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2-21刘大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思政智慧信息化

刘大虎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新热点。与传统课堂不同,信息化智慧课堂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前、中、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进而实现教育环境的智能化、教学的智慧化、课堂的高效化。这种教学模式不是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简单堆砌,更不是传统课堂的简单改变,而是将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社会进入“互联网+”的必然产物。少了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智慧”的开发;不以实现学生“智慧”为目的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则只是形式主义的改变。[1]后一种情况是学校在构建思政课信息化智慧课堂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好不仅不会提升课堂效率,还会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思政课如何更好运用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1 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高职院校思政课应用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与学生而言都非常有效。教师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精确掌握学生学情,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改善教学设计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学生能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找到知识学习存在的盲点与不足,即时反馈给教师,提高学习效率;师生之间能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破时间与地点限制增强互动。笔者所在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投入500万元打造1200平米的思政课信息化智慧课堂,全校学生的思政课基本都在智慧课堂中完成,自投入使用以来效果非常明显。

1.1 学生学习的自主化

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有效分析学生学习现状,真正实现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并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对策,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思政课教师能够在智能化教学环境中创设诸如对话、情景模拟等系列新要素,让课堂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师及时互动,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的掌握是教师根据大数据等得出的客观数据而进行的调整,调动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另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教师能够在及时、有效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学习动向等进行把握,因人而异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课后作业、课后答疑等也都可以据此提供个性化定制内容。

1.2 资源环境的智能化

与传统课堂“讲台+黑板”教学环境不同,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的布局、形态等进行了重构,甚至打破了传统课堂中的时空限制,创建全新的课堂环境。这种课堂环境基于物联网、移动化智能终端、电子书包等核心软硬件技术,实现了学习环境的智能化。学生运用智能手机、电脑等与思政课教学服务平台链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探索。当然,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环境不仅指的是学生上课的教室,还包含学生宿舍、图书馆、饭堂等的整个校园。[2]可见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也依赖于智慧校园的建设。在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资源方面,包括视频、语言文字、图片、网站、动画等丰富的资源内容,利用大数据等得出的学生差异化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送思政课学习资源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查缺补漏,提升学习效率。

1.3 师生互动的双向性

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师生互动的双向性指的是学习评价与交流的即时、立体性。因为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撑,使得思政课教学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即时、全面的评价反馈,让老师不仅在课前掌握了学生学习的现状,还能够在课中把握学生学习的难点,即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后还能够即时跟踪学生并进行反馈,动态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够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主动反馈教学效果、学习感想等,使得师生交流更加灵活、方便、快捷。[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局限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借助教学服务平台在课前、课后进行有效互动。这种互动打破了传统课堂中的时空限制,可以利用移动化智能终端设备等随时、随地进行,而不必面对面。另外,师生互动的双向性还体现在教师教学策略选择的客观性方面。这种客观性是对基于对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得出的大数据等进行分析、研判,进而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现状,对症下药,减少盲目无效的教学内容。

2 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作用的发挥。

2.1 部分高校对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本质认识不深

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思政课深入融合的产物,对师生互动的加强、教学资源环境的改善、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均有巨大作用。但这一模式还属于新兴事物,很多细节尚处于逐渐完善与摸索阶段,尤其在平衡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内容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4]在具体实践中,很多思政课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将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当作是学生知识学习的主要内容,为了技术而技术,机械照搬。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以“智慧”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既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反馈,更包含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反馈。尤其在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中,过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学习的轻松并不能够真正适应这一变革过程,反而加速偏离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

2.2 教师职业技能不能适应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部分高职院校在硬件设施方面投入力度非常大,却忽视了教师职业技能的提升,造成了大量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闲置浪费。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才能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理工科知识才能掌握,而使用者则是学科背景为文史类的思政课教师,这种矛盾的存在无疑会影响到智慧课堂软硬件设备的使用和教学资源的整合等。信息化智慧课堂的使用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素养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线上线下的教学技能,还要求教师能够做到重视学生个性化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对于缺乏信息化技能培训与实践的部分思政课教师而言,突破这一教学行为的惯性是非常困难的。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技能及教学素养是当前应用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3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能适应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化智慧课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高职院校学生普遍重视应用技术操作与职业技能提升,文化基础与自身素质比较欠缺,学生对思政课不够重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信息化思政课智慧课堂是一种高效、快节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要求比传统课堂更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达不到信息化智慧课堂的要求,严重影响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效率效果。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不能适应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宽松的环境,容易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个别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随意甚至恶意反馈教学效果,严重影响教师的正确判断,导致教师采取不切实际的教学过程,影响教学效果。不解决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问题,再先进的软硬件和教学服务平台都不会取得良好的思政课教学效果。

3 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应用中的完善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正确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性较强。[5]高职院校运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社会融入感,丰富课程资源,提升教学效果。不断克服信息化智慧课堂在思政课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大力推广这一教学模式,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3.1 树立正确教学观念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社会性、实践性的学科,学以致用,就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这一过程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把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方式、进度等。在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配合教师完成任务的“配角”,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舞台”,而是“节外生枝”不断随机应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唯结果论,而是结果与过程的统一(结果不是指考试成绩,而是以“智慧”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质)。如在中美贸易战专题教学中,学生通过弹幕的方式将自身的观点投射到屏幕中,教师既可以获取学生的中美贸易战相关知识的盲点,又可以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和想法进行重点剖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自主体验和感受,调动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信息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2 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这包含教师运用信息化智慧课堂软硬件能力和教师教学专业技能两方面。在学校层面,创造条件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智慧课堂软硬件的能力,包括教师参加信息化培训、提供条件进行信息化实践、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学生助教,方便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等。教师自身也需要有意识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弥补缺陷。在智慧课堂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在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调研,根据教学需要定制人性化软硬件设备,化繁为简,避免出现教育技术异化现象。市面上的教育教学技术软硬件设备参差不齐,且更新换代非常快,因而信息化智慧课堂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思政课信息化智慧课堂建设经历了课室基础环境建设——课室教学基本设备设施建设——课室教学软硬件完善与创新的漫长过程,需要持续性增加或改善现有软硬件设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这一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另外,教师教学专业技能的提升也需要教师从苦练基本功、拓宽知识面、向优秀学习、认真备课、做好反思总结等方面进行。

3.3 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的重要要素。在智慧课堂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善,借助各类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给学生以视觉、心理等方面的冲击,展示甚至创造趋于现实的情景(如VR及VR资源的制作:在新中国70周年专题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看70年辉煌成绩VR资源,学生亲自利用VR录制设备制作新中国成立70年相关作业,获得最直观的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学过程也应该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源、手段等,如利用智慧课堂云端系统将学生与教师的终端设备连接起来,并可以随时在大屏幕上投射,提高学生学习乐趣和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如在智慧课堂设置学生麦克风、学生座椅设置为靠背且带写字板样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进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4 结语

高职院校信息化智慧课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是顺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还有很多亟需完善的地方。对教师而言,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更高,挑战更大,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而解决之。

猜你喜欢

思政智慧信息化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有智慧的羊
信息化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