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2019-02-21陈丽娟
陈丽娟
(江西省寻乌县第二中学 342200)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尽管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更加重要的无疑是学生自己的努力.因此,本文从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出发,提出了以下三个策略:一、鼓励学生提前预习,了解课堂内容;二、通过教师提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三、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一、鼓励学生提前预习,了解课堂内容
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上课之前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全局的把握,对于自己不懂的和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有一个较为清楚的概念,就必须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对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预习也要注重技巧,不必对自己不懂的知识花费过多的时间,只需要做上标记,当老师讲解的时候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而对于较为简单的内容,也可以做上标记,当老师讲到这里时,可以一边听讲,一边放松一下神经,使得自己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下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的学习中.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做了预习以后,对课堂所讲的内容中的详略部分以及以及不懂的部分都有了明确的了解,就会产生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因此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在课堂上也就会变得更加主动积极.
例如,在学习《函数及其表示》这堂课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们要做好课前预习.对于这堂课的内容来说,其难点就是如何清楚理解函数是变量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但是由于思维所善长的领域不同,因此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也不同.而学生们通过预习以后,对于自己所不能理解的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且做好了标记.显然,在这堂课的讲解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注意力比以往更加集中,而且也变得更加主动了.
二、通过教师提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以循循善诱、步步深入的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当学生寻找到正确的思维路径,形成了清晰明确的思维体系以后,就会重新建立起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中的主动性.而在这个策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则是教师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问题来达到上述的教学目的.一般来说,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步骤,不应该在一开始就提出过于复杂的问题,反而会打击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教学问题的设计也要采取有趣、通俗化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思考的乐趣,否则如果教师所使用的语言过于深奥或者千篇一律,很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从而不愿意配合思考.
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用简单的随机事件比如投硬币、从盒子里抓取不同颜色的笔等事件引入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抛掷一枚硬币,会出现哪些结果呢?”“在讲桌上的盒子里有一只红色的马克笔,两只黑色的马克笔,现在老师从盒子里随意取出一只马克笔,这只笔是黑色的概率是多少?”等等.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连贯紧密的思维体系,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翁,因此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学习.
三、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表达个人的看法,抒发自己的独特见解,不仅能够促进整个学习团体的共同进步,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团体个人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有了团体内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学生来说,高中数学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加有趣.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在于,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和互动,不仅仅是学习内容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小组或者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而这样的情感交流一方面会使得学生们在内心里产生一种相互赶超和比拼的情绪,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们感受到情感上的激励,从而调动学生的激励情绪,提高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例如,在我所带的班级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就为学生们进行了数学学习小组的划分.而为了这些学习小组能够真实有效地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发挥作用,我的成员划分并不是没有依据的随意划分.为了掌握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长处与缺点,我对学生们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测验,这个测验主要包括测试学生的抽象思维、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等,然后再根据测试结果划分小组,让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互补,也保证了每一位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这样的小组划分对于在后期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时会表现得更加主动和热情.
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不断加重,学习的科目也更加多样,因此,学生是否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化地激发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本文尽管给出了三个参考策略,但是在教学这项艰巨的任务中,从来没有普适性或者一劳永逸的办法,因此需要教师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