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力指向与实现路径
2019-02-22陈艳飞
陈艳飞,王 芳
(1.北京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24; 2.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北京 101100)
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思想基础和基本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提出了“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的重要论断[1]。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以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讲话中多次提及“时代新人”,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注重培养“时代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
人才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中处于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产物,总是与这一发展阶段的经济、政治特别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目标紧密联系,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这种服务主要通过培养和训练维护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人才来实现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政治行为,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和极强的社会适应性。它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中心环节的地位决定其在党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都要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适应和推动时代的发展。
始终立足时代发展,培养适应党和国家建设需要、推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时代新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不仅要解决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同时还担负着继续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的重任。它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党培养出既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素养,能够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残余思想,又具有一定社会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以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2]83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高校开展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加强对人们特别是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思想改造,取消国民党反动课程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取代封建的、买办的和帝国主义的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另一方面,以一切服务于国家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为工作导向和改造方向,高度重视劳动实践,将劳动实践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生产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建设服务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教育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国务院、中共中央先后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改进措施。为了适应这些新情况、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推进改革,鼓励学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强化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实和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道德观念、竞争意识、进取精神等,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的要求,等等。在新世纪来临之际,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标志,成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时代新人”成为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紧迫任务。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现行的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观念等进行更新完善,将提高国民素质作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力争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要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一个民族只有依靠脚踏实地的工作,首先解决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课题,然后才能解决建立完善的国家的课题。”[3]17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样需要首先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可以说,它“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4]。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并对培育什么样的“时代新人”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明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指向,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时代新人”的发力指向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总体要求,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丰富内涵的培养体系。其中,“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作为“时代新人”的定语,表明它是“时代新人”最为核心的内涵所指。在这一核心内涵所指之下,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时代新人”又蕴含着一系列对人的素质和特征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对此有相当明确的阐述。深入领会和辩证把握“时代新人”的丰富内涵,明晰培育“时代新人”的发力指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这一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
(一)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青年
新时代提出新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培养的是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且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维度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人才标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时代新人首先就要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这一核心指向下,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衡量标准,将其融入青年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其一,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时代新人要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扬青年学生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激励青年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其二,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6]27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应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勤于学习,要善于实践,要勇于创造,让增长本领成为助力民族复兴的强劲力量。其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勇于责任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7]担当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品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时代新人要注重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牢记历史责任,树立担当精神,从容应对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风险与挑战,切实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着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新时代呼唤新风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复兴都需要精神的挺立和支撑。费希特在提及德意志民族复兴时对精神的力量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精神的本质就把我们完全摆脱一切压迫我们的苦难的解放事业同我们光复民族和振兴祖国的事业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起”[3]21。民族复兴的伟业只有矗立在精神的基础上,才能落到实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时代新人,要从精神层面筑牢青年学生的思想基础,激发青年学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1]。一方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塑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论断是置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阐述的。这表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要着力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塑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规约、整合和引领,并将其转化为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引导青年学生成为有崇高价值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要用“四个伟大精神”激发青年学生的精神动力。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中讲到,推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要始终发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再一次强调要将“四个伟大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时代新人要以“四个伟大精神”为指引,引导青年学生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引导青年学生不懈奋斗,积极进取,在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中诠释青春之美;引导青年学生团结奋进,同心同向,让团结成为青春跃升的力量;引导青年学生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青春华章。
(三)着力提升青年学生的国际化素养
新时代需要新格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立足国内,更着眼于世界,预示着中国将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当前,我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活跃在世界舞台。这不仅意味着当代青年学生有更多的走向国际社会的机会,也意味着新时代对青年学生的国际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习近平在给首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开学典礼的贺信中所指出的:“各国青年应该通过教育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合作意识,共同开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8]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的时代新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还要有世界眼光,具备与中国走向国际社会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一是要开阔青年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青年学生不仅胸怀祖国,还要放眼世界,从世界发展的大格局、大视野审视中国的发展成就、理解中国的国际主张、读懂中国的战略布局、把握中国的发展大势,不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二是要培养青年学生的国际思维。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整体性思维,从中国与世界的关联互动中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树立包容性思维,用欣赏、互鉴的态度正确对待不同文明间的差异,推进中国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和谐共生;树立对话性思维,在沟通交流中增进中国与世界人民的理解和信任,更好地展现中国的大国风范。三是要提升青年学生的国际参与能力。它包括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娴熟的国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国际传播能力、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和领导能力等,使青年学生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参与到国际事务之中,让世界对中国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中国在世界上有更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不仅提出了要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还就如何培养时代新人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个维度提出了方向性意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此为遵循,适应新要求,发挥强优势,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有效转化为青年学生的价值体认和行为追求。
注重教育引导,增进青年学生对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理性认同。教育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活动、实现目的的基本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要注重教育引导,强化青年学生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理性认同。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内容增进青年学生的理论认同。行为的坚定源于理论的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为民族复兴提供价值目标引领和实践行动方略。培育“时代新人”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头脑,帮助其正确理解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讲清它在民族复兴中的历史作用和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作用,强化该思想理论与青年学生个体的价值关涉,引导青年学生从内心真正认同。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强化对青年学生的精神引领。要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复兴的内在关联,使青年学生认识到实现民族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层面特别是个体层面的价值阐释,增强青年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密切关注青年学生的精神诉求,在解疑释惑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的精神引领。三是以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史为素材构建青年学生的历史记忆。历史记忆承载着个体的情感皈依和身份归属。培育“时代新人”要充分挖掘党的历史中推进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英雄人物和生动事迹,通过背景回顾、情境营造、细节勾勒等方式唤起青年学生的历史记忆,强化青年学生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使命感。
强化实践养成,引导青年学生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认为,青年的本质在于社会实践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面临着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单纯依靠理论教育难以形成青年学生对民族复兴使命的真正认同。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越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越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检验它,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9]68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真正的“时代新人”,必须强化实践养成,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第一,从思想与行为两个维度细化实践养成的目标指向。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为基本与核心的一对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活动即是致力于引导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朝着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时代新人”要明晰实践养成的具体目标指向:在思想层面,要通过实践活动重点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进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在行为层面,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提升青年学生的抗挫能力、创新能力、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练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硬本领。第二,从国内与国际两个维度丰富实践养成的基本形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社会主义中国迈入现代化强国,也意味着我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时代新人”,要积极搭建国际化交流实践平台,通过访学交流、国际志愿服务、国际组织学习等方式培养青年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中国视角,提升其参与国际对话与合作的能力。第三,从个体日常生活视角柔化实践养成的方式方法。日常生活是个体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空间,也是思想观念被接纳认同的基本场域。提升青年学生对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认同,就要将其融入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照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成长困惑、价值选择、利益抉择等现实性问题,在应对、分析、解决这些现实性问题中提升青年学生的历史站位和人生格局,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
发挥制度保障,为青年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保驾护航。培育“时代新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驾护航。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坚持培养目标差异化,针对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和普通青年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导向;优化课程内容供给,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强化通识教育内容,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的开放视野和综合能力;推进教育手段现代化,利用新媒体开展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吸引青年学生积极学习、接受、践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促进考核评价多元化,以创新为导向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既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全才”,又不错失在某一方面有独特优势的“偏才”,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二是搭建立体联动育人平台。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在推进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媒体等育人平台建设的同时,应强化顶层设计和工作统筹,在各平台之间建立起有效畅通的联动机制,构建起立体联动的育人平台。三是构建协同推进育人机制。高校党委一方面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培育时代新人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10]。高校党团组织要紧紧围绕培育时代新人这一历史使命,“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11],帮助青年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和信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青年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担负起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本文系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