唱人员明晰指挥者的用意,了解指挥者想表达的合唱作品主题思想与合唱情绪。合唱指挥的基础肢体语言主要分为:起拍与收拍、主动拍与被动拍、合拍与分拍、分割拍以及左右手的分工与配合等。这些具体的指挥法所呈现的肢体语言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是无法对指挥者肢体语言进行全面的艺术性塑造的,还需融合实际联系,进而达成理想的效果。合唱指挥者的领导及指挥能力能够体现在合唱作品的各细节当中,合唱指挥应当通过自身的领导及指挥能力,通过肢体语言速度、力度以及击拍图示等组成肢体语言结构,让细节在作品的实践中得以发挥。在合唱演出中指挥无法用声音和语言表达自身的领导及指挥能力,但却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对合唱作品的各个细节进行把控,精准的肢体语言呈现是合唱者领导能力及指挥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精准、精简、艺术美感的肢体语言是合唱指挥必须具备的。合唱作为凝聚力较强的集体性艺术演出,指挥者作为队伍的灯塔,应自觉承担合唱团发展与进步的方向。在强化指挥者领导能力的同时,指挥者应掌握每位合唱人员的特征,树立自身在团队中的威信,进而在合唱只会中熏染每位合唱人员,使合唱演出完美呈现。

结 语

综上所述,合唱艺术中塑造合唱指挥艺术性的肢体语言,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与学习,实践操作是提高指挥能力与技巧的高效路径。指挥者在培训中应努力学习、认真思考、勤加练习,进而使自身肢体语言更为流畅、自然与优雅。通过注重音乐基础知识,塑造指挥者艺术基础,丰富文史知识,掌握合唱作品思想与情感,强化合唱指挥者领导及指挥能力,落实指挥者肢体语言的艺术性塑造。

猜你喜欢

指挥者合唱团基础知识
清律的基础知识
难忘的合唱团
大型交响乐团表演中指挥的作用探究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掌握基础知识
毛茸茸合唱团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合唱指挥者应具有的素质及指挥要点探析
一位富有创见的指挥者——邓华同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二三事
甲午海战中出色的指挥者刘步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