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70年:历程、成就与经验
2019-02-21时家贤
时家贤,高 思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0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70年。现代化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描述,是世界历史潮流,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实现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核心问题”[1],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19世纪开始流行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另一条是20世纪俄国革命以后,“抵制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2]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便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7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3],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彰显蓬勃生命力,不断开拓出新境界。所以,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可以更好地的理解70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一、70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始终是“同社会的现实运动联系在一起的”[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始终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在一起。
(一)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1949—1978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着“一穷二白”的状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借鉴“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逐步形成了从“国家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设想。1949年,毛泽东提出“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现代化任务,开始了“三大改造”,建立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5]。1964年,周恩来正式提出了“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5]439的目标,以及“两步走”的实施规划。
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艰辛探索阶段相适应,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学习、研究、运用”[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借鉴“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形成了“关于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相关理论”[7]。但随着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无论是直接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还是直接“拿来”苏联政治经济学皆无法继续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才能回应发展的迫切需求。毛泽东站在历史高位上提出编写出政治经济学教材,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次探索。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1978—2017年):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8],市场化改革拉开帷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确立、完善。探索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势在必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并将“小康之家”[9]作为阶段性目标。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0]。1982年,党的十二大的大会主题直接明确“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三步走”[11]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又提出“新三步走”[12]。至此,未来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战略和现代化事业规划已然清晰,同时“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雏形已现。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期限,并设计了精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13],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正式出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17年至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市场决定性作用”论,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新时代两步走”战略规划。第一步,2020—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2035—2049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同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阶段相适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纵观世界历史,各国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前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顺应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而动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化模式成熟的标志。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于历史发展的高位,从时代问题出发,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核心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领航。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解决新问题,理论中形成了诸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主要矛盾转化”“现代化经济体系”“有为政府、有效市场”“高质量发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理论观点。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国家特色”为本质特征不断发展,成为具有时代属性“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
二、70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成就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70年,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不断推进人类现代化事业。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理论成就。
(一)提出并完善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继承、发展和超越。19世纪,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的剖析和批判中形成了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及其相关理论。而社会主义本质论则是源于中国作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实现了理论向实践的飞跃,“一般性”向“特殊性”规律的呈现,是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精深化”“具象化”“中国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论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逻辑起点”[14]。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也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一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进而是中国的、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不是其他的政治经济学。
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本质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目的、领导力量。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发展”,“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5]。它强调了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为中国现代化事业推进提供理论指引。社会主义最大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16]党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就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17]。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8],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成果要实现全体人民共享。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的和任务的实现,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多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可以说这一重要理论观点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最新硕果,它深刻明确了中国实现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及核心力量。
(二)提出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概括和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对社会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讨论,丰富了“社会主义”概念和内涵,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首先,它认清了中国发展的基本国情和未来长期经济发展实际,明确了现代化事业推进的“客观基点”[19]。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十四条基本方略”等战略规划。
其次,它增强了我们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信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提出可以让我们坚定的“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16]258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国情没有变,所以还是要“全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20],推进现代化事业发展。
最后,它为确定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供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换,进而形成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新时代”准确把握了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但同时要求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
(三)提出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回归并提升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回归和提升。回归是指,这一理论的提出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视交换、关注流通、注重生产和流通的统一。而强调生产和流通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点常常被人们忽视。《资本论》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2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22]。提升是指,它没有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的预设。而是在遵循社会化大生产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新时代,中国经济正致力于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二者融合、相互促进的格局,逐渐形成“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双强”的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
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破有立,它消除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唯一答案”的思想迷雾,不仅“破”了市场经济“一般性”的传统认识,还“立”了中国经济运行“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23]。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既可以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也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是对中国经济运行特色的高度凝练,是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理论之钥”。
(四)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谱写人类社会新的发展方案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明确了中国与西方现代化的区别。首先,突出强调现代化建设中党的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化领导核心制定战略部署、整体规划,推动国家、政府、社会、个人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其次,中国的现代化始终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归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习近平站在治国理政高度上提出了“第五个现代化”即“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重点强调了“人”的作用。最后,阐释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四化”交织发展的“并联式”过程,而西方现代化是一个“串联式”过程。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中国用几十年就可以走完。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中国的现代化密不可分、一体耦合的共生关系。中国现代化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由之路”[25]。同时,实现现代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发展的“基本纲领”[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二者相互交织、融合,密不可分。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立于人类社会发展多样性的高度上阐述中国现代化发展问题,拓宽了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现代化建设“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24]中国的经济腾飞是历史上继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重大的现代化事件,无论是从经济体量、人口数量、发展速度、现代化实现程度等多个方面来看,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之于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国的现代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3]。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充分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实现方式、制度保障、领导力量、目标归宿等问题,为人类现代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引航指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用本国思维、逻辑和语言,独立、全面、科学的解释本国经济问题,形成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版”。“思维过程本身是在一定的条件中生成的。”[26]只有当成熟的经济关系出现的时候,政治经济学才会被提出、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中国模式已经发展成型,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带有明显的中国特征,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经济学论成果,都是“经典作家没有讲过的”[27]。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也逐渐摆脱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开始拥有明确的指导理论,具有特色的理论范式,自成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理论话语是对现实的一种逻辑化解释,反映了理论中蕴含的思维、文化、价值追求。“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21]32。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形成了符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且具有本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让中国人可以摆脱西方经济学话语束缚,用“中国语言”讲出“中国故事”,用“中国声音”同世界对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经济学。”[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适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开启,二者具有概念提出的共时性,实践过程的一致性,理论指导的同质性,价值归属的同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立足于新时代,以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出发点,揭示中国经济运行规律,引领中华民族“强起来”。
三、70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经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铸就斐然的成绩,它得益于多方面因素,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国发展实际出发,坚定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
(一)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发挥领导作用,确保理论按照正确方向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中流砥柱,是推动全部现代化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把握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使理论发展保持连贯性、稳定性、科学性。
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职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29],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搞出了一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是一个大功劳”[30],1984年邓小平提出“写出一个政治经济学初稿”[16]8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再强调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6],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秉承的第一原则。一是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发挥政治优势凝聚各方力量进行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政治前提和政治保障[31]。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32],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修课”之一。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成果主要表现和确立于党的重要文献和会议公报中,如党代会、中央全会、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理论发展都以党的决议予以系统化,再把理论成果提升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建设现代化事业,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任何一种理论,首先要回答的就是“为什么人”[27]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鲜明特色就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理论归宿。作为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中国的经济学理论是以人民为中心,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要求就是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27]。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强调理论发展是革命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立足于一个长远视角,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革新经济学理论。无论是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政府管理到国家治理理论等,皆实现理论的批判和连续跃升。其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强调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研究及二者关系的历史继承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线,结合不同的经济发展实际,理论呈现阶段性、连续性特征。
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时代逻辑相统一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强调理论发展科学性、客观性、时代性相统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让理论“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33]。理论和实践都要“回应时代”,时代逻辑包含着历史和未来统一的逻辑。“过去取得的实践和理论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面对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27]
(三)坚持政治经济学的国家性、民族性,从中国实际出发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国家性、民族性是政治经济学的内在规定。政治经济学自其产生以来始终强调从国家范畴出发,以国家为研究单位、研究载体[34]。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始终坚持国家性原则,如《资本论》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方式,其研究例证并非是全部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以英国这一国家范畴为载体。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各国政治经济学各具国家特色。“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火地岛”和“现代英国”的政治经济学”[22]525是不可能混同的。不同国家经济学规律是可以通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同国家的历史传统、发展水平、文化环境、价值信仰、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有机结合。即使两国出现相同的经济问题也会形成不同的经济“政策处方”,形成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就是从“国民经济事实”[23]50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决定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仍然处于从“特殊上升到一般的抽象化阶段,而不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具体化阶段”[35]。习近平一再强调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也就是理论发展一定要着眼于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立足于当前的经济现实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着经济转型、深化改革、经济全球化等多个历史巨变共生的时代现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深耕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现代化进程为理论发展动力,也势必带有中国的民族性和国家性。
当然,强调政治经济学的国家性、民族性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就是故步自封的,它仍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中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后发国家要充分“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27],吸收其成熟的经验,吸取其经济危机中的教训。同时,强化对西方经济学中定量分析方法的使用,将中国经济学擅长的制度分析和历史逻辑分析方法同数学方法有机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既立足中国同时又面向世界。
(四)在剖析资本主义新特征、新变化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不仅要深刻认识中国的现代化问题,还要拥有世界视野,放眼全球,了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
对资本主义剖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范式。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研究、思想、理论源自对资本主义社会剖析,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36]产生的。列宁主义的创立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37]的研究和批判之上,“给马克思主义宝库加进了某种比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供的、比帝国主义以前的资本主义时期内所能提供的更新的东西”[38]。
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贯坚持。对资本主义研究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持社会主义建设同资本主义研究的同步性,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提出“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法则的问题”[39]。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指出:“要弄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40],并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理论观点。江泽民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提出“四个如何认识”的理论。胡锦涛“战略机遇期”的思想对“两制”发展的背景和走向进行了深刻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深化对资本主义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复杂变化的规律性认识”[41]。当前,我们仍然处于“两种制度长期合作和竞争”的状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只有加强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借鉴其“有益文明成果”[27],知己知彼,以彼观己,顺利在经济上展开对话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加强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曾指出,“现在有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16]111。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中国不变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不能囿于中国本身研究中国问题,还必须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清醒认识,了解掌握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和新变化。
四、结语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我们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不断完成伟大复兴任务,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了理论。这是一个产生理论也必将产生理论的时代[27]。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就是在理论中理解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及中国智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理解人类文明发展新方案。实践是理论的源泉,面对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我们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6],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时代放射更加闪耀的真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