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原性问题理论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探讨

2019-02-21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本原椭圆师生

黄 俊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 225200)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需要基于学生对数学理解的程度,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良好习惯,基于这样的构想,笔者认为,使本原性问题及其理论的驱动作用发挥出来,是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尝试,现对来源于实践的相关操作体会进行简要说明.

一、本原性问题的内涵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提到:较之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重要得多.我们认为: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诸多知名人士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主要原因在于处理问题只是具体的方法与技巧而已,但提出问题很显然更需要学习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在进行传统的问题教学模式实践时,问题皆出自教师的事先设计,解决过程、解决方法都过于程式化,学生只能被限制于教师所设计好的提问与回答范围之内,缺少想象与创造的空间.相比较而言,“本原性问题”是对这种具有较大缺陷的“问答式”问题教学模式的改进,它指的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自然形成原发性问题,在此原发性问题的驱动之下,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认知场域之间的交流与拓展,可谓全面提升学生问题意识与综合能力的一个有价值途径.

二、本原性问题的特点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本原性问题及其理论应用,具有下述几方面显著的特点.

1.来源于互动

来源于互动是本原性问题的突出特点,在数学课堂之上,那些在师生、生生交往和对话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才能称之为本原性问题,它有区别于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的灵活优势.

2.自然的生成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本原性问题并非强加与强求的产物,学习者不会因为教师的勉强操作而带来心理的压力与不适感,自然而然形成的,被师生所共同认可的问题,才更具本原性价值.

3.原发的形式

相较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其他互动产物来讲,本原性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属于更加典型的相互激励产物,它原发自数学课堂,而不会出现在其他情境如教材、参考书等形式之下,也就是说,本原性问题有着区别于情境问题、开放问题、应用题等的显著特征.

三、本原性问题理论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视角

1.知识导入

很多教师未能对知识导入过程重要性产生足够深刻的认识,出于应对考试的考虑,教师普遍关注习题训练的过程,增加习题的训练时间、题型与难度,而这种做法恰恰是舍本逐末的:根基不稳无法取得预想教学效果.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切实转变观念,关注基础知识的导入过程,以本原性问题为重要导入形式,让学生有机结合知识基础与应用可能性,变抽象概念为具象内容,融习题训练于知识讲解.例如当接触到立体几何有关内容时,在一些小道具的插入过程中,完成师生的互动,使学生自然生成问题,教师从中择取出有价值的问题加以利用,便是本原性问题应用的突出表现.

2.问题启发

以本原性问题来带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其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利用本原性问题的处理过程,了解与把握数学概念、定理等的内涵,并加以灵活应用,在此期间,教师应当以本原性问题为核心,发挥出其问题启发功能,让学生从“问”到“练”自然发展,逐步感受到运用能力提升所带来的乐趣.例如高中后期才接触复数内容,学生在相当长时间内均在实数范围中思考与解决问题,但有些问题难以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例如x2-x+1=0一题,学生会认为该方程无解,但却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根号之中的负数无意义,这是否属于人为的强行规定?我们在认识正数之后又认识了负数,那么是否可以引入一种新的数,使根号之中为负数变为可能,从而解决全部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问题便是典型的本原性问题,虽然已经超出教师本次备课范围,然而教师不能就此放弃,而是要以问题的启发功能利用为己任,顺着学生的思路涉及一些复数的内容,在与学生的交流、讨论、分析、归纳中,发挥出本原性问题启发的优势.

3.环境塑造

在传统教学理论研究视域之下,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是被关注的重点,但师生和谐的环境塑造很少被提及,而当课堂教学中日益关注本原性问题时,师生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教育便显得非常必要,彼此就某一本原性问题的提出契机,彼此以平等的姿态交换意见,将让本原性问题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例如当接触到椭圆概念的知识时,教师通常是遵从教材安排,先完成椭圆第一定义的讲解任务,接下来过渡到椭圆第二定义教学任务中去,然而当处在椭圆第二定义的讲解状态下,有学生会提出问题:两个椭圆定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这一问题可让知识深入探索成为可能,正是本原性问题价值发挥的绝佳时机,教师需要在此时关注和学生共同分析与探讨情境的构建,在共同的配合下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

以数学本原性问题及相应理论作为原始驱动力,可以让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活力,在此期间教师的任务则在于充分认识到本原性问题的内涵特点,以之为出发点,从知识引入、环境塑造、问题启发多个角度,帮助学生在本原性问题的引导之下,开展更加积极的自主探究,从而让自身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本原椭圆师生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本原Heronian三角形的一个注记
回归教育本原的生物学教学
一道椭圆试题的别样求法
『闭卷』询问让人大监督回归本原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