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

2019-09-04

关键词:中间品服务化生产性

姚 战 琪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28)

一、问题的提出

《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我国要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我国商务部等7部门下发《关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扩大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进口,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服务化是指制造业服务化,可根据计算得到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制造业各产业为其他国家提供的服务产品占该产业总产出的比重等多种方法来测算制造业服务化。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生产性服务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生产性服务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1][2]。郑休休、赵忠秀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3],但没有检验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出口影响的内在机制。罗军分析了服务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的影响[4],但没有考察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服务化的影响。杨玲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中间进口对各国制造业各细分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和制造业各细分产业的后向参与度的影响,并研究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发现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前向关联效应和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后向关联效应显著促进各国制造业服务化,但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前向关联效应更加显著。[5]刁莉、朱琦研究了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认为生产性服务进口能够促进中国制造业服务化,但该成果没有研究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能够通过何种渠道提升中国制造业服务化。[6]

鉴于此,本文首先梳理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的内在机制,并提出理论假说,使用世界投入产出表中的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和经过计算得到的服务化数据研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然后建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门槛模型、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门槛模型,检验制造业TFP增长率和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及假设

中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能通过制造业技术效率、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制造业资本金等多种渠道影响中国制造业服务化。

(一)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机制

1. 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抑制效应。生产性服务中间进口对我国服务化的影响会受到我国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较低,同时我国制造业技术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即技术效率越低的企业通过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该企业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就越强,所以技术效率较低的企业会增加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技术效率越高的企业通过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该企业的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就越弱,所以技术效率较高的企业会减少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

2. 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的推动效应。中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能够通过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来促进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提升,我国中间品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呈现互补关系[7],外商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作用显著。外商投资与生产性中间品进口内在关联,当外商投资规模越大时,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就越能促进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当外商投资规模较小时,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就不利于促进中国制造业服务化。

3. 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资本投入的调节效应。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我国服务化的影响受到制造业资本存量变化的影响。我国制造业资本投入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资本投入越多的企业越倾向于减少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而资本投入越少的企业越倾向于增加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因此资本投入较多的企业会减少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而资本投入较少的企业会增加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

中国制造业包括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多种类型,由于各产业的生产要素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不同,因此不同类型制造业所使用的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所占比重也显著不同,因此包括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各产业服务化的影响也不同。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一: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主要通过其对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的推动效应、对资本投入的调节效应、对技术效率的抑制效应等渠道影响中国制造业服务化。

(二)不同类型的外商投资与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的交互项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机制

外商投资进入我国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速度在加快,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外商投资与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的交互项能显著推动我国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服务化,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外商投资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存在显著的内在关联,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产生影响的必备条件是外商投资的进入。当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外商投资规模快速减少,外商投资加快进入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外商投资进入我国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能够通过该产业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李宏、刘珅也发现,外商投资进入中国会推动资本需求的增加,外商投资企业倾向于参与中国高新技术零配件的进口贸易[7],从而推动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二:当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外商投资越多时,该产业更多的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就越能促进服务化。

(三)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影响制造业服务化中的调节效应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会影响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及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品进口的质量和效率高低,本文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门槛变量,研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门槛效应,预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中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中存在调节效应。当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时,会影响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的质量,因此生产性服务中间品投入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作用较小,随着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中间品投入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作用增强。当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较低时,表明该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弱,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强;当该国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较高时,表明该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强,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弱。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三: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跨越一定门槛时,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三、模型构建及样本选择、变量选取

(一)模型设定

本文构建以下模型:

mserit=χ0+χ1psiiit+χ2controlit+εit

(1)

mser为制造业服务化,psii为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额占比,control为控制变量,包括制造业劳动生产率(lp)、最终产品出口占比(exfp)、劳动报酬(lab)、资本补偿(cap)、资本劳动比(zilao)、是否为中低技术产业(zhongdi)。

同时在基准计量模型中引入交叉变量,考察制造业技术效率(techch)、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fgy_fvas)、制造业资本金(ziben)与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额占比的交互项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

mseritα0+α1psiiit×techchit+α2psiiit×fgy

-fvasit+α3psiiit×zibenit+α4controlit+εit

(2)

另外,借鉴Hansen提出的建立面板门槛模型的思路[8],在式(1)基础上建立基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ch)、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占比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的门槛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包括单一门槛模型、双重门槛模型、三重门槛模型等多种门槛模型,本文采用门槛模型验证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服务化的影响,并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设定门槛值。

mserit=β1psiiit×I(tfpch≤e1)+β2psiiit

×I(tfpch>e1)+β3×controlit+εit

(3)

mserit=ω1psiiit×I(rca≤f1)+ω2psiiit

×I(rca>f1)+ω3×controlit+εit

(4)

式(3)中的e1和式(4)中的f1为待估计的门槛,I(·)为指标函数,εit为随机扰动项。

为了防止和消除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系统GMM进行实证分析,使用系统GMM方法和差分GMM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处理模型中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相关的问题。为了正确选择工具变量,该变量必须与自变量高度相关,本文选择滞后一期的中国制造业服务化为工具变量。

(二)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1.被解释变量。制造业服务化。借鉴Leontief的方法[9],使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最新发布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经过计算先后得到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列昂惕夫逆矩阵、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并经过计算得到制造业服务化指标,即将各产业分别进行合并,然后根据计算得到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间接得到制造业服务化指标。

2.解释变量。选择制造业各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进口额占总投入之比为核心解释变量,数据来源于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

3.控制变量。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最终产品出口占比、劳动报酬、资本补偿、资本劳动比、制造业技术效率、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制造业资本金、是否中低技术产业。数据来源于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和《中国统计年鉴》。

4.门槛变量。使用DEAP软件计算得到制造业各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计算我国制造业一产业的出口额与我国对世界市场的总出口额之比,然后计算世界市场该产业总出口额与世界市场总出口额之比,最后,计算我国制造业一产业的出口额占我国对世界市场的总出口额的份额与世界市场该产业总出口额占世界市场总出口额的份额的比率,就可以得到我国制造业各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四、实证结果

(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机制分析

针对总体模型而言,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占比与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交叉项、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占比与制造业资本金的交叉项、劳动报酬、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显著为负,而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占比与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的交叉项、资本补偿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显著为正。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占比与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正,表明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占比与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的交叉项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我国服务化的影响受到外商投资的显著影响,外商投资所占比重越高,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越能促进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这表明制造业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对我国服务化具有显著的推动效应,假说1得到验证。

表1 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服务化的影响

注:括号中数字为T检验值,***表示1%的显著水平,**表示5%的显著水平, *表示10%的显著水平,下同。

从表1可看到,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占比与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的交叉项对该产业服务化的影响大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占比与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的交叉项的影响,因此逐渐增长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外商投资能通过更多的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促进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外商投资通过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服务化的促进作用较弱,假说2得到验证。

也可看到,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占比与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负,并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因此生产性服务中间进口对我国服务化的影响受到我国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制造业技术效率越高,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越不利于我国服务化;而制造业技术效率越低,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就越能促进我国服务化。因此,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抑制作用受到我国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占比与制造业资本存量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也为负,因此生产性服务中间进口对我国服务化的影响受到我国制造业资本存量变化的影响,制造业资本存量越大,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作用就越弱。

(二)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RCA指数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分析

在制造业i部门为其他国家提供的j服务产品占比为被解释变量并且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为门槛变量情形下,临界值检验通过了单一门槛效应的5%置信水平的检验;另外在制造业i部门为其他国家提供的j服务产品占比为被解释变量并且RCA指数为门槛变量情形下,临界值检验也通过了单一门槛效应的5%置信水平的检验,因此本文选择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制造业RCA指数的单一门槛模型进行分析。

表2为门槛模型回归结果。当全要素生产率较低时,即当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小于门槛值0.931时,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能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当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时,即当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大于门槛值0.931时,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作用快速增长。因此,存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

当制造业RCA指数低于门槛值0.7358时,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能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当制造业RCA指数跨越门槛值后,即当制造业RCA高于门槛值0.7358时,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作用就开始减慢,甚至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就不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当我国制造业RCA指数较高时,即当我国工业制成品具有较强的外贸竞争力时,包括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在内的服务贸易进口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作用较弱。假说3得到验证。

表2 使用TFP和RCA指数两个门槛变量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估计结果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2000—2014年WIOD的投入产出数据,来研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我们在构造交互项时直接将中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与制造业技术效率、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制造业资本金的交互项放入计量模型中,而没有仅将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直接放入计量模型中,因此不存在当其他变量为零时,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偏效应,本文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能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分别研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与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交互项、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与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的交互项、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与制造业资本金的交互项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发现外商投资显著促进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第二,本文门槛模型回归结果发现,在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的进程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但在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不断提升的进程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第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占比与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的交叉项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大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

因此,应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的技术复杂度,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第二,继续扩大中国对外开放,在充分发挥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最终产品中的外国增加值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大力推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外商投资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推动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不断提升。第三,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继续扩大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进口的同时,充分发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

猜你喜欢

中间品服务化生产性
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服务化模式和服务化收益研究
美国对华反倾销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以中间品进口为视角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就业结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中间品进口对出口增加值影响的文献述评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进口中间品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研究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SVM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藕合评价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