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中国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艺术内涵和文化意蕴

2019-02-2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意蕴舞者技巧

罗 希

(蚌埠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形容出了我国各地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差异。 在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其艺术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每个民族对舞蹈艺术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体现出了不同文化的不同特色。中国民族舞蹈最大的特色就是其饱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它通过古代文化的长久积淀,保留了原始文化的精华,在与不同文化的不断交融中变化成长, 形成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舞蹈的传承方式是多样的,它借助歌曲、音乐的辅助,呈现出了千变万化的姿态,这些不同的姿态反应了各自不同的民族观念、民俗习惯、生长环境、审美情趣等一系列的文化内容,是各民族艺术内涵和文化意蕴的重要体现方式。

1.中国民族舞蹈及其技术技巧介绍

1.1 民族舞蹈的来源和发展

民族舞蹈来源于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劳动经验和生活体会,是对生活态度和理念的总结和升华。 其中还结合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在民族舞蹈的表现方式中,舞者通过肢体语言,展现了本民族文化的魅力。 同时也反应了不同的历史状况下,人们的诉求和希望。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各民族舞蹈也在不断将新的元素融入自身,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 民族舞蹈与人民的生活状况息息相关,能够直观的反应人民群众的生活,传达他们最真实的情感、思想和愿望。 因此,民族舞蹈可以说是一种反映各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民族舞蹈的技术技巧

中国有56 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的不同,各个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习俗,从中又诞生了不同的文化,以这些文化为创作土壤诞生的民族舞蹈,自然而然的存在许多技术技巧上的差异。例如,在汉民族舞蹈中,由于汉族人口众多,聚居地分散,形成了种类繁多的舞蹈特色。 其中包括:东北秧歌、安塞腰鼓、安华花鼓灯、灯舞等多种形式。总体上看,多是寄情于物的形式;藏族舞蹈注重肢体表现,如松垮、弓腰和颤动等,舞蹈种类主要分为锅腰、热巴等数种;蒙古舞蹈中,最著名的当属筷子舞和盅碗舞,主要通过肩部、手臂的丰富动作和独特的“马步”来表现。在身体形态上,则呈现昂首、挺胸、拔腰的特点;朝鲜族的舞蹈含蓄而飘逸,潇洒中有透露出典雅,舞蹈节拍细腻而富有跳跃感,往往在看似简单的动作中,使用了极为高明复杂的呼吸技巧。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假面舞、扇舞和农乐舞;傣族的舞蹈在中国民族舞蹈中以热带风情著称,其舞蹈种类有二三十种之多。其动律舒缓安静,配以“三道弯”、“一边顺”的特色造型,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比较著名的傣族舞有:孔雀舞、依拉贺、象脚鼓舞等;维族舞蹈中,以打指、移颈、翻腕为动作特点,配合上连续快速的旋转,给人以热情的感受,同时还带有一种乐观文中的态度。

2.中国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艺术内涵

2.1 民族舞蹈中包含高超的技巧

高尔基曾说,失去技巧的艺术,再丰富的情感也难以表达。艺术创作和艺术表达中,技巧的运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舞蹈本身作为一种思想和艺术的完美集合体,在展示的过程中,舞蹈艺术家只有通过运用高超的技巧,将自身对思想和艺术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才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产生较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中国的民族舞不仅有自己独特的舞蹈技巧,而且其种类丰富、形式独特。 从内容上,可以分文三个方面:一是民族原生态舞蹈中的徒手动作技巧。 二是民族原生态舞蹈中的道具动作技巧。 三是民族原生态舞蹈中所没有的创新技巧,它同样符合民族舞蹈的审美风格。

2.2 技术与艺术相辅相成

技巧是为艺术服务的, 而没有技巧的艺术缺乏强大的生命力,无法长久的发展下去。中国的民间舞蹈表演艺术大多具有很强的风格特征,其展现方式需要极为高超的技术技巧,经得起时间考验。在所有民间舞蹈中,大多都汲取了中华传统武术、戏剧、杂技等技艺的精华,是肢体语言的集大成者。 比如,在汉族民族舞蹈中,包含有诸如扑虎、扫堂、叠肩、旋子等动作。由此可见技巧的运用对于中国民族舞蹈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技术技巧不单单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体现舞蹈特色和风格的重要手段,是维持艺术存在价值的核心要素。

同样的,没有艺术的技术是空洞而乏味的。 民族舞蹈的精髓在于其表达了各民族人民对生活情感的宣泄、对生命理念的宣扬,是与情感和环境气氛紧密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如果失去了情感的加持,即便再高超的技巧、再难的动作,都会使舞蹈动作显得无力,内容显得空洞,情感显得苍白,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所以,艺术是民族舞蹈的核心和灵魂,是民族精神的价值体现。在技术技巧的基础上,提升其艺术表现,是对民族舞蹈提出的基本要求。 技术是舞蹈的外在表现形式,艺术是技术的内在灵魂,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使中国民族舞蹈焕发强大的生命活力。

3.中国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文化意蕴

3.1 文化意蕴是民族舞蹈技术技巧中的核心价值

在中国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表现中,还应该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意蕴。 民族舞蹈是各族人民生产生活中之智慧和情感的综合产物,应该表现不同地区不同人民生活情感和生命态度。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情感和文化表达形式,获得了更加迷人的魅力和重要价值。民族舞蹈中,文化意蕴是其最明显的标志。 通过这些标志性的风格,能够使观众对作品中绚丽的色彩、 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感所产生认同和向往。 一直以来,这都是民族舞蹈的核心价值所在。 可以这样说,失去了文化意蕴的渗透,民族舞蹈也就不能被称之为民族舞蹈。

3.2 民族舞蹈技术技巧中文化底蕴的异同

由于受到各民族、各地区不同地理特征、风俗习惯、历史变革、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民族所在的地区都会形成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民族舞蹈诞生于民俗文化之中,它的每一项技术技巧中,自然含有浓郁的民俗文化意蕴。但是,不同民族舞蹈在表现出的文化意蕴之中,又有其共同点。 例如,几乎每一种民族舞蹈都是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表现,其形式自由、画面生动、气氛活泼,相比于纯粹的舞蹈展示,这样的形式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加容易让人理解和感受。其次,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也是民族舞的共同特征之一。民族舞蹈注重通过技术技巧来表现丰富的内容,通常具有一定的故事性。 或根据传说创造加工而来,或是将生活经历进行艺术化加工,佐以技术技巧的加成,使舞蹈故事中的人物更加鲜明,性格更加突出。

中华民族56 个民族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地域, 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也更有特色,但是在其通过技术技巧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蕴中, 我们却能够发现众多共同点,这些共同点的存在,恰恰说明了中华56 个民族同宗同源、一脉相承的文化发展特征。 由此看来,在民族舞蹈人文化、民族化、艺术化的表现风格中,饱含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和艺术精髓。

4.如何运用技术技巧加强艺术内涵与文化意蕴的表达

民族舞蹈中如何通过娴熟的技术和高超的技巧来表达艺术内涵和文化意蕴,是对舞者提出的要求,也是舞者自身应该追求的境界。例如,拿傣族民族舞《邵多丽》来说,舞者首先要清楚作品的创作背景:“邵多丽”一词,是指傣族人对已经成年,但是还没有出嫁的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少女的称呼,舞曲中主要讲述了三位美丽的傣族姑娘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俏皮玩耍的情节。进行舞蹈展示时,舞者要注意对竹担、鲜花和斗笠的运用,动作中要表现出自由欢快的情绪,形体上,要注重在展现少女身段的柔美,将少女的美与春天的没融合在一起。《邵多丽》不同于传统傣族舞只有一人起舞,它开创性的采用了三人舞的形式,在集体演出时,无论是动作还是空间把控上,都要注重三人位置的协调配合,同时又要展现人物单一的个性。

再比如,在藏族舞蹈《蓝·印》的舞蹈展示中,首先要了解该舞蹈需要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技术技巧,将西藏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表现出来,通过舞蹈与歌曲结合的形式,表现出舞者剧烈波动的内心情绪。 《蓝·印》在藏舞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舞的元素,因此在表演过程中,除了要将藏舞崩腾豪迈的气势展现出来,同时要注意运用现代舞灵活多变、收放自如的技巧。 在表演过程中,需要注意《蓝·印》的舞步是从藏族特有的竞技活动演化而来,在表现方式上应体现出强烈的碰撞感,体现“蓝斑人”的宽阔胸襟和坚实的臂膀。比如,通过双肩强烈鲜明的颤抖,来模仿奔驰的骏马;通过双肩大幅度的绕八字,生动的展现雄鹰展翅翱翔的姿态。

如此,通过对细节上的把控,舞者将自身对作品的理解,用熟练的技术技巧进行加工,并在民族舞蹈表演中展示出来,实现了技术技巧与艺术内涵和文化意蕴的融合。 这一过程,不但是对舞者技术技巧的磨练,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有效宣传。

5.结语

综上诉述,中国民族舞蹈技术技巧中,蕴含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意蕴。 通过这些技术技巧的表现,能够从中窥视到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发展状况、审美价值、道德理念。 舞蹈艺术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舞者应该在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技术技巧的运用,将作品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

猜你喜欢

意蕴舞者技巧
舞者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风中的舞者——蜡梅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指正要有技巧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刀尖上的『舞者』
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