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腹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疗效比较
2019-02-21
子宫黏膜下大肌瘤属于常见女性疾病,其肌瘤体积多>30 mm3,病变发生后极易突入宫腔,甚至突入肌层,或可带蒂,患者多有月经异常、不孕及经量增加等表现[1]。子宫黏膜下大肌瘤体积较大时,难以完全彻底切除,而且手术期间容易发生出血与子宫壁穿孔等,这就对手术治疗提出了挑战,只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才能减少治疗时间,避免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患者康复[2-3]。宫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属于常用手术方案,为了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我院就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子宫黏膜下大肌瘤患者实施了如下研究与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子宫黏膜下大肌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愿意配合研究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临床资料完整,确诊满足子宫黏膜下肌瘤诊断标准[4],同时排除不愿意配合研究、盆腔手术史、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妊娠期或哺乳期等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组方式研究,每组35例。宫腔镜组:年龄22~59岁,平均(40.4±2.3)岁;病程1~29个月,平均(12.3±2.3)个月;未生育7例、已生育28例;肌瘤直径(45.23±10.23)mm。腹腔镜组:年龄20~57岁,平均(40.9±2.1)岁;病程1~28个月,平均(12.2±2.5)个月;未生育6例、已生育29例;肌瘤直径(45.37±10.12)mm。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生育与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宫腔镜组 本组患者采取宫腔镜手术治疗,术前2 h采取0.4 mg米索前列醇(湿润)放入阴道,膀胱注射5%葡萄糖溶液300~400 mL,并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静脉麻醉。在宫腔镜引导下将带蒂的黏膜下肌瘤切开,直到肿瘤包膜,将宫缩素10~20 U静脉滴注后,从肿瘤外围切片,钳出合适体积的瘤体。若患者为无蒂黏膜下肌瘤则直接切碎肿瘤后钳出。若属于内突壁间肌瘤,还应联合超声检查,开展深度切割后取出。手术创面予以电凝止血后留置导尿管,术后积极抗炎、抗感染处理。
1.2.2 腹腔镜组 本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全麻后建立人工气腹,调整合适的压力,从患者腹部实施4处不同的穿刺,从脐位孔将腹腔镜头置入,切开肌瘤体前,将已稀释的垂体后叶素6 U注入肌壁,将瘤体切开,直到瘤核,同时分离肿瘤后用旋切器将其切成条状后钳出,并冲洗腹腔后缝合。术后常规抗炎与抗感染处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并测定治疗前后促卵泡激素(FSH)与与雌二醇(E2),实施组间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分析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宫腔镜组(P<0.05),见表1。
2.2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分析
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宫腔镜组(P<0.05),见表2。
2.3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FSH与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腹腔镜组与宫腔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更低,见表3。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也叫做子宫纤维瘤,有报道指出子宫肌瘤在妇科就诊疾病中占了3%~5%,而且子宫肌瘤疾病中黏膜下肌瘤约为10%~15%。一旦患子宫肌瘤,不仅会导致患者月经不规律与经量增多等,严重情况下还可能造成患者不孕与大出血等,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6]。本病多采取手术方案治疗,但传统手术操作多为开腹手术,实施肌瘤剔除术或者子宫切除术治疗,这种操作下术野比较清晰,操作直观,而且复发率低。但是,作为有创性操作,患者因疾病心理负担重,若操作额外损伤,会加重心理负面情绪,使得治疗效果不佳[7-8]。随着近几年微创手术不断发展与成熟开展起来,宫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逐渐在子宫肌瘤中有了成熟应用,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将收治的70例子宫黏膜下大肌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宫腔镜组患者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宫腔镜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SH与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腹腔镜组与宫腔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更低。本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郑霞、朱烨学者[9]对收治的112例子宫黏膜下大肌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宫腔镜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1个月下肢静脉血栓、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腹腔镜手术治疗相比宫腔镜手术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但是腹腔镜操作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特别是术后缝合,若处理不当,则术后并发症较多,极易出现异常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甚至瘢痕子宫等[10]。但相比宫腔镜手术治疗而言,腹腔镜手术治疗操作更简单方便,创伤更小;手术操作对腹腔内环境造成的破坏与干扰更小,便于患者术后恢复;对子宫肌层损伤小,不会影响患者的妊娠,对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十分有利,得到认可;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得到有效控制[11-13]。我院近几年加强了腹腔镜手术的培训,使得操作者有熟练的操作技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术中残留,使得术后患者恢复更快,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更满意。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情况(±s)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情况(±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腹腔镜组(n=35) 65.44±11.04 82.05±10.24 23.94±4.12 4.01±1.24宫腔镜组(n=35) 66.51±11.23 120.02±14.02 37.45±3.57 6.58±1.29 t值 0.401 9 12.938 7 14.661 2 8.497 2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表3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情况(±s)
表3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情况(±s)
FSH(IU/L) E2(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腹腔镜组(n=35) 7.39±1.27 11.28±1.54 68.94±7.23 44.20±5.67宫腔镜组(n=35) 7.22±1.74 12.85±1.95 69.44±7.19 49.01±6.11 t值 0.095 3 2.031 5 0.102 4 4.012 3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综上所述,子宫黏膜下大肌瘤属于比较常见的妇科肿瘤疾病,手术治疗属于常用手段,针对这类患者采取宫腔镜治疗与腹腔镜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量更少,可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并发症少,而且可促进性激素正常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