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儿童外阴汗管瘤皮肤镜检查
2019-02-22肖慧冉昕冉玉平
肖慧 冉昕 冉玉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成都 610041
患儿女,6岁,因外阴皮色丘疹1个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1个月前,患儿家长发现患儿两侧大阴唇数个粟粒大小的皮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之后皮疹逐渐增多、增大,部分融合成片。患儿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两侧大阴唇散在分布针头至粟粒大的皮色扁平丘疹,较大者呈半球形,部分密集分布至融合,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干燥,质韧,无压痛,挤压无油性物溢出(图1)。初步考虑皮脂腺增生?外阴汗管瘤?皮肤镜检查:非偏振光下见数个突出于皮面高低不平的丘疹,皮纹分布不均匀(图2A);偏振光下见淡红色背景下铺路石样排列黄白色类圆形结构,周围穿插线状血管,部分细小血管穿过圆形结构(图2B)。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及中层见中等量淋巴细胞浸润,真皮浅中层较多类圆形细胞,多排列成巢状,部分呈大小不等的细胞条索,可见特征性蝌蚪状结构(图3)。
诊断:外阴汗管瘤。
治疗: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0.05%维A酸乳膏,观察随访。
讨论汗管瘤是一种皮肤附属器良性肿瘤,实质为向小汗腺末端导管分化的错构瘤。多见于女性,部分可有家族史,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外阴汗管瘤较少见,本例汗管瘤发生于6岁女童外阴,发病年龄小,经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数据库,发现是继报道8岁外阴汗管瘤之后年龄最小的患者[1]。
图1 患儿大阴唇散在皮色针头至粟粒大扁平或半球形丘疹,部分密集融合成片
图2 皮肤镜下表现2A:非偏振光下见数个高出于皮面的丘疹(×50);2B:偏振光下见淡红色背景下铺路石样排列黄白色类圆形结构,周围穿插线状血管,部分细小血管穿过圆形结构,圆形结构之间以及周围可见淡褐色网状色素沉着(×50)
图3 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较多类圆形细胞,多排列成巢状,部分呈大小不等的细胞条索,可见特征性蝌蚪状结构(HE×100)
汗管瘤多表现为眼睑、额部或颈部粟粒大小、多发性的淡褐色丘疹,还可见于胸腹及四肢等广泛对称性皮损。该病特征的组织病理表现为一端呈导管状,另一端为实体条索,形如逗号或蝌蚪状。目前,汗管瘤尚无特效治疗,若因美容需要可尝试CO2激光、皮肤磨削及手术等物理治疗[2]。此外,外阴汗管瘤皮肤镜表现少见报道,可能需多总结此类疾病的皮肤镜表现,以此帮助认识皮肤镜检查在外阴汗管瘤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