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观察
2019-02-21蔡丽珠
蔡丽珠
(广东省揭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揭阳522000)
新生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主要因患儿吸入病菌及发生围生期感染导致,患儿发病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还会导致病情恶化,进而出现呼吸窘迫现象,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本病起病较急且病情进展较快,病情较为凶险,死亡率较高,需要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预后[1]。临床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常用方法为机械通气,虽可有效抢救患儿的生命,但在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发生肺气压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能有效保证疗效。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作为新型的治疗方法,不但可保证疗效,还具有简便、无创及经济实用的特点,安全性较高[2]。本研究主要探讨新生儿肺炎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揭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式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日龄1.2~6.5 d,平均(3.85±0.65)d。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日龄0.8~6.3 d,平均(3.55±0.75)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 患儿表现为身体发热及呼吸困难;具有心动过速及咳嗽症状;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先天性遗传病患儿;严重心脏病患儿;先天性畸形患儿。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化痰、抗感染、镇静及维持内环境稳定治疗,同时保护患儿重要脏器功能,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患儿头罩吸氧,头罩的选择可根据患儿的大小选取,调整吸氧流量为4~6 L/min,保持氧浓度为30%~40%。
2.2 观察组 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给予患儿面罩吸氧,氧浓度保持为25%~55%,然后应用医用给氧仪对患儿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选取合适的鼻塞并将参数设置为9 L/min,开始时将呼气末正压设置为3~8 c m H2O(1 c m H2O=0.098 k Pa),氧气浓度设置为50%以下,同时根据患儿的经皮血氧饱和度(Tc SO2)及血气分析指标调节呼气末正压指数及吸入氧气时的浓度[3]。治疗时观察患儿的具体情况,若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及张口呼吸时,可让患儿口含奶嘴并对其进行安慰;为使患儿保持镇静,可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治疗,必要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若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时,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心率、呼吸频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及HCO3-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Pa O2、HCO-3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Pa CO2(k Pa)Pa O2(k Pa)HCO-3(mmol/L)观察组 30 治疗前6.87±0.92 6.24±0.96 16.24±2.52治疗后 6.73±0.73△ 7.45±0.73△ 21.85±1.92△对照组 30 治疗前 6.88±0.83 6.21±1.05 16.25±2.47治疗后7.63±0.68 6.39±0.82 17.54±2.43
(2)心率、呼吸频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炎患儿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评分比较(x±s)
(3)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s)
表3 两组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呼吸困难 发绀 肺部湿啰音 住院时间观察组 30 1.61±0.49△ 15.23±5.36△ 4.32±1.18△ 11.53±3.16△对照组 30 2.84±0.59 20.61±5.79 7.53±1.57 14.22±3.94
4 讨论
新生儿肺炎对患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可将其分为感染性肺炎及吸入性肺炎,其中感染性肺炎的发生主要由于产妇在产前及产时感染致病微生物或血性传播导致患儿肺部出现化学性炎症反应现象,其中较为常见的细菌有革兰氏阴性菌;而吸入性肺炎主要是患儿吸入乳汁、羊水及胎粪引起的肺部化学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塞及呼吸困难,还会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及换气功能障碍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现象,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5]。
常规治疗及鼻导管吸氧治疗虽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病情,但是对于病情危重的患儿难以保证疗效,不但不会起到加湿和加温的作用,还会影响患儿的肺氧合状态,需要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但在进行机械通气时会损伤患儿的声带和气管,导致患儿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6]。而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使有自助呼吸的患儿能够接受高于大气压的气体,进而有效改善其肺氧合状况,达到减少肺内分流的目的[7]。该法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缺氧现象,治疗后患儿的胸膜腔内压不断增加,左心室跨膜压不断下降,通过减轻右心室负荷及缓解肺血管痉挛有效降低患儿的心肌耗氧量,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所以应该在发病早期给予患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保证最大程度地改善患儿的肺氧合状态[8]。另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还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部特征,改善心率及呼吸频率,缩短病程,缩短住院时间,进而有效改善疾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Pa CO2、心率、呼吸频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Pa O2、HCO-3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邢艳敏等[9]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新生儿肺炎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心率、呼吸频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