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 让高中物理课堂多姿多彩
2019-02-21何立寿
何立寿
(江苏省邳州市运河中学 221300)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通过互联网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在改革的背景下,把信息技术,网络管理和多媒体技术结合的微课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模式,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以直观的微课教学可以满足高中物理教学的需求,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所以,物理教学采用微课方式很有教学推广意义.
一、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个体的认知活动与兴趣存在一定的联系,更与知识呈现的情境方式有关.”众所周知,物理知识具有逻辑强与抽象性明显等特征.但是,物理知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不能死板地只教学课本知识.这样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把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体现出物理知识的生动性.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微课教学,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就利用微课创设教学.首先,通过微课课件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片段.把生活中学生们经常看到的摩擦力现象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力.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兴趣,而且发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接着,师生共同通过微课课件展示的内容来讨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的原理,认识到摩擦力的大小,摩擦系数是那些因素确定的等.实践证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的利用微课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二、展示实验过程,优化实验教学效果
我们知道,物理是以实验为研究形式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的物理实验并没有充足的开展条件,有的还需要多次实验才能得到想要的实验结论.然而,通过微课视频可以给学生展示实验的过程,从而优化实验的效果.同时,也节约了课堂上进行多次实验所耗费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在力学中的“张力”教学时,首先,老师拿出一个气球,用钢针扎吹胀的气球而气球不破,这个现象并不符合常理,学生们都会充满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验操作中,这个实验的成功率不能达到百分百,如若老师在课前将操作成功的实验过程拍下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原来被吹胀的气球尾部的壁比气球其他部位要稍微厚一些,所能承受的张力也比较大一些.此时如果用钢针插入这些地方,似然张力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其厚度还是比其它的地方要厚一些,因而气球不会爆炸的.实践证明,通过微课开展教学教学能有效的展示实验的过程,从而达到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优化课堂设计,突破教学中重难点
高中物理的学习难度较大,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以及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引起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教师设计微课,并应用微课教学,可以帮助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光电效应这个实验时,事实上,当紫外线照射时由于环境的原因产生的光电流时间短,不易被察觉.但是,如果通过微课把实验用PPT展示出来,就会有明显的效果,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对理解这一物理规律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老师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课堂重难点呢?利用微课,老师可以把教材中的重难点展示给学生,设计出相应微课,巧妙运用微课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这一特点,帮助学生学习重现.老师在课前可以安排学生预习,课上再结合老师所讲,突破重难点.例如,在教学相对运动的时,在课堂上模仿出相对运动的情况很不容易,速度方向,大小以及开始运动的时间,两物体相对位移的大小方向等,都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们就能够清晰地理解这个概念.学生触景生情,结合物理规律就可以画出物体的运动速度和位移图像.
四、完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完善他们的物理知识体系.微课的使用,既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例如,在教学“超重和失重”时,就利用微课课件给学生展示太空中的失重现象,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失重现象,从而加深对失重概念的理解.也可以把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情形从网络上截取下来制作成一段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宇航员在太空中称重量,就必须将其固定在“质量测量仪”一端的架子上,然后让另一名宇航员拉开支架.此后让支架复位,测量仪上就会出现宇航员的体重.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原理是牛顿第二定律.微课把这个过程演示的很清楚,让学生深刻理解用一个能够产生恒定的力的弹簧和一个能测出加速度的系统,这样就能算出物体的质量.通过微课教学,完善了超重与失重这一知识体系.同时,也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微课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大大的优化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所以,我们要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微课教学手段.努力构建物理知识体系.通过有效地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就一定能提升物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