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美丽中国”理念下的皖北乡村景观规划探讨

2019-02-22张广付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皖北美丽中国景观规划

孙 艳 张广付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1)

0.引言

基于多元功能价值维度进行分析,现阶段的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域,并且承担着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及环境资源安全等重要责任,因此保证乡村的健康稳定发展极为重要。 乡村环境不仅是农民的主要居住地,与此同时为中文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重要渠道,皖北地区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乡村价值发现再实现的途径。

1.“美丽中国”简要介绍

1.1 提出背景

“美丽中国” 是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的建设理念, 主张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的地位之中,并将生态文明发展目标结合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及文明建设等各个环节之中。 “美丽中国”概念首次作为执政理念的提出于2012 年11 月8 日, 在2015 年十八届五中全会中被纳入为五年发展计划之中。在2017 年的十九大之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应加快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在201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召开中,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建设趋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及生态系统逐渐退化等问题。 因此注重生态发展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建设及民族长久发展的重要内容,应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及保护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结合至社会建设之中。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系列讲话之中明确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社会的向往目标。

1.2 主要内容

“美丽中国”的建设主要内容可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十八大报告及十九大报告。 首先,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之中指出应将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放置在较为突出的地位,在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确保中华民族的健康持续发展。 针对现阶段社会资源紧张、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及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的现实情况,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因此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将更多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通过美丽城市的建设,使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传递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容。其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应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在党的十九之中深刻的阐释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性,因此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1.3 重要意义

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提出,将在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等各个建设环节中,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保护,因此“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成为建设五位一体格局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推动中华民族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建设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并经济解决社会环境的突出问题,加大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完善改革生态环境监督及管理的体制发展。

2.基于“美丽中国”理念下的皖北乡村景观规划要点

2.1 乡村布点规划要点

基于“美丽中国”理念下的皖北乡村景观规划中,城乡布点规划的技术要点是重点规划内容,需要明确村庄的个数、规模、人口数量及相关的配套措施等,因此其中将涉及中心村布点、自然村分布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首先,按照生活服务圈进行选择,应主要以相关的基础设施为主。 中心村是乡村人口较为集聚的地域,因此乡村中得各项基础设施应更加完善建设,例如学校、村委会、公交站、污水处理系统等。在基于生活服务圈维度进行选择的建设中,主要考虑的内容包含确定中心村的建设因素、确定中心村的服务范围半径及确定中心村人口数量及人口集聚规模。 其次,皖北乡村的景观规划之中应根据宜居性维度考虑自然村的布局方式,并充分尊重皖北农民的建设意见。 自然村是经过人民群众长期的生产及生活活动形成的村落,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及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应重点进行保护。 基于宜居性的自然村落选择中,应积极引导及调整自然村的位置选择,分析区域内的地质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 分析村庄的历史文化价值,保留历史文化悠久且文化分为浓厚的村落,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及继承。最后,皖北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应坚持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指导理念,在设施规划建设中,坚持区域公用及按需配置的方式。 根据村庄内的人口数量及需求数量,合理分配公共设置,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2.2 乡村建设规划要点

基于“美丽中国”理念下的皖北乡村景观规划之中,乡村建设规划要点内容主要以三个方面为基本出发点,即保证乡村景观的安全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以及展现浓郁的乡村特色。 首先,基于“美丽中国”理念下的皖北乡村景观规划,应全域规划并注重产业引导,使得皖北乡村经济提升活力。 在以行政村为主要对象的规划建设中,应明确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旅游看空间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建设发展。 在以农业生产完为主的乡村之中,应积极完善农业生产及产业发展规划的结合,注重环境污染的预防及治理。 在以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及乡村旅游为主的村庄规划布局之中,应基于乡村区域布局及景区建设等内容统一考虑。 其次,皖北乡村的用地布局之中,应坚持安全为先、尊重自然及创城历史文化为主。 安全为先主要是指基于用地适宜性基础上进行乡村选址,远离地质灾害及洪水频繁发生的危险区域。 尊重自然多样性原则中,在乡村的选址建设过程中,尊重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保留乡村中的自然景观,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及山丘的建设应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完成,明确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及人文环境之间的要素关系。 最后,在皖北乡村建设的道路规划之中,应坚持随势就形、方便出入及尺度宜人的原则。在道路的规划设计之中应确保村民的出行便利,并构建出干路及辅路相结合的完整交通网路体系。

3.基于“美丽中国”理念下的皖北乡村景观规划意义

3.1 有助于实现美丽中国建设

基于“美丽中国”理念下的皖北乡村景观规划,有助于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推动皖北地域的经济建设发展。 皖北地区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中,主要的任务为统筹城乡的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建设,将皖北美好香薰的建设与三农产业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及持续发展。 皖北地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如何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并实现农业、环境及生态的三位一体化发展为主要内容。因此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城乡共筹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工业产业相县城集中、农业产业向乡村集中,继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及产业格局的优化。皖北美丽乡村的建设需重视环境的保护及治理、节约资源并重视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积极转变乡村经济的发展方式,促进皖北地域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

3.2 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建设

基于“美丽中国”理念下的皖北乡村景观规划,有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皖北乡村的景观规划建设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有力支撑,能够促进皖北区域内城乡发展要素之间的合理优化配置,以及资源之间的自由流动,建设出新型的皖北乡村关系。我国县级行政单位中既包含城镇也包含乡村,县城及城镇是大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结合体,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之中具有重要的存在意义。 皖北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中,将主要以县城为单位进行规划,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推动统筹城乡建设。在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中,对空心村、落后村及人口逐渐减少的乡村进行规划,优化皖北地域乡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

3.3 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差距

皖北地区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是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城乡资源的共享以及社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使得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个更加全面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对于居住环境舒适性的需求。 基于“美丽中国”理念下的皖北乡村景观规划,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的规划内容将主要坚持设施延伸、服务覆盖的基本理念。 在乡村建设环节中,重点规划落实公共服务的系统化布局,通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网络的完善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城市景观建设及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较大的差距,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是统筹城乡景观建设及城乡风貌差异的重要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内容。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转型发展, 现阶段乡村的规划发展面临者重要变革时期,城乡统筹化的发展成为主要趋势。 在小城镇工业化及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冲击之下,美丽乡村的建设逐渐收到社会及国家的重视,基于“美丽中国”理念下的皖北乡村景观规划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建设及缩小城乡之间差距。

猜你喜欢

皖北美丽中国景观规划
摄影·美好安徽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淮北市在皖北六市中经济增长质量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