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

2019-02-21

乡村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扬花齐穗赤霉病

李 卡

(商水县农业局,河南 商水 466100)

每年4月底到5月初,我国小麦主产区一般都有一次降雨过程,特别是黄淮的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五大小麦主产区易出现大面积雨水天气。此时,我国正处于春夏之交的升温过程,小麦旗叶逐渐伸出,进入抽穗扬花期。此时的降水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土壤表层墒情,利于冬小麦孕穗抽穗和春耕春播工作的开展。但是,降水过后田间湿度增大,高温高湿环境将助长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蔓延。

1 小麦赤霉病的由来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燕麦镰孢等赤霉病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俗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感染小麦赤霉病会引起小麦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小麦赤霉病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小麦抽穗扬花期间的天气情况,若遇到连续阴雨或大雾天气,气温保持在15℃以上时,可能大面积发生赤霉病。如果小麦感染赤霉病,就会出现白穗、枯穗,严重时减产过半。

2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是赤霉病侵染的最适时期。5月初,小麦扬花初期在高温多雨的情况下非常利于小麦赤霉病病菌的侵染和扩散。如果扬花期遇连续2 d阴雨、雾霾或大面积露水天气,日照不足5 h/d,平均温度15℃以上,将有大面积流行发生的可能。因此,应及时施药预防小麦赤霉病发生。

小麦赤霉病发作在麦穗上,形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朽。多雨和湿润气候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也正因为这一特征得名赤霉病。感染病菌的小麦会出现枯白穗且不能食用,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3 小麦赤霉病病菌的来源

①种子传播。爆发过赤霉病的地块不可留种,病菌会在种子中生存。当带病的种子再次播种后,会继续出现赤霉病。所以,选种时尽量选择抗病性强的种子,自己留种需避开发生赤霉病的地块。

②田间患病的残株。一些病残体掉落在田间,因其携带病菌而威胁到下一茬小麦生长。所以,收获时病株一定要清理干净。

③路边的杂草。杂草也是赤霉病病菌藏匿的场所,在杂草中越冬、越夏,等到来年小麦播种后,随着风雨进行传播,危害小麦。

小麦的抽穗扬花期是赤霉病最易爆发的时候。空气越湿润,小麦赤霉病越容易传播。所以,排水不畅的麦田、种植过密导致透光性差的地块,成为病菌主要的攻击对象。

4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防治赤霉病一定要注意用药时间,而小麦扬花期是关键时期。防治小麦赤霉病时,必须掌握在小麦齐穗期及时喷药防治。注意在扬花前、下雨前喷药,间隔六七天再喷打一次。此时用药可以铲除小麦穗部的病原菌孢子,减少小麦赤霉病发病基数,减轻后期防治的压力。据各地调查,小麦赤霉病一般先在浙江中部、南部部分地区田间零星见病,随后逐渐加重,并自南向北蔓延。

赤霉病属于花期侵染病害,靠风雨传播,齐穗—扬花初期预防性用药十分关键。所谓初期,指小麦齐穗到5%扬花时。在小麦开花授粉过程中,花药除了可以让小麦受精外,也为小麦赤霉病的病原孢子萌发提供了温床(小麦赤霉病孢子一般只能在凋落的花药上萌发)。这个时期喷药可以有效阻隔小麦赤霉病孢子侵染到花药,从而有效抑制病原菌侵染到花药,达到防治赤霉病的效果。小麦抽穗后如果天气晴好,2~4 d就可以扬花。一般麦穗中部先开花,然后是上部,最后是下部。花先是黄色(第1天),而后变成白色(第2天或第3天)。当小麦花变成白色后,说明授粉已经完成,随后白花掉落。

过早或过晚用药,防治效果都不理想,需及早抓住最好防治时期。第一,如果抽穗时气温较高,小麦边抽穗边扬花,小麦齐穗应该施药;第二,如果抽穗时气温低、光照少,小麦呈现先抽穗后扬花状态,要改为小麦始花期施药。另外,在小麦扬花期时,如果当地天气预报有连续2 d以上的阴雨、结露或多雾天气,第一次喷药时间要及时提早到齐穗期,且第一次施药后每隔5~7 d再喷药一两次,以确保防治效果。如果喷施持效期长、内吸性好的药剂,也要提早到抽穗期防治。

事实上,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用药。据调查,目前在长江中下游、江淮等麦区,赤霉病毒已对过去常用的多菌灵产生抗药性,所以需选用戊唑醇、丙硫菌唑、氰烯菌酯等单剂或复配制剂,也可选择用耐雨水冲刷剂型,特别要注意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另外,专家建议添加合适的功能助剂、沉降剂等,以提高防治质量,保证喷药效果。此外,随着机械化条件的具备,提倡使用自走式宽幅喷杆喷雾机械、机动弥雾机以及自主飞行的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上,应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预报,根据病害流行趋势及时开展药剂预防。在小麦扬花初期,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丙硫唑·戊唑醇等药剂,应用高效植保机械开展统防统治,做到见花打药,主动预防。通常,一般发生区防治一次,严重发生区坚持二次防治不动摇,以控制病害大面积暴发流行。小麦扬花期若遇到3 d以上连续阴雨天气(空气相对湿度在80%~100%时)很容易大爆发。所以,一定要在雨前防治,提前用药或在第一次用药(扬花初期)后5~7 d再次施药进行第二次防治。在防治用药时还需要注意,如果施药后8 h内遇雨,应在晴天补防1次。把握好用药天气,施药后短期内不能出现强降温天气,否则容易对小麦灌浆结实造成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扬花齐穗赤霉病
双季籼稻安全生长期研究方法择优与应用
——以长沙为例*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免耕半固态直播对水稻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不同叶面肥对水稻连粳7号产量的影响
桃花雪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