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音乐舞台表演中扩声技术研究
2019-02-22陈可可
陈可可
(淮南师范学院泉山校区音乐与舞蹈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38)
0.引言
在音乐表演的呈现形态中,多声部表演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表演形式。一般的合唱团或单人以上的合唱舞台便可以被归类为多声部音乐舞台。 根据笔者经验和查阅资料可知,多数可供合唱团表演的声乐舞台内,听众与表演者的距离较大。而声音的传递会受距离影响,距离越远,舞台效果越差。故在舞台布置的过程中,多数管理者都会利用扩声技术来提升整个舞台的表演效果。可以说扩声技术就是对多声部音乐舞台表演的高度保障。 在当前所用的扩声技术中,不同的技术分类能够起到不同的效果,故在何种情境下应用何扩声技术,便也成为了舞台布置中的难点。因此对多声部音乐舞台表演中的扩声技术进行研究,明显具有切实的研究价值。
1.扩声技术的概念以及特征简述
1.1 扩声技术的概念简述
扩声技术以声学作为成立基础,其可以通过音乐乐器或人声的发声频率,将一些话筒、收音器等与声音相关的物质进行合理和科学的调节布置,直至令整个舞台中的表演者和对应设备都能够处在最佳状态中。扩声技术与简单的“挪动”行为存在明显不同,要践行扩声技术,相关人员必须对多声部相关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对舞台声音布置也具有一定的经验。 多数情况下,应用扩声技术重塑舞台声音采集结构的应用者,都会采集现场的扩声系统数据、搜集乐器和人声的有效信息,继而利用这些有效信息,更加和谐的将多声部舞台加以呈现。
1.2 扩声技术的特征简述
扩声技术的特征分为两点,第一点为所有的调节行为都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而判定合理的方式,则需要以声学专业的内容为主。第二点为,扩声技术的布置需要符合整个舞台的基本形态。 扩声技术服务于舞台,而并非需要为了配合扩声技术而改变舞台布置形态。 了解以上两点特征,扩声技术使用者便可以在合理的情境下发挥扩声技术的实际作用。
2.以交响乐队为核心,分析多声部音乐舞台表演中的扩声技术
2.1 扩声系统准备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2.1.1 音响功率问题
音响功率问题涉及到动态范围, 即乐队的动态范围具有固定性,完全可以在表演开始前进行有效预测。因此音响的功率也应该与乐队的动态范围相吻合。 如若音响的实际质量并不能支撑对乐队声音的再度呈现,那么现场听众所获取到的音乐信息,其质量便会直接下降,甚至有可能会直接降低正常交响音乐会的演出质量。 因此音响系统的动态范围就是决定扩声技术实现质量的重要元素,应被妥善观察与调试。
2.1.2 音响带宽问题
音响最重要的作用为“还原”,即音响需要尽可能将乐团的表演信息加以再现,其再现的内容与实体声音越吻合,音响的实际质量就越高。 而本段所指的带宽为一种频率范围,即从低频开始再到高频的范围。范围越宽,音响的整体质量就越好。简言之,音响带宽范围越大,音响所能够包含的声音还原范围就越大,故具体的呈现效果便越强。 一般情况下,当以交响乐团作为扩声主体时,扩声技术的使用者都会将声音还原范围限定在40HZ—18KHZ 范围内。 完成范围选定后,技术人员便需要开始着手调节频响曲线。 曲线的呈现形态决不能过于平摊,应尽量呈现出一种波动性状态,以免不同声部的音乐经过时产生捕捉出错现象。而后技术人员需要开始调整声场均衡性。一般情况下,使用均衡器调制预期内的均衡曲线进行比对即可。当频点与预期内效果相比存在差异时,技术人员便可以调节频点,或衰减或提升,直至其能够处在平坦状态,不会对音响造成影响。而在设置话筒的位置时,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乐器的音色特征来调节具体位置。
2.2 扩声技术中的拾音方法概述
2.2.1 多点拾音方法简述
多点拾音的技术重点就是话筒,技术人员需要利用话筒来采集乐器声音,当声音经过调音台后处理后,音响所呈现出的信息便能够与乐器本身的声音保持高度一致。一般在多声部音乐舞台表演中的交响乐团表演过程中,多点拾音方法经常被应用。
2.2.2 主传声器方法
主传声器拾音方法属于一种组合形态的传声方法,其应用重点在于,技术人员需要在单点拾音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辅助类的话筒装置来搜集乐器所给出的声音信息。 一般在规模较小的乐团演出时,这种方法会被经常应用。
2.3 声音的准备
当技术人员搞定了音响和话筒的问题后,声音的大小便需要开始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都会使用调音台来完成对声音的调控。 具体的调控内容分为三点,下文将详细叙述。
第一点为音量。 音量声音的大小,音量也能够决定听众的听觉体会。 当听众所感应到的乐器音量较小时,他们便没有办法在较小的音量中感受音乐内涵与艺术价值。因此技术人员应该先建立声部平衡形式,设置大音量格的外部表现形式。 再通过声音较小的形式来测定表现状态,调整音量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将中和和完美作为调试的核心原则。也就是说,各个声部之间的音量务必要做到平衡。任何不平衡的形式都会令声部的安全增益功能失效,进而需要推翻所有的既定音量。 为了减少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发生,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一种偏简单化的方式,即先要求乐团的每个演奏者均演奏同一个标准音。 由技术人员对乐器演奏信息进行采集。采集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调整每一个话筒的音量,同时当演奏过程中技术人员难以辨认个别乐器的组合效果时,也可以及时与指挥进行沟通,使用不同的组合性思路来调整话筒音量,直至提升整个交响乐团表演的平衡性。
第二点则为调整音色。 粗调是技术人员应该优先使用的形式,粗调能够先将各个声部的音色加以熟悉和融合,从而找出当前音响呈现形态中的违和性因素。 虽然音色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因为交响乐演出具有高质量的艺术价值,故为了不影响整体的呈现效果,音色部分仅做简单观察与调整即可,无需变动过多的形式。
第三点即为调整声部的动态范围。乐队所呈现出的动态范围与乐曲的内容密切相关。 贝多芬所著的《英雄交响曲》中,其动态范围便基本处在了一般音响所能够呈现的范围之外。如若技术人员遇到这类歌曲时未能对动态范围进行调整,就会令音响超出负荷,继而出现音响失真,乐器损坏等现象。而处理这种现象拥有简单的解决办法,即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压缩声部信号,令各个信号之间保持平衡形态,继而带动音量也形成相对平衡的状态。
3.以人声为主,分析多声部音乐舞台表演中的扩声技术
3.1 人声合唱形式简述
人声与乐器不同,人声基本可以分为几种固定的声部形式。 在以男性为主的声部划分中,具体分为男高音声部和男低音声部。 在以女性为主的声部划分中,也同样是以女高音声部和女低音声部为主。 人声合唱范围中,二部、三部以及混声四部形式是比较常见的种类。但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命名为合唱,且由合唱团进行表演,那么具体的表演人数则基本不会低于24 人,也不会高于70 人。 这一范围就是合唱团的人数波动趋势。与乐器不同,合唱团人声的站位比较固定,且各个声部的负责者都会按照一定的阵型排列,这种阵型本身就是为了提升人生合唱的整体艺术价值。 因此人声合唱形式本身便具有固定、稳定和艺术价值,主旋律清晰、表演风格和过程成熟又和谐。
3.2 话筒的调节方式
人声合唱形式中, 人们若要利用声音的层次感来表演出艺术价值,其便必然要对自身的音量进行控制。故针对此,一般的技术人员便会使用优质的电容话筒, 来减小人声发声中难免会出现的噪音现象。但具体话筒类别的选择,仍然要以具体的歌曲风格作为主导。 例如当合唱团决定演唱一首比较舒缓和温暖的歌曲时,那么选择电子管话筒便能够更加凸显整个演出的艺术价值。 如若演唱的歌曲比较激昂,如《黄河大合唱》等歌曲,话筒便应该适当原理发声主体,利用声音的自动传播进行捕捉即可,这种即为适当的调节形式可以提升整场演出的“现场”呈现感,既不会对观众造成过大的冲击性,也不会令声音无法有效捕捉。
4.以现代乐队为主的扩声技术简述
当前时代内,电子乐队也逐渐产生。 因此我们在分析交响乐队和人声乐队的同时, 实际上也应该将电子乐队也划分到研究的范围中。首先,电子乐队的扩声技术与上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几乎相同,先确认声音范围,再通过具体的和声形式来调整话筒位置等。不仅如此,电子音乐还具有了一定的特殊功能。即调音者可以利用一些技术来做出混响效果,例如失真效果就是比较常见的调试种类。 且电子音乐的调节形式灵活性极强,基本上只要能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便无需在固定形式中发展。 因此在以现代乐队为主的扩声过程中,技术人员除了要拥有相对高质量的调节技术外, 也应该拥有一定的灵活性思维,这样才能与现代乐队的演奏理念融合,为听众呈现出更具艺术价值的表演内容。
5.结语
简言之,多声部音乐形式比较复杂,风格也比较多变。技术人员应在实施扩声技术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美学观和审美观,并通过扩声技术的正确运用,使音响系统可完美地再现音乐融合度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