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情境塑造现代公民
——基于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情境建构研究视角

2019-02-21

关键词:品德澳门公民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1]。拥有高质量的德育教材是开展学校德育的前提。在培养现代公民品德的过程中,澳门地区非常重视公民教育教材的编制与修订。2008年9月,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编订了《澳门初中品德与教育基本学力要求》(咨询意见稿),并于2009年8月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编制了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品德与公民》教材(试行版),其中初中部分有六册。澳门特区政府将《品德与公民》列为澳门本地参与研发的第一套教科书,足以可见对现代公民教育的重视与期盼[2]。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编制具有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德育情境的选择和运用方面,给德育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一、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中情境建构的主要特点

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将大量的德育情境融入现代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中,以具体化情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材编者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基本着眼点,将生活性情景设置作为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课程基本理念的首要表现。该教材在德育情境的建构和呈现方式上有着显著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叙事方式图像化、话语形式生活化、活动设计多样化和价值导向体验化四个方面。

(一)叙事方式图像化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图像要先于文字而存在。图像给人的视觉冲击明显强于文字,采用图像来叙事并结合简单明了的语言文字对图像信息予以辅助说明,能够对初中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学生通过理解与感知图像,体会隐藏的善与美,并通过特定的图像将德育观念具象化,将图像赋予价值指向。学者周琪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图像化转向》一文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图像必须是现实的、具体的、微观的和个人的,同时又必须是概念的、宏观的和集体的。”[3]因而,在图像化叙事方式中,图像选择既要体现个人生活,又要蕴含对宏观概念的表达和阐释,承载对现代公民的德育期许。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中多采用生动具体的图像,营造符合中学生实际生活的德育情境,多采用卡通人物形象来描绘和重现现实的生活场景,或者采用真实照片来展现具体的生活情境与某一具体事件,所配文字也选用了视觉效果较强的艺术字。图像给人以空间上的感官体验,文字的解释和说明则体现出逻辑性和理论化的思维方式。该教材以视觉为中心的空间感官体验和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逻辑性和理论化的思维模式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二)话语方式生活化

公民教育教材中的话语方式是公民教育语言载体和形式要素,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材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作为初中生更容易被生活化的话语方式吸引。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内容贴进学生的生活,且多以第二人称“你”的形式来设问,更关注学生个体的感受,以“学生为中心”,拉近了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相较于理论性和政治性较强的文字话语方式,图像则显得更为“中立”,以学生所理解和所关注的具体生活问题和生活形态作为现代公民教育的素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图像化的叙事方式要求采用大众化、通俗化的信息表现形式,力图达到理论话语和生活话语的动态平衡,既不会成为“理论彻底化”的枯燥灌输,也不是华而不实的“生活秀”。话语方式的生活化特征使得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显著增强,值得一提的是教材还收录了许多蕴含德育道理的经典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传递德育知识。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

不同情境蕴含着不同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要求。现代公民理念要通过情境教育得以传递和实现,就必须依据公民参与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活动。澳门《非高等教育范畴德育政策》指出,“要重视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不仅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而且应主动深入和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4]。因此,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设计了调查问卷、意见表达、集体讨论、观点陈述、价值选择、课堂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学生获得的并不是文字化的理论,而是让学生完全融入教材所营造的真实情境。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反思、讨论、探索、答疑等为主要方法,辅之以教师引导,通过学生亲生体验和感受来达到德育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声音,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掌握第一手的资料。由此,公民教育过程变得使人信服,而意见表达、集体讨论、观点陈述、价值选择、课堂辩论等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理性思维,使之成为拥有良好公共参与能力的现代公民。

(四)价值导向体验化

叙事方式图像化、话语形式生活化、活动设计多样化都是为了营造德育情境,而营造德育情境是为了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现代课程将教师和学生视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课程不再只是“制度课程”,而是能被教师与学生切身感受的“体验课程”。因此,课程内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课程是“一个情境化的社会过程”,“是一系列事件”,“学生有机会学习的东西”,也是师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断生成的建构”,而教学将变成一个产生社会效应的社会情境[5]。学生阅读教材,不是通篇文字的理论灌输,而是将生活经验融入社会情境的体验过程。通过课堂上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逐渐形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追求,将价值导向这一重要的德育要求寓于体验化的教学过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公民品德在德育情境中的内容呈现

现代公民教育内容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态势相互契合且不断更新。“当前,各国都普遍认为公民教育就是要努力培养始终坚持民族和国家认同,理解国家政治文化、政府机构运行,秉持可持续发展价值理念和促进民主化进程,并具有科学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公民。”[6]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可以分为“个人成长”和“澳门社会”这两大核心。从自我与朋辈、自我与家庭、自我与发展、澳门与世界、公民与政府、机遇和挑战六个宏观主题入手,每个主题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小主题。其中前三个主题,以“自我”为中心,以我与同伴、我与家庭、我与未来的关系为主线,以达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品德教育目标;后三个主题,以“澳门”为中心,以了解澳门社会、参与澳门社会、改进澳门社会为线索,培养现代澳门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7]。现代公民品德在教材情境建构中主要通过如下内容体现出来。

(一)民主参与

民主参与精神贯穿于教材始终,教材编写者所秉持的理念不是将学生看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将其视为活动的参与者。在情境设置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表述空间,将每个学生都视为独立的个体,并且都有表达自己思想和建议的权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看中“意见”“看法”和学生的自身经验和经历,意在彻底贯彻民主参与观念。教材开篇就将民主参与能力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走入校园的第一课就是通过“有问题该找谁?”“谁在为我们服务?”等现实情境,来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的组织架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等等基本情况,通过“与校友谈话”“采访老师”与“查看同学录”等一系列具体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历史,洞悉学校变化,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并从校园和班级活动角度出发,通过“校园建设我提议”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为学校和班级建设出谋划策,积极主动地融入校园生活,将民主参与意识和精神融入到品德与公民课的教学中。在初三年级上册《公民与政府》第四单元“参与公共生活”中又着重阐述了如何在公共生活中进行民主参与,以“小文眼中的社区问题”这一具体的生活情境作为主线,用“小文建议的产生过程”来再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整个过程,再以澳门轻轨系统方案的形成过程作为案例,让学生明白公民参与的现实作用与意义。

(二)公民权利与义务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共同维护法治秩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具备深厚专业素养的法治人才,为依法治澳提供坚强人才保障。”[8]公民权利和义务主要集中于初中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个主题,从“我们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这两个方面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教材设计了“阿兰该怎么做?” “美玲的‘义务’”“方达的困惑”“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这四个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与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从生活中权利和义务的分类到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是通过情境化体验来进行阐述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现代公民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通过整体认识和情境分析等方法,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他们积极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的意识。

(三)国家和民族认同

国家和民族认同的相关内容在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主要表现在对国家政治传统、政府机构与体制的认识上。初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以我们的国家作为主题,首先展示了“全国人大职能掠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机构设置和相关职能,在此基础上从我国政治制度和政策发展入手,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政治体制改革。“小岗村的‘秘密契约’”“浦东的发展”等,用现实的案例介绍了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过程,展现出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又以“被污染的空气” “失衡的天平(曲线图)”表明了当前我国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外国人学中国书法”“孔子学院的学生上课”“G20 峰会”等真实照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政治、文化上的影响力也随之增强,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单元以澳门与内地的关系为主线。从“一国两制”“携手共创未来”“弘扬中华文化”三个方面入手,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和深刻内涵。通过澳门民众对“一国两制”看法的转变,体会“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以及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借鉴意义。从日常小事分析澳门与内地“唇齿相依”的经济联系,和两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明白两地间的互补合作的重要性。国家和民族认同是现代公民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关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要坚持“一国两制”的伟大国策,积极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切实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

(四)多元文化的理解

多元文化内容是澳门中学德育教材设计的又一大特点,在情境的选用上教材兼顾中西方的德育经典素材。比如在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中《善待他人》这一课,就引用了孟子“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也”和陆晓慧的“将心比心”,还有萧伯纳发自内心的感慨“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和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贯穿在教材中,而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详细阐述主要出现在两个模块:一是初中二年级下册引入“多元文化的澳门”这一理念;二是初中三年级第四单元“共建和谐世界”中又将文化多样性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阐述。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培育认可多元文化的社会公民,希望学生成为符合自身特质的具有文化品质的社会人,并鼓励学生不断为了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五)社会公平与正义

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内容在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中多次出现,主要集中在初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厚德为人”、初中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建设公正社会”两个单元。“厚德为人”这一单元的第三课将“维护正义”作为独立的标题。以“仁者爱人”作为本课的第一幕,将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放于句首,彰显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儒家“仁”的思想,情境选择则注重对生活情境的直接重现,如“幼童摔倒”“公交车上遇到长者”“餐厅中吵嚷的幼童”“需要帮助的长者”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点滴的小事做起,尊重长者,保护幼小,做一名富有正义感、学会维护正义的合格公民。第二幕题为“正义之行”,以初中生佩华考试成绩下滑”例子作为情境入口,揭露生活中存在的歧视、欺凌、暴力等非正义行为。该部分以传统的儒家“仁”的思想为引,以多个生活情境为线索,深入探讨在生活中“什么是正义?”“如何维护正义?”这两个重要问题。初中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建设公正社会”,以“基尼系数(统计柱状图)”作为开篇引出“贫富差距”这一主题,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四个虚构的案例,以此揭示“贪污腐败”行为及其对社会的危害,再阐述打击贪污腐败行为的必要性,从生活中的公平正义发展成为社会中的公平与正义是对“公平正义”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六)科技与环境伦理

科技与环境伦理在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初中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出现。首先,聚焦于科技发展进步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如“人工智能”“网络发展”“器官移植”等,让学生领略到“沐浴”于科技之光中的现代生活,但是随着科技发展“安乐死”“代理孕母”等成为现实可能,此类现象引发的伦理问题,值得全球深思。科技进步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教材最后以“面对科技进步引发的道德思考”为辩题,引导学生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科技发展。其次,以人类面临的资源危机作为议题。从“我们身边的资源问题”到“全球的水资源问题”再到“全球的能源资源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稀缺和现实中资源短缺的困境,引导学生探索“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具体列举“以色列节水面面观”和“南水北调工程”等经典案例,揭示科学技术和人类智慧在资源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果。最后,将目光移至我们“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通过对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的探索,让学生明白各种生物存在的价值和对人类的意义。整个单元围绕科技与环境伦理进行,并将其放置于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远大格局,科学引导学生共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七)全球化意识

澳门是我国沿海开放地区,较早地接触了“经济全球化”的理念,因而培养公民的全球化意识是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的重要目标。编者将全球化意识融入到教材中的诸多章节,并在整个初三年级下册作为主旨来凸显。首先,让学生感受交通方式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揭示出日常生活中“地球村”的生活图景。以“地球是越变越大还是越变越小”作为辩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科技进步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人们都Google什么?”与“皓首穷经不可得”的鲜明对比,切身感受互联网让世界越变越平;“XX汽车在全球”“无处不在的麦当劳”用生活现象见证跨国公司对全球化的推动作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全球协力抗SARS”等案例揭示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最后,“走进国际社会”“科技与环境伦理”与“共建和谐世界”三章内容也将目光聚焦于全球,谋求推进全球化背景下广泛的国际合作,以此来解决科技、环境、资源等国际性问题,力求共同构建和谐的世界。

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以学生接触最为广泛紧密的校园和家庭为出发点,通过对学校和家庭的基本结构的了解,促使学生不断融入社会群体生活,学会与同学、老师、家人沟通和交流,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与建设,正视恋爱和婚姻,学会理解和孝敬父母;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尊重生命,努力拼搏;学会合法有序地参与公民生活,热爱澳门,热爱祖国,拥护“一国两制”的伟大国策,用包容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认同和遵守法律和制度,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与公共生活;在全球化背景下,遵循科技环境伦理,为构建和谐世界不懈奋斗。

三、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德育情境塑造现代公民的启示

德育情境能极大地提升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现代公民。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编制具有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德育情境的选择和运用上,可以给内地德育工作者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一)科学选用德育情境

教材中的德育情境将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经验作为逻辑起点,将学生个人的生活与发展作为教材结构分析的重要主线,尊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着力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冲突。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教材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情景的呈现,启发和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构建新的知识与经验,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情境选用立足于各种文化背景、各种局部性和特殊性的知识以及各自的欲望,重视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的学习经验。因此,内地中学教育者要注重学生的心理表征和具体情境的深入融合,不应是层层灌输而是循循善诱,知识的传递不是直接给予,而是不断地以旧“唤”新。在情境选择时,内地中学教育者也应认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相互冲突与不断融合,并且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以期培养具有批判能力和认可多元文化的现代公民。

(二)均衡发展“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是现代公民教育中需要时刻权衡发展的两个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1]在以德育情境塑造现代公民的过程中应该兼顾“公德”与“私德”。张建英、罗承选学者在《公德与私德概念的辨析与厘定》中,将“行为主体个人身份,行为目的的利益指向和行为发生场域”这三个要素作为衡量标准,认为“公德主要是个人以社会成员身份与他人交往中体现的德性,个人在公共场域的行为中体现的德性,个人在利他行为中体现的德性。私德主要是个人以私人身份与他人交往中体现的德性,在私人领域行为中体现的德性,在利己行为中体现的德性”[9]。而“公德”与“私德”的培养都需要以具体的情境作为“训练场”。教育是人社会化的过程,同样也是社会中的人个性化发展的过程。现代公民的培养既要立足于学生的个人修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德,促进其社会群体性的发展。黑格尔曾指出:“善作为普遍物是抽象的,而作为抽象的东西就无法实现,为了能够实现,善还必须得到特殊化的规定。”[10]以真实或虚构的情景将抽象的道德理论特殊化、具体化,使道德知识变为道德信念再转化为道德行为,实现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德育过程。

(三)正确审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也是我国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魂”。“道德”一词不仅关乎个人、集体、国家,也关乎世界,不仅关注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也关注整个人类的未来。信息时代使得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认同不断交流融合,赋予了道德以“现代感”。现代公民教育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是广大德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传统道德和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德育资源和精神财富,简单的成语和故事蕴含着强大的道德能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使用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来启迪学生,同时也要结合当下的实际,赋予传统道德文化资源以新的意义和价值,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德育的最大功效。

以德育情境来塑造现代公民是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的最大的特色,为现代公民的培养和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参考范本。澳门与内地中学德育教材虽然存在较大的内容差别,但是教材的德育情境设置仍然存在相通之处。在具体教学中,内地中学可以将具体理论融入学生对现实情境的真实体悟和感情培养,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情境中成长为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品德澳门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澳门回归日
十二公民
品德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