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课题1

2019-02-21凤,杨

惠州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杨 凤,杨 倩

(惠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2013 年8 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概念,他指出: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156”。此后,习近平多次强调并阐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44”。“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国家工作、各个部门、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题中之义。

一、讲好中国故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题中之义

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走向强起来面临的时代课题。对国外讲好中国故事,是要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认同中国,让崛起的中国以更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对国内讲好中国故事,是要使全国人民更加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本质及制度的优越性,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以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就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而讲好中国故事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题中之义。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涵义

依据习近平一系列讲话的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包涵三层涵义:第一,讲“中国故事”。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故事,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故事,讲中国人的故事,讲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既要讲特色的中国,也要讲全面的中国;既要讲古老的中国,也要讲当代的中国;既要讲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要讲中国的人和文化。要向世界展现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3]204”。第二,讲“好”中国故事。一是“好”内容:讲中国历史悠久深厚、各民族团结一体、文化多彩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文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社会安定、人心凝聚、山河景秀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共处、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维护国际正义、为全人类作贡献的有担当的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包容、更加亲睦邻邦、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等等,“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3]202”。二是“好”形式:中国故事要以生动、鲜活的形式讲出来,“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3]212”。第三,把中国故事“讲”出来,发出中国的声音。要让全中国人民知道我们的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取得了哪些成就、还要取得哪些成就,让世界知道中国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还要作出哪些贡献。“我们要主动发声,让人家了解我们希望人家了解的东西,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3]209”。让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更加响亮的向世界提出中国主张。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质就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做思想政治工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每次出访,都要讲中国特色道路的历史缘由和现实依据,讲中国梦及其内涵,讲中国和平发展外交理念,并在很多国家的媒体发表文章。习近平说,“这就是做思想舆论工作,就是到国外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3]210”。长期以来,国际舆论格局是西强我弱,西方主要媒体左右着世界舆论,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所以必须争取国际话语权。这是要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缘由。中国故事不仅要对外讲,而且要对内讲。另外,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便于参与的平台、乐于参与的渠道,通过理念创新、手段创新等途径,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4]”。讲好中国故事,就是以一种生动的载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讲好中国故事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因而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渠道。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重任,承担着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正确引导青年学生的使命,是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课程。所以,面对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要担当高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发挥讲好中国故事的主渠道作用。

二、讲好中国故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使命和责任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重要使命。讲好中国故事,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培养一代代拥护党和社会主义、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人才问题,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政治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是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厚植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加强青年学生品德修养、激发青年学生奋斗精神的需要。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青年学生时代精神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是事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性问题。高校青年学生肩负时代使命,是未来担负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培养青年学生的时代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核心渠道,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课程。“四个自信”是对大学生最基本的理想信念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础。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7]72”。“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7]73”。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第一,讲好故事,是大学生理论自信的基础。只有讲好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故事,讲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年艰苦奋斗的故事,例如讲好上海红船故事、井冈山故事、长征故事等,才能真正让毛泽东思想入脑入心;只有讲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的故事、城市改革的故事、对外开放的故事,讲好十八大以来伟大成就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扎根于大学生的心灵,形成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深自信,自觉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第二,讲好中国故事,是大学生道路自信的基础。只有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建国以来中国如何从一穷二白落后国家,建成工业化国家的故事,讲好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故事,学生才会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第三,讲好中国故事,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中国革命文化、中国先进文化的故事,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深入大学生心中。第四,讲好中国故事,是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基础。讲好中国自身发展变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如何从一个落后国家走向国际舞台中心的故事,制度的优越性就会更加让大学生深深信服。

(二)是塑造中国形象,培养青年学生爱国情怀的需要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6]”。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青年学生对于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了解,同时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国家大事、世界风云。经过中小学的教育、高考的历练,大学生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无疑具有自发的爱国主义情怀。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自发走向自觉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会受到诸多困扰,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近代百年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记忆,在民族文化中打下了自卑的伤痕;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中国在世界舞台失语、失声的状况,西方话语霸权的语境中,遮蔽、歪曲甚至抹黑中国形象。要解除大学生面对的困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包括:要讲好中国历史故事,既要讲好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故事,也要讲好近代中国百折不挠的故事;要讲好中国现实故事,既要讲好社会主义中国的故事,更要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突出十八大以来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故事;要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从文明古国传承下来的悠久文化实现现代转换焕发现代魅力的故事;要讲好中国经济故事,讲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的成就,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的故事。课堂教学通过讲好中国的历史故事、现实故事、文化故事、经济故事,激发学生对国家的了解、认同,进而产生自豪、骄傲、立志为祖国奉献的深厚感情。

(三)是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青年学生有担当有作为品德的需要

讲好中国故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使命,是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7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当代人的重任、更是青年一代的重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归根结底要由当代青年接力完成。从小康社会建成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30年中,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将全程参与并见证国家民族复兴的辉煌历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年强则国家强。所以,培养有担当、有作为、有使命感的青年一代至关重要。讲好中国故事,是培养青年学生有品有为有担当精神的重要途径。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而认识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引导青年学生从一个个鲜活的中国故事中深刻领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深刻感受到只有国家强民族兴,人民才能幸福,从而正确认识自身所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地把个人抱负融入国家民族复兴梦,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既有远大理想、又有真才实干,承前启后地担负起接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青年学生彰显中国力量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全球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也是激发青年大学生彰显中国力量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备受世界关注,国际地位也随之越来越高。与此不相称的是,西方社会对中国道路知之甚少,作出各种误判,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国际社会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出现不少误解。适应我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参与国际事务越来越多、所承担的国际责任越来越重的国际地位的变化,必需对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用世界眼光、从中国角度,讲好中国崛起的故事、讲好中国睦邻友好的故事、讲好中国永不称霸的故事、讲好中国对世界贡献的故事、讲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讲好中国“达则兼济天下”的世界情怀与理念的故事,激励青年大学生的全球责任感,用自己的行动对外诠释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力量。激励青年学生树立为国家民族复兴而奋斗、为全人类作出中国贡献而奋发有为的精神。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课题、历史使命。因而,讲好中国故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不是唯故事而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对故事内容的选择、而且讲述故事的方法、叙述故事的话语体系等都要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最重要的是要实现三个转化。

一是将中国故事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是,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青年学生的高尚品德、激发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中传播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讲好中国故事中成风化人。所以,将中国故事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尤为重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有理论维度,用中国故事承载中国理论;其次要注重历史维度,用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其三贯彻价值维度,用中国故事凝聚中国价值;其四要注重全球维度,用中国故事彰显中国力量,塑造中国形象。

二是将讲好中国故事转化为学科的方法论。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5]”。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提升课堂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探讨的重要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使命,而且中国故事的嵌入带来的另一层深远意义是,引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一个变革。故事作为一种叙事载体,本身具有寓意,蕴涵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作为一种叙述方法,具有说服力、吸引力,能以生动直观、引人入胜的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传递思想。通过鲜活的中国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理想和信念的力量,感受到党的伟大与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所以,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方法、手段,促进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课堂、入脑、入心,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建设鲜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指导意义。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契机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空洞泛味的困境。

三是将讲好中国故事转化为思政课教师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在国际上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在国内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失语、失声就被会误解、被忽略。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承担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形成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首先,要用中国概念讲好中国故事。思政课教师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系统中凝炼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要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中吸取核心概念和话语。使故事的话语体系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历史底蕴,又贴近日常生活,易于被青年学生理解、接纳、认同,进而内化成价值观。其次,要从用全球视野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让青年学生了解中国的伟大成就,更要让他们在国际比较中形成对国家的自信和自豪,因此讲好中国故事要超越中国,要有世界高度。这就要求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要尊重国际传播规律,能够真正把中国故事传播出去,把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传播到世界。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是在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走向社会、走出国门,都成为讲故事的主体。这也要求构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话语体系。

总之,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面临的时代课题。高校思想理论政治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课程,必须承担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与责任。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要形成讲好中国故事的自觉,把讲好中国故事理念贯彻整个课程,把讲好中国故事行动贯彻课堂教学实践,自觉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与本领,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