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2019-02-22张正圆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育人

张正圆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只有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不断探索创新其实现路径并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一)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

立德树人,以德育为根本,以树人为目的,既关乎道德修养又关乎素质能力,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立德”即树立德业,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即培养人才。《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是长久之计,也是百年大业,成才之前必先成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体现在人的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生活美德的形成,也体现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立德树人”首先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人头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与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与主观能动性。

(二)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重要意义

立德树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立身之本、办学之基,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高校的办学意义就在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只有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才能保证有质量的人才输出,才能完成高校存在的使命,为国家、民族以及全人类贡献出积极的力量。立德树人是时代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中国正处在社会变革和转型期,当今时代变化多端,多元文化交融,信息网络渗透,国际局势波诡云谲,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立德树人则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正是迎合时代发展、教育革新迫切需求的本质体现。

(三)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现实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具体贯彻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形式、影响方式上也较为单一,灵活性不足。另一方面,当下青年人中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滋生可能,有的唯利是图、人情冷漠,甚至盲目攀比。一些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意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同时存在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不强等问题。因此我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关于其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需要不断的追寻和探索。

二、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实现路径

(一)充分发挥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坚持立德树人,要把握好课程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健全和创新高校课程教育教学体系,深入实施高校思想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使学生不断夯实科学正确的思想基础。将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统筹衔接起来,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良好的协同与互动关系。要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式,除了政治理论课程设置之外也要注重哲学、社会科学等人文教育课程的设置,提升课堂内容的吸引力和说服力,针对现实问题展开理论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引,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体系建设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及时修订统编教材并更新教材内容,不断挖掘、分析、钻研教材中的德育成分,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统一融合,在课堂育人的同时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

(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基础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基础、动力与目的,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实践教育也是立德树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基础作用,既重视教育的理论性,又重视教育的实践性,把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德育中强调实践能够把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使得学生逐渐在行为中固化、深化内心的道德情感。实践育人中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磨练学生的信念与意志,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积极组织社会生活实践,通过军政训练、生产劳动、采访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循序渐进、滴水穿石的,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因此立德树人除了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外,更要打造以文化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通常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之分,因此要充分发挥以精神文化为主导的三种文化的作用,营造好学术氛围、精神氛围、人文氛围、艺术氛围、制度环境、物质环境等。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先导,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观念,并发掘高校自身带有独特个性的德育因素,进行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充分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利用互联网高效、便捷、灵活、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等优势,把握住大学网络控制权和主导权,为立德树人打造教育新阵地。总而言之,要建立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的大学文化体系,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为学生道德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利环境,使立德树人在无形中入脑入心,让学生将其内化于心、实践于行。

(四)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促进作用

高校资助育人对于提升人才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对立德树人工作的促进作用,不断完善“奖、助、贷、勤、俭、补”的资困助学体系。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暑期提前设岗、为贫困学生提供隐形资助等举措实现资助育人、立德树人,使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受到教育和熏染。在资助育人的工作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程序的公平公正与公开透明,实现经济与精神的双重资助。不仅要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塑造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也要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独立精神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同时通过展开励志、感恩、诚信等主题教育活动加以宣传,从而积极地带动和影响整个学校,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立德树人环境。

三、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学校全员育人机制

“立德树人”工作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力量与资源的密切配合,调动各方面的责任感与积极性。在校党委领导下,要使各个部门有效衔接、各司其职,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结合,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与学生干部三位一体,建立起学校全员育人的内部整合机制。教书育人要求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专业教师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以德育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则要求将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日常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注意发掘学生日常管理性与服务性工作的德育价值。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与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其中党委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中坚,教师为主导,学生干部为骨干。这四种角色应明确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全面而有侧重地发挥影响,真正实现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建立师德师风建设机制

《礼记·文王世子》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德先立师,正人先正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的职责和使命。高校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也是道德行为的引导者。高校教师作为传道者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作为教育者首先自己要接受教育,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应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基于此,高校应健全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三)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机制

立德树人更要求打破“以分数论成败,以成绩论英雄”的传统观念,打破偏重智育、忽视德育,偏重书本、忽视实践的单一评价标准,而以德为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并完善科学多元的考核评价机制。要将德育与能力作为衡量学生发展水平的必要因素纳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不断提升二者的地位并强化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在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评价与考核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评价机制,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真正的精神追求;将道德素质作为首要标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与道德素养。同时学校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建立完善关于科技发明专利的奖励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校外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分别承担着各自不同的职能,其中学校教育是主要阵地,也是联结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因此需要建立起校外协同育人机制,使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凝聚成强大的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应该积极提供立德树人的基本资源,保障高校立德树人所需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校园建设等硬环境建设。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年社团组织、公共媒体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创造和传播正能量。学校与社会也应形成良好的互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制度。家庭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基点,立德树人的家庭教育也不可偏废,要建立健全家庭委员会制度,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使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构建立德树人工作的强大格局。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