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统考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法》课程教学探析
2019-02-22郭向荣
郭向荣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教师是教育的基础,抓教育要先从教师队伍建设着手,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列为主要内容,在加强教师素质、师德建设的同时,强调并提出了新的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并且要求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1]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强调考查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严把教师入口关,择优选拔乐教、适教人员取得教师资格。[2]
由此,2011年浙江省、湖北省率先开展了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的试点,揭开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序幕。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打破教师终身制且五年一审,改革后实行国考,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这次改革对师范类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校期间通过“课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从师综合能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对取得小学体育教师资格证的同学进行访谈调查,以期取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应试技巧和经验,为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法教学提供实践依据。
1.教师资格证考核内容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考试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全国统一考试。笔试的科目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其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有三大模块组成,其中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50%。面试部分有八项组成,其中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占到45%。从以上笔试和面试的考核模块看,教学设计、教育实施、教学评价等内容占到很大比例。教师资格证国考进一步加强了师范生从师能力的培养,对考试对象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行全面地考核。
2.《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法》课程内容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法主要研究与揭示小学体育教学特性,注重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以理论提供教学实践支撑,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培养小学体育教师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该课程主要是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概述、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的主要动作要领、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内容。[3]
3.教师资格证统考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法》教学探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过程中,涉及到教学法课程内容的主要有教案撰写和面试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掌握,以及从教案撰写和无生授课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3.1 解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小学阶段的基本内容,用以指导学生的教育教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考试内容中,小学体育教师一级指标下,“3.教学知识与能力”中提到“3.1.2 掌握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能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4]《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顶层设计。《课程标准》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四个学习方面,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5]课程标准对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南、顶层设计,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习标准、熟悉标准,才能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3.2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教案撰写能力
3.2.1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完整、书写快速、书面干净
面试环节教案的撰写时间只有短短的20 分钟,且撰写的教案需要在面试时递交给评委老师,所以应试者教案的撰写字体要清晰,速度要快,小学体育课教案的撰写必须包含:教学基本信息(水平、年级、课次、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场地器材、教学与学法、教学要求、运动负荷(练习次数、时间、强度)的大致安排、预计生理负荷曲线及学习效果预计。
3.2.2 尽量多组织学生撰写教案,使其脑海里形成固定格式
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熟悉教案的撰写格式并撰写小学体育教学中常教授项目的教案,强化学生教案撰写能力,让学生脑子里有固定的教案撰写格式,并通过教师、学生共同提建议改进教案撰写格式。
3.2.3 组织教案撰写比赛,互相学习提高
小学体育教师资格证国考中教案的撰写,无论是在理论考试还是面试环节都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案撰写比赛,提高学生教案撰写能力。因为涉及的体育项目比较多,在组织教案撰写比赛前,组织者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组安排,每名参赛学生至少撰写两篇教案参赛,一份按规定要求选定项目,一份自选项目,通过互相观摩、评比,提高学生的教案撰写能力。
3.3 提高学生无生授课能力
小学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环节主要是无生上课。无生上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在无学生状态下模拟有学生存在的师生双边教学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利用课堂教学发现或培养体育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虽然没有学生,但是无生也要当有生来上课,许多问题要自问自答,难度大于有生教学。
3.3.1 通过微格教学提高学生无生授课能力
微格教学是学生采用小团体的形式授课,通过视频的拍摄和播放,小组讨论发现授课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微格教学前,要求学生:
(1)语言表达清晰,准确利用体育专业术语。
授课者在试讲时,注意语言要流畅,表述清楚;另外,要注意使用体育专业术语,体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如“向左—转”的预令是“向左”,动令是“转”,不能说成“向—左—转”,这样预动令分不清楚也会让评委对你的评价大打折扣,试讲过程中要注意专业术语的应用。
(2)把握体育课的主要环节,注重示范的准确性。
在面试的过程中要把握主要环节,因为无生授课时间比较有限,准备部分徒手操不要求全部做完,但是要求展示的一到两节方位准确,路线清楚,手臂要有控制的放下。基本部分是无生上课的重点环节,要求授课者动作示范准确,在分组教学指导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动作示范。
(3)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教学设计。
如果自己比较擅长韵律操,可以在准备活动中安排韵律操展示自己优美的一面。如果自己比较擅长一段舞蹈放松,在结束部分可以安排进去,让考官发现你的闪光点。
(4)关注教学评价和总结。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无生授课中自始至终模拟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如“小明,这个动作做得很好”,“小清,这个动作应该这样做”等。
3.3.2 无生授课中体现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理念
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通过展示教具(图片或视频)、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重视学生身体练习为主,同时融合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
3.3.3 多进行无生授课演练
通过对取得小学体育教师资格证的同学进行访谈,结果显示:100%的同学认为能够顺利通过的关键是赛前多进行模拟试讲。正是因为面试前多进行练习,形成固定套路,面试时才不会怯场。
4.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师资格考试对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行全面地考核。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法教学中使学生中掌握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深刻认识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理念,不断积累各个项目的动作要领、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掌握扎实的体育教学基本功,面试前多撰写教案、多进行模拟试讲,才能在国考中游刃有余,顺利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