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及斑块的影响
2019-02-21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疾病,此疾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且病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对患者身心健康均可造成严重的威胁[1]。目前研究认为[2],血管内皮受到严重损伤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可明显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的形成,使得硬化斑块组织出现异常破裂,最终导致血栓组织形成而出现严重缺血等病理状态,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则是诱导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促进炎性反应的发生。目前临床针对ACI的治疗原则主要为:降低血脂,减轻血管炎性反应,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的形成过程。因此,本研究拟观察瑞舒伐他汀对ACI患者血脂、血清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脑病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住院或门诊治疗的8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颅脑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相关诊断[3],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50.7±8.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4 h,平均为(2.7±1.2)h;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1.5±8.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5 h,平均为(2.9±1.4)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方案内容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方案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审核通过。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抗血管内血小板聚集、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状态、清除氧自由基分子、营养脑神经细胞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790258,10 mg/片)治疗,药物治疗剂量为10 mg,每日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予以瑞舒伐他汀钙(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70126,10 mg/片)治疗,药物治疗剂量为10 mg,每日晚餐时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粥样斑块评价标准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测量双侧颈总动脉长轴切面的最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计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以管腔内膜至中膜和外膜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IMT≥1.2 mm定义为颈动脉斑块形成。
1.4 血清学指标检测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血生化仪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hree acyl 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予以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血清学相关指标变化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及hs-CRP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C、TG、LDL-C、HDL-C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及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为明显(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血清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IMT、斑块面积及斑块数量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及斑块数量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为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在高脂血症、血清hs-CRP水平持续升高等较多诱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ACI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4]。此外还有研究认为[5],ACI发生、发展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炎症反应病理情况下,可导致血管壁受到严重损伤,进而激活活化血小板而呈大量积聚表现,最终形成不稳定斑块组织,斑块组织极易出现溃疡以及破裂,从而表现出ACI相关临床症状体征。hs-CRP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产生的急性时相性蛋白分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致病过程中,其可在血管内膜组织大量积聚,进而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得脂质物质生理代谢过程出现明显异常,显著性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及其生物活性功能,导致机体内纤维溶解系统平衡出现紊乱,最终使得靶器官动脉内的血栓组织逐渐形成[6-7]。故hs-CRP可作为诊断ACI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脂相关指标、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且IMT、斑块面积及斑块数量也出现明显改善(P<0.05),分析原因在于他汀类药物可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清除速度,有效抑制肝脏合成和储存胆固醇物质,还可减少hs-CRP的合成分泌,最终阻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的形成[9-10],其中瑞舒伐他汀药理效应作用最为强大,其分子结构与其他类型他汀类药物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较好的亲水性,更易被肝细胞摄取,其抑制HMG-CoA还原酶的药理学效应作用更为显著[11-1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及hs-CRP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及hs-CRP水平比较(±s)
注: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t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2: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t3:两组治疗后比较,t4:两组治疗前比较
组别 例数 TC(mmol/L) TG(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 hs-CRP(mg/L)对照组 治疗前 40 5.74±1.19 2.81±0.62 3.67±0.60 1.07±0.32 6.66±1.78治疗后 40 3.41±0.67* 2.17±0.45* 2.94±0.42* 1.12±0.34 1.87±0.31*t1值 - 4.827 3.927 4.116 1.076 5.943 P1值 - 0.016 0.027 0.024 0.264 0.005观察组 治疗前 40 5.77±1.15 2.85±0.67 3.70±0.62 1.10±0.35 6.71±1.83治疗后 40 2.72±0.54*# 1.68±0.41*# 2.26±0.35*# 1.13±0.37 1.49±0.28*#t2值 - 5.427 4.247 4.408 1.137 6.943 P2值 - 0.012 0.021 0.022 0.242 0.000 t3值 - 3.643 3.397 3.295 1.128 3.532 P3值 - 0.033 0.038 0.040 0.247 0.035 t4值 - 0.134 0.258 0.354 0.331 0.297 P4值 - 0.721 0.606 0.517 0.539 0.578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比较(±s)
注: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t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2: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t3:两组治疗后比较,t4:两组治疗前比较
组别 例数 IMT(mm) 斑块面积(cm3) 斑块数量(个)对照组 治疗前 40 2.57±0.68 20.46±3.77 1.87±0.35治疗后 40 1.92±0.51* 17.38±3.06* 1.62±0.28*t1值 - 4.193 3.783 3.843 P1值 - 0.023 0.030 0.028观察组 治疗前 40 2.60±0.71 20.75±3.84 1.89±0.38治疗后 40 1.50±0.43*# 14.81±2.51*# 1.30±0.25*#t2值 - 5.324 4.674 4.256 P2值 - 0.014 0.017 0.022 t3值 - 3.274 3.744 3.364 P3值 - 0.041 0.031 0.039 t4值 - 0.275 0.312 0.372 P4值 - 0.586 0.570 0.435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可明显改善ACI患者血脂、血清hs-CRP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