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2-21王伟鑫葛显龙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本科生一带校企

□王伟鑫 葛显龙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横跨亚欧大陆的经济助力,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互通,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具备跨国文化知识体系的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成为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如何借助物流企业的力量培养具备物流素养的复合型国际物流管理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国家邮政局公布,2017年全国快递业务超过400亿件,其中“双十一”当天产生13.8亿个包裹,占全年的3.45%。随着“一天一亿”包裹成为现实,中国城市物流已经进入“分钟级配送”时代。然而,光鲜数据背后是乱象丛生的城市物流配送现实,在面对短时间激增的非正常客户需求时,订单驱动的物流资源陷入“被动式响应”的僵局,容易造成需求与资源的极端失衡,极大地考验着物流管理者的能力。

2016年7月20日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大数据技术驱动物流行业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潜在客户需求的关键属性。可见我国物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更随着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应用化、高端化趋势,大数据时代下如何突破多样化的物流困境,需要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探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新合作机制。

二、目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物流管理培养方案多是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本科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足,经过与多家物流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座谈,发现目前的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过于理论化。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对应用性和服务性要求更高,至少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知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法律和经济常识并能深刻认识到其与中国文化的不同之处。目前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到的课程不足以支撑国际化物流的发展需求。

(二)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不够。目前的教学系统多是以理论课程学习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不匹配。以重庆市为例,近几年来很多高校开始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陆续搭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但是“校企合作”开始的形式比较传统,多是学生带薪到企业实习或是企业技术人员进校开展讲座等,合作的深度有待加强。从时间纬度分析,校企合作的开展时间多在5年以内,故而合作的形式以及合作的内容还需要高校与企业深入磋商,探索出适合学生现阶段学习并能显著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新培养模式。

图1 校企合作时间情况汇总

图2 学生带薪实习情况汇总

(三)“校企合作”的业务领域过于单一,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大型配送中心或者仓储类业务。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到的操作层面的技能过于简单和重复度过高,且合作的时间较短,学生很难在此过程中深入学习到最新的前沿操作技能和理论。学生从“校企合作”模式中学习到的技能与高校师生所期望的不匹配,造成“校企合作”的效果不理想。

图3 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性质

“一带一路”对物流人才的现实需求引导高校与外企开展更多更紧密的合作。以重庆为例,重庆市部分高校的“校企合作”环节中多是开展与民营企业的合作,而“一带一路”战略下,急需转换思路深度挖掘高校与外企的合作新模式,在突出语言培养特色的同时,重新思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和形式,提高高校本科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国际化”物流管理能力。

三、建立“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与企业课程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一)搭建专业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优化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的教学实践结构。从调研中可以发现,在“一带一路”战略的高标准推动下,“校企合作”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但是仍存在合作深入不够、学生动手操作环节过于简单等问题,未能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为此,需要重新整合“校企合作”的衔接机制,以高校的理论教学为基点,深入分析本科生课程体系内实践环节的不足之处,找出现阶段培养方案的欠缺,有针对地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力求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同时,大幅度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将企业中的新概念、新知识引入高校课堂。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企业接收相关信息迅速比高校更快。从企业层面反馈到高校的一些信息对高校的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为此,对不同年级的本科生进行分层次校外导师讲座是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同年级的学生专业知识积累程度不同,从易到难引导学生思索现阶段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掌握企业攻克相关困难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教学引导意义非凡。定期聘请企业导师进校与学生进行讲座交流与座谈,专业教师在此过程中全程跟进有利于及时发现培养方案的不足,并动态调整实践环节的教学计划。

(三)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从外语、文化、专业素养三方面入手,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国际化物流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物流管理才人,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和进行有效的知识导入,更应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联动机制,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环环相扣的常态化教学合作模式,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块化教学方式,在满足本科生基本学时的要求下,将各个实践环节封装,借助企业的资源,尽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建立与合作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从而形成知识面涵盖广、操作环节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积极邀请企业的一线从业人员担任本科生的校外实训导师,并形成制度化的实践环节考核体系,专业教师与校外实训导师建立针对学生实训情况的沟通和考核制度,以期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四)建立动态的“校企合作”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为了保证培养方案的先进性,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都应建立持续的改进机制,建立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动态评价体系。从学生、任课教师和企业导师处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并进行系统的分析,定期对培养体系进行修正和完善。分析学生的就业情况、理论课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实训综合情况等关键信息,对培养方案的整体效果进行绩效评价并制定进一步的改进方案。

猜你喜欢

本科生一带校企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