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乡村旅游推动贫困家庭脱贫途径
——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为例
2019-02-22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1 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条件及优势
1.1 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人口已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但由于城乡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依然庞大。乡村旅游产业是具有污染小、附加值高等特点的新兴产业,能在充分挖掘本地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的统一,对生态和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乡村旅游产业可以作为农村扶贫的重要着力点[1]。
1.1.1 创新农村发展新模式,拓宽农民收入增长渠道
旅游产业具有污染少、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等特点,农村贫困地区可以充分挖掘及利用本区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来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有效带动本地区工业、农业、餐饮业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一二三产业结合发展,改变农村传统发展模式,创新农村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地域所长,多领域、多层面地参与到乡村旅游业中,如产品加工、产品销售、景区维护及保障等,多方面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的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地区的有效脱贫。
1.1.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自身发展能力
我国贫困农村多分布在偏远、地形条件恶劣的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先天的自然资源囿于地理位置而加大开发难度。乡村发展吸引力小,导致农村人口多去城市谋求发展,而城市人口也因农村地理环境的局限性而不愿到农村发展,导致农村人才资源缺乏。因此,可以通过乡村旅游业来发展当地经济,从而吸引企业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将自然资源劣势转化为优势,促进政府和企业的投资,从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改善贫困地区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1.1.3 开发乡村价值,打造美丽乡村人文理念
乡村价值,是指乡村给予人类的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属性与能力,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价值已被很多人忽视,多数人乐于且积极地挖掘城市价值。但是,随着我国当前城镇化的日趋饱和,许多人开始转换发展思路,乡村价值重新被世人发现。
1.2 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乡村旅游业因其产品的高附加值等特点,不仅能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增加固定收入,而且能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因此政府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柱产业。
经济发展为旅游业发展增值加速。近年,经济保持平稳速度增长,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也随之改变,精神消费需求占比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旅游需求增加将会成为精神消费需求中的一大亮点,乡村旅游业未来市场潜力巨大[2]。
1.3 乡村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
1.3.1 社会资金的严重短缺
目前,在我国发展乡村旅游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资金来源不足。政府扶持资金在分配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部分,造成部分区域的资金严重短缺,乡村发展迟滞不前。乡村旅游资源多分布于丘陵山地地区,地形崎岖,开发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旅游开发难度,削弱达到利用乡村旅游开发来扶贫的效果。资金严重不足和开发难度大,导致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畏缩不前,具体实施进度慢。
1.3.2 农村人口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当前,全国各地区的乡村旅游业都在不断发展,也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但是由于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未与当地经济同步发展,部分村民思想仍固化,保留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未重视乡村旅游业,村民积极性和参与度都不高,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难以为继,这也不利于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而且,由于思想禁锢和文化习俗的差异,导致农村和城市人群交流存在误解,这种差异加剧了农村地区的开发力度,不利于城乡的有机融合。
2 小岗村旅游业的现状
调研组经过对小岗村的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居民对小岗村旅游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了解到小岗村旅游开发现状。
2.1 小岗村旅游业发展优势
小岗村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凤阳县,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起源地。1978年当地率先实行“大包干”试点,最终成功促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实施推广,提升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此外,小岗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沈浩精神”发源地。2004年沈浩同志任小岗村党支部书记,在任职6年期间,以小岗村为依托,发展红色旅游业,并取得了卓越成效,带领全村人民发家致富,“沈浩精神”也因此广为传播。小岗村还是中国幸福村、全国旅游名村、乡村红色遗产名村、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有强有力的红色旅游发展前景,同时,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大力宣扬,小岗村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2 现实问题和发展瓶颈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小岗村村民们的思想认识固化,很大一部分村民往往沉浸于往日取得的辉煌中无法自拔,吹嘘以往取得的成绩,而并不反思发展中的弊端,造成小岗村近年发展止步不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小岗村村民的发展热情不高,生产力水平滞后。
2.3 旅游产品功能单一
目前,小岗村供应游客参观的景点最主要是“大包干”纪念馆,但其设计不够独特,不能充分体现小岗村的特色,难以满足游客们追溯历史的旅游诉求。
2.4 基础旅游设施有待完善
在调研期间发现,当地食宿条件都比较贫瘠匮乏,以传统农家乐为主,没有突出当地特色,且卫生状况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在基础设施配置方面,小岗村的公共设施配置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小岗村旅游业的发展。
2.5 小岗村旅游市场发展动力不足,市场占有率有待提升
目前小岗村的游客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调研学习团队,主要由机关单位或学校统一组织,而大多数游客对小岗村风景兴趣不大。所以,小岗村大部分被作为短时间旅游的目的地,而非长时间停留之地,消费力不大。
3 小岗村乡村旅游途径的探讨
3.1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乡村旅游业基础
在小岗村建设中,当地政府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当地政府必须积极参与,促进乡村旅游稳步进行;在整体规划中,应该注重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修整道路交通、更新卫生设施及提高服务品质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起着基础保障作用[3]。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进多元化主体资金
根据“木桶效应”原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最大挑战是如何补足旅游业发展启动资金不足的短板,因此要加强政策支持,引进多元化主体资金来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当地政府首先应出台相关政策方针,以相对应的政策扶持力度吸引各类工商企业、社会团体组织和群众个人广泛参与到当地扶贫行业,从而引进多元化主体资金。这样不仅有利于扩大旅游业发展资金来源,而且能让各社会主体积极参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4]。
3.3 挖掘本地竞争力优势资源,大力宣传
首先,小岗村拥有国家级特色4A级景区,是中西部农村的一道具有改革特色的亮丽风景线,这是小岗村的优势所在,但更要结合特色建立自己的竞争核心。小岗村需要开发独具特色的产品与体验。
其次,除在公共交通设备上投放、滚动播放大量的实体广告外,还需大力进行新媒体传播,建立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社会关注。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乡村旅游作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和扶持的产业,将成为各地方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支柱产业。小岗村的乡村旅游业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诸多局限性,需要去探索和改进。作为小岗村的重要脱贫途径之一,乡村旅游需要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发展建议,相信小岗村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