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园“自然生草+秋套蔓菁”模式应用实践

2019-02-21贺学信

西北园艺(果树) 2019年6期
关键词:白三叶液肥生草

贺学信

果园生草制是一项先进的土壤管理制度。自2012年以来,陕西省大荔县老科协先后考察总结了双泉镇、安仁镇5户果农在苹果、桃李杏和冬枣园10~20年坚持自然生草的效果和经验,在安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区域性宣传推广,并被渭南市科技局列入2014年科技发展计划农业攻关项目。

在安仁、双泉两镇示范样板与近百个重点示范户的带动下,2015年和2016年全县果园自然生草覆盖面积达到6 200亩和3万亩,取得了显著的增收节支效果。据对双泉镇5个重点户调查,自然生草覆盖3年后每亩人工、化肥、水费、农药投资比生草前的1 739.8元减少651.6元,商品果产量和品质提高,亩效益比生草前的4 501.6元增加2 430.5元,增收节支总计3 183.5元。建议进一步扩大“果园自然生草+秋套蔓菁”模式的推广应用。

1 果园“自然生草+秋套蔓菁”模式的形成

1.1 果园自然生草 20世纪50年代后,美、欧、日等果品生产先进国家90%的果园推行生草制,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达到2.5%~3%。其中欧、美多以果树行间人工种植豆科牧草白三叶等为主,日本后来则采取先生草,待土壤有机质达到3%再批准栽果树,或采取行间自然生草覆盖方式,统称为自然生草。北京市昌平区政府与日本青森县板柳町政府1993年签订苹果技术友好交流协议建立的试验示范基地——中日友好观光果园,即采用行间自然生草覆盖,本世纪初在我国北方果区影响很大。

陕西大荔果园套种白三叶初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关部门曾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随后果农自发发展行间自然生草。我们2013年考察一直长期坚持10~20年生草的5户果农均系自然生草的典型。由于土肥、树壮、病轻(苹果树腐烂病明显轻),加上田间小气候改善,果面光亮、味甜,商品质量提高,每亩收益增加10%以上。尤其是自然生草不锄草,不深翻,不拉粪,不施化肥(氮)、灌水减少(多只冬灌1次),适应农村留守劳动力结构变化现状。5户平均每亩人工、农资投入可减少1 000~1 500元。

根据大荔县实际情况,建议选择生长较茂盛、易于形成优良草被,对果树生长无特殊有害影响的马唐(抓地龙)、狗尾草,混生牛筋草、虱子草、虎尾草等1年生禾本科草。植株粗大、妨害果树和草被正常生长的恶性草种当地主要有芦苇、野高粱、野枸杞、野葡萄、苘麻、苍耳、蒿、藜(灰条,有些地块春天密长灰条,待其长至30 cm高及时刈割也可利用);病虫过渡寄主有刺蓟(地老虎产卵)。香附子(莎草)和小蒜则是最难清除的恶性草。

要重视搞好草被的水肥管理。以叶面喷用氨基酸水溶肥、微生物液肥为好。草高30 cm左右及时刈割覆盖地面,一般年刈割3~4次。

通过多年考察总结,我们确认自然生草虽然没有种植白三叶等牧草的固氮增养作用,但却具有以下3个重要特点与优势:

1)可完全免除草种对发展果园生草的约束和限制。尽管种植白三叶用种量不大,且一次播种可长多年,但其产种量和繁种收益均比较低,规模发展种植,建立相当面积的繁种基地,势必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果园自然生草则不受草种制约。

2)见效快。自然生草当年即可刈割、覆盖、得益,而春种白三叶生长好的当年可割用1~2次,差的第2年才可刈割覆盖。

3)简便省事。自然生草可节省草种及人工投资,而且自生草种在当地的适应性较强,易于管理。如农垦大荔农场杨天贵40亩冬枣园,曾套种过白三叶,但由于其幼苗期长势弱,不耐旱,易受其他杂草干扰,必须精细管理,等同于多种了一料庄稼,费工费事。因而,他改为自然生草,坚持至今。

1.2 秋套蔓菁 这是增补自然生草效用的理想配套措施。在大面积主推自然生草的过程中,我们先后遇到两个问题:一是调查总结的连续自然生草15~20年的5户果园,检测其土壤有机质含量不理想(多为2%左右),应该如何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二是面对近年快速扩展的塑棚栽植冬枣,棚内要不要、能不能施行自然生草。

2014—2015年,我们先由安仁镇老科协副会长张兴旺带头,在他的大棚冬枣园进行了“自然生草+秋套蔓菁”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该棚在自然生草年刈割4次覆盖的基础上,2013年秋种小麦,次年孕穗时割倒覆盖,2014年和2015年秋套蔓菁,次年春开花期割倒覆盖,到2016年再未施农家有机粪肥,生长期每亩仅冲施黄腐酸液肥2次20 kg。2016年9月测定,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827%,全氮1.32 g/kg,碱解氮43.5 mg/kg,速效钾 160 mg/kg,有效磷12.62 mg/kg。果品质量明显提高,果面光亮,口感脆甜(该棚为南方客商订购,9月测定树上遗留半红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6%~27.8%,比其他园高3~5个百分点)。特别是2017年 “三伏”时遇持续高温,大棚冬枣普遍发生严重日灼,而该园日灼明显轻,每亩日烧果50 kg左右,比未生草覆盖棚减少3/4~4/5。说明大棚冬枣施行自然生草大有好处,甚为必要。

实践证明:白菜型油菜耐寒性强,早春低温期生长迅速,产草量高,且茎叶柔嫩,割倒覆盖后易腐烂,而且其种粒小,繁种容易,成本低廉。同时,秋套蔓菁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常规秋冬覆草干燥后害怕冬季着火的隐患,又可有效抑制早春头茬刺蓟、灰条等恶性杂草的生长。在旱塬地区,一般利用秋雨自然生草刈割2次,秋季再套一茬蔓菁,就可以保证获得理想的效果。

2 抓好关键配套技术,确保生态果园建设质量

根据全国各地提供的信息,总结大荔县多年来的经验,要保证果园生草成功,在配套技术上需要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1)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全国示范推广果园生草的实践总体说明,“水”是实施生草制主要的限制因素。在旱塬区果园,遇夏季伏旱草常萎蔫变黄,难以形成理想的草被,果、草两伤。针对此,业内专家指出,年降雨量不足400 mm(山东)或500 mm(陕西)、无灌溉条件的果园不宜全季生草。有试验表明,旱塬区果园生草,土壤深层水分减少,提出注意避免深层土壤干燥化问题。但在有灌溉补水条件的塬区,完全不必要担心这个问题。

大荔县及关中东部广大地区,年降雨量超过400 mm,绝大多数果园有灌溉条件,有些低湿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没有长期栽果生草深层土壤干燥化之虑,是果园生草的最佳地区,应该积极发挥优势,带头搞好果园生草技术推广。双泉镇先期自然生草示范结果显示,果园生草后未出现草与树争水矛盾,而且地面有草覆盖,土壤有机质增加,结构改善,吸附力和孔隙度增大,保水性能增强,既避免了清耕时地面裸露水分大量蒸发,又可防止大雨时地面径流损失,土壤水分保蓄量增加,持续耐旱能力增强,多年基本不灌水或仅在低水费期冬灌1次就可以了。这样,不但给果农节省了投资,更有利于缓解大区域内水资源日益贫缺的矛盾。紧靠该镇北边塬上的澄城县业善镇,一些果农也尝得自然生草保墒少灌节水的好处,近年自发采用自然生草覆盖果园,面积已达5 000余亩。

2)要规范树形,主要推广主干形整形修剪。苹果、梨、枣、桃、李、杏等果树,如果要实行自然生草,均应优先选择行距较宽、树形规范、密闭较轻的果园。为适应果园生草制和耕作机械化,今后新建园应注意设计较宽的行距,规范树形,主要推广细长主干形(冬枣可采用杯形,缩小拉直,角度不超过45°为宜;葡萄可实行“高宽稀垂架形”,行距3 m,株距 1.4~1.5 m,架高1.5~1.8 m,长成后枝蔓下垂,既方便割草机操作,又利于植株通风透光)。

3)重视配用生物肥与氨基酸液肥,叶喷与涂干补养。自然生草简便省工,节省投资,但在前两三年不可轻易放弃水肥管理,要重视搞好氨基酸液肥涂干和高浓度叶面喷施。涂干以春季树液流动至发芽前与开花期为黄金期,用牛角或毛发制取的复合氨基酸液肥对2~3倍水喷树干30~40 cm,每亩每次用液肥原液约0.5 kg。同时结合防虫喷药配用较高浓度的氨基酸液肥,果实生长期用250倍液,采果后用100倍液。

猜你喜欢

白三叶液肥生草
果园自然生草及培肥技术
“碧邦”液肥的功效就是这么显著!
铜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研究
鸭茅幼苗对开花期白三叶不同部位化感作用的响应机理
会翻身的长生草
根瘤菌对Cu胁迫下白三叶生长和Cu含量的影响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
“沼菌威”沼液物理生物有机液肥试验报告
橘园生草栽培的生态学效应
沂蒙山区果园生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