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低分子肝素钙对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2019-02-21
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很大,通常会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受到影响,甚至是导致患者残疾,再者是血栓脱落后会使患者出现肺栓塞,故而导致其猝死[1]。因此临床主张及时对该类患者实施有效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出血患者时,除了根据其病情给药治疗,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更注重为患者及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患者发生无法挽回的损伤。为了进一步提高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本次研究中以双盲法将对象分为两组,并为两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案,旨在对脑出血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作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8年3月,用随机数字表法于期间抽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为对象,将其以双盲法分为两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为58~80岁、均值为(65.11±5.09)岁;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为56~78岁、均值为(65.26±5.41)岁。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纳入患者病情均经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证实,病情符合《中国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指南》中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均≤24 h;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入院时检查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征象。
排除标准:将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硬膜外出血、脑室出血患者排除;将合并动脉瘤、血管畸形或者肿瘤性脑出血患者排除;将入院就诊前已经接受过系统治疗患者排除;将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异常等患者排除。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依据其病情进行颅内压降低以及血压调节,再给药营养脑细胞,必要时为其予以物理方法治疗,比如常用的方法是间歇气压泵与弹力袜等。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于入院治疗第3 d用药低分子肝素4 000 IU/d,经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均接受5 d的治疗后观察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评判标准
参照《Valsalva运动检测》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于患者入院第1 d、第7 d 、第14 d检查深静脉血栓有无形成,可见患者自发性血流信号不能探及,挤压肢体远端后未见血流增加时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颅内再出血评判标准[2]:选择颅脑CT于患者入院第1 d、第7d、第14 d检查颅内再出血情况,通常可见患者血肿扩大或其余部位脑出血,出血总体积增大>33%或>5 mL时提示血肿扩大,即再出血。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观察组患者2例(4.65%)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患者9例(20.93%)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对照组低,χ2=5.107 9,P=0.023 8<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比对照组的20.93%低,P<0.05;见表1。
3 讨论
人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多见其体内血液粘滞度高、血流速度慢、血管壁存在损伤状。目前,临床上大都选择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医院接收的患者大都是高龄,基本上都合并基础疾病,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加上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疗养,且患侧肢体大都呈肌无力状态,整个治疗、恢复过程中均需反复的浅静脉穿刺;同时患者均会接受止血药物及甘露醇、速尿等药物治疗,但如果药物使用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患者发生脱水,随之提高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4-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未得到及时治疗时,便会发展成肺栓塞而猝死。已有研究结果显示,脑出血患者发病后30 d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发展为肺栓塞致死的概率约5%,可见患者烦躁不安以及血氧饱和度降低、心动过速、喘憋等不良症状,虽然患者均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治疗,但因患者病情发展过快而造成死亡的情况[6-7]。故提示脑出血患者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尤为关键,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及预后有着积极意义。
临床上脑出血患者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虽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患者出现颅内再出血的几率很大,故而选择为患者实施抗凝治疗时,需高度重视时机以及抗凝药物选择,治疗期间也需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确保患者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期间得到密切监护,并避免对患者的功能康复造成影响,或者直接导致患者死亡[8-9]。
低分子肝素属于肝素解聚物,具有与肝素非常相似的药理作用,不过该成分的抗血栓效果更明显,临床上常用此药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现代医药研究结果证实,低分子肝素药代动力学性质稳定,其不仅半衰期长,用药后可在短时间内起到抗血栓的效果,具有极佳的生物利用度,通过胎盘的几率小[10-11]。低分子肝素在人体内发挥药效后,可以被快速清除,与人体内的血浆蛋白及细胞膜结合后形成具有大极性的物质,从而经人体内的循环系统正常代谢掉,其中些许物质会被代谢成硫酸肝素,也有些许以原形通过体内肾脏排出,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不良反应[12-1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脑出血治疗的同时,也接受了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显示该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65%,比对照组的20.93%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比对照组的20.93%低,其中包括1例颅内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未见肺栓塞患者,P<0.05;可见脑出血患者接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其病情治疗有着积极作用。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例(%)]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时应予以科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选药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的效果更佳,治疗期间亦需对患者的病情及不良反应情况做密切监护,以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更全面的治疗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