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采购模式探讨
2019-02-22徐艳红
徐艳红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安徽 池州 247000)
采购是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商处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一个过程,也是市场上绝大多数企业必备的一项工作内容。传统观念认为采购是一项简单地执行指令的活动,根据企业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需求去市场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即可,对企业的经营、利润状况影响不大[1]。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愈演愈烈,很多大型企业很快意识到传统经营方式利润越来越薄, 仅仅提高销售收入已经难以满足对利润的全部需求。大型企业开始逐步用降低成本的方式来提高利润,与对手的竞争范围也从研发、销售等传统部门逐步扩大到从源头的采购工作开始。 与此同时,我国一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市场上中小企业数量庞大,这些企业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面临的竞争环境却比大型制造企业更加复杂,竞争对手也呈现出更强、更多的局面。 因此,重视采购活动、实施科学化的采购模式不仅对大型生产制造企业有利,也为中小型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了重要途径。尤其对于中小企业,优化采购活动在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方面更是意义重大,因此如何建立一种科学化的采购模式成为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中小型企业采购活动的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和实力限制,一直采取扩大规模的方式来提高利润,对采购活动的认识还停留在“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因此要建立科学化的采购模式,中小企业首先要改变观念,认识到科学化采购为企业带来的巨大收益,确定采购已经逐渐成为对整个企业运营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地位:首先从整体供应的角度来看,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企业都会想方设法加快物料和信息的流动,有数据表明占成本60%以上的物料以及相关的信息都发生或来自于供应商。 因此依靠源头,即采购的力量,来加快物料及信息的流动[2],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采购恰好是企业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产品“生命”的绝大部分应在来货质量控制中得到确保。 供应商上游质量控制得好,不仅可以为下游质量控制打好基础,同时可以降低质量成本,减少企业来货检验费用和客户退货费用等;不仅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成本,也有利于维持企业的良好形象;最后,很多中小企业为了不丧失销售机会,长期被高库存压得苦不堪言,但科学化的采购可以使企业维持一个低库存水平的同时达到保障供应、不缺货的目标,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降低库存成本[3],降低中小企业的库存压力。
确定了采购“利润中心”的地位后,中小企业要加大改革步伐,尽早摒弃相对落后的传统采购模式。 因为在这种模式下,采购部门始终处在相对独立的位置上,除了工作上与库存部门建立必要的联系以外,与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产品的销售情况几乎不存在任何关联。这种与其他部门的分离导致企业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企业采购工作呈现出流程繁琐、资金流转缓慢的局面,造成了整体采购活动的被动局面;其次,中小型企业因为生产规模小,采购份额较少,使其无法像大型制造企业那样实行大批量采购,不能获得规模采购的优势,也得不到供应商的价格折扣,导致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有些企业为了获得价格折扣,就不得不借助于库存,采取加大囤货的方式。 结果造成库存积压,库存成本上升的局面,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 因此中小型企业改善现有的传统采购模式迫在眉睫,如何实施一种具有竞争力的采购模式也显得尤为重要。
2.建立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模式的理论研究
目前理论界对于中小企业如何在采购活动中赢得一席之地已经有了一些研究,主要的结论有:(1)中小企业应实施联合采购或者合作采购,依靠第三方、行业协会等机构实施联合,也可以企业间自由进行联盟[4];(2)以先进的电子商务网站为平台,实施全球化电子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5]。 这两种理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给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比如联合采购的强制性太弱,联盟松散不稳定,难以确保长期实施;而电子商务采购并不能解决所有物料的需求,并且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仍然解决不了批量小的问题,对降低成本作用有限。
本文在现有的理论、实践基础上,借鉴以上两种理论中的有利部分,提出了一种新的采购模式,即实施供应链模式下的科学化采购。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6]。 从某种程度来说,现代社会的竞争已经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中小企业受制于自身资源及能力上的局限性,凭借自己自身力量很难与大企业抗衡,更应该通过寻找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的联手合作,把供应商纳入到自身体系中来,实现优势互补;联合整个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发挥供应链的整体效应,获取有利于各自的竞争优势[7]。
建立供应链采购模式的具体方法是在纵向上联合行业中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在横向上,把一部分自己的竞争对手转化成合作伙伴,增加需求,加大采购量,增强自身采购的话语权。
因此,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集成管理模式,一定能为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3.实施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模式的方法
(1)转变观念。 首先认识到采购部门不是成本中心,而是企业真正的利润中心之一,不再单纯地认为采购是消耗资源的活动。 其次,对采购成本的重视应该从对原材料等价格的关注转移到企业采购活动的整体成本上来,包括供应商选择、库存状况、产品质量(退换货)成本、客户满意等相关总成本。 这样才能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和长期发展,不会因为一次的价格高于市场影响和供应商之间的信任,进而影响到供应链整体合作优势的发挥。
(2)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平台,实施联合采购。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生产规模小,订单量小且不稳定,在与供应商谈判时很难有话语权,也很难成为供应商的重要合作伙伴, 建立高效稳定的供应链条难度很大。但是,中小企业在横向上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实施联合采购,加大采购量,扩大采购规模,把自己发展成供应商的重点客户,就可以提升自己在供应链中的影响力。 目前,信息化发展速度快,企业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平台成本并不高。 利用这样的信息平台,发布自己的采购信息,联合其他企业的需求,共同采购,提高采购量,降低采购成本。
(3)库存采购向订单采购转变。 依据订单采购,是根据客户已经下达的订单,再去向供应商采购的新模式。 以前中小企业也尝试过这样的做法,但是由于订单规模小,稳定性差,拿到订单再去采购不仅价格高,还经常出现频繁采购和紧急采购现象,导致运输成本增加,采购成本又进一步加大。 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中小企业只能借助于持有库存,依据库存情况实施采购。 但实施供应链模式改变了这种局面,因为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量小和频繁采购不再是问题。 企业不仅能按订单生产,甚至可以进行延迟制造,极大地降低了库存水平,也加大了流动资金周转率,中小企业得以卸下库存重担,更轻松地参与市场竞争[8]。
(4)建立高效的供应商网络。 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核心工作是供应商的选择, 建立一个高效的供应商网络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小企业应从自身的需求和外部资源分布状况内外两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供应商[9]。 一是根据拟采购物资对本企业的重要性来看,如果是重点型物资应谨慎选择供应商,从质量、价格交货条件等多项因素综合考虑,必要的时候要实施一段时间的供应商试运行;如果是一般性物资则实施一般性管理,减少供应商管理成本;二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来看,若采购的物资处于买方市场,采购方占优势,应利用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采取低价格策略,质量标准要求严格,实现低价格同时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若是处在卖方市场,卖方优势明显,则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根据对价格涨跌的精确预测,适时出击,抢占先机;三是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定量的绩效考评,保证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能顺利进行。 总之建立高效的供应商网络要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实施差别化管理,从而达到减少供应商管理成本的目的。
(5)交易关系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 传统采购方和供应链是短期合作甚至是一次性的交易关系,这样的合作模式,是交易双方都视对方为对手的“输赢”关系,一方所赢即是另一方所输,很难会有协作的理念。在供应链模式下,交易双方是密切的合作伙伴,双方希望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这就必须要形成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9]。 比如,采购方减少供应商数目,加大订单量;供应商受益的同时由于客户稳定,更有时间和精力致力于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这样反过来又促进了采购方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只有交易关系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双方才能真正地实现“双赢”,促进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提升。
(6)注意供应链中的风险防范。 供应链中由于各个企业是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为了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会减少产品的检验环节。 如果一个环节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往往采购方不能及时发现,等产成品生产完毕,就会酿成巨大的灾难,无法挽回[10]。 很多大型制造企业出现的产品召回现象就是由于供应链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来说,抗风险能力较差,一旦产品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巨大的退货成本和在消费者中信誉的丧失都会造成企业毁灭性的打击,导致很多企业破产倒闭。 因此供应链模式下的风险防范同样十分重要,比如提高供应商的准入门槛、对产品实施严格的管控制度、对于免检供应商也要进行适度的样品抽检,最大程度避免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后果。
4.结语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基于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模式也是从系统的角度对整条供应链中的采购活动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来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中小企业面对的竞争环境尤为复杂和激烈,采取供应链采购模式,企业间由单一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共同利益下的协同合作关系,使采购的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趋于合理,产品质量更有保证,供应的反应速度加快,从而取得中小企业采购活动整体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