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护理对小儿全麻恢复期影响的研究
2019-02-21邵沂
邵 沂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全麻恢复期是指患儿从麻醉状态逐渐苏醒转归的阶段[1]。但在此阶段内,由于手术创伤、药物作用、恐惧等原因,导致全麻恢复期容易出现躁动症等并发症,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因此需要通过适宜的临床护理措施予以缓解[2]。触摸护理是我院基于患儿需求开发的一种适宜护理的方法,适用于小儿全麻恢复期,可起到显著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室收治的全麻患儿10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3~9岁,平均(4.5±1.1)岁。对照组51例,男33例,女18例;年龄在2~8岁,平均(4.3±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有精神疾病者;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者;年龄<2岁。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协助患儿做好术前准备。术前与家长沟通,了解患儿的精神状态。患儿在家长陪同下进行基础麻醉,待患儿进入麻醉后,进入手术室完成深度麻醉及手术。术后在麻醉恢复期密切观察患儿情况,根据患儿情况选择是否使用约束带进行固定,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通畅。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触摸护理。具体方法:待患儿进入麻醉恢复室后,将枕头拿开,让患儿平躺在床上,头部偏向一侧,同时将负压吸引器准备好,对患儿适当地进行约束,并对患儿的面部、手部、头部进行触摸,动作要轻柔,待患儿有清醒先兆时,有节律地对患儿肩背部、手臂进行轻拍。配合轻声呼唤患儿名字,与患儿做简单的交流,指导患儿进行深呼吸,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苏醒前后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并记录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发生率。
3.2 疗效评定标准 患儿能乖乖睡觉,评定为1级;患儿清醒,但是很安静,评定为2级;患儿激动且哭闹,评定为3级;患儿哭闹不止且无法安抚,评定为4级;患儿严重躁动且有定向障碍,评定为5级;≥3级均可判断为躁动[3]。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麻醉苏醒前后的心率及血压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麻醉苏醒前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前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与麻醉苏醒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麻醉苏醒后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高于麻醉苏醒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行全麻患儿麻醉苏醒前后的心率及血压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行全麻患儿麻醉苏醒前后的心率及血压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苏醒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苏醒后比较,▲P<0.05;1kPa=7.5mmHg
组别 例数 时间 心率(次/min)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观察组 51 苏醒前99±6 55±2 85±6苏醒后 106±3△ 57±4▲ 92±4▲对照组 51 苏醒前 96±5 57±4 83±5苏醒后 108±9△ 68±5△ 104±6△
(2)躁动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在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发生率为19.61%(10/51),低于对照组的68.63%(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除了临床麻醉外,在麻醉恢复期出现各种并发症也屡见不鲜,常规的临床护理难以满足麻醉恢复期患儿所需,因此探讨更加适宜的护理方法迫在眉睫[4]。
近年来随着患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当代临床护理逐渐向专科化及全面化发展[5]。触摸护理是根据患儿的实际需求及临床工作经验发展而来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6]。它是护理人员通过非语言的护理措施,使患儿感到身心愉悦、放松,从而提高护理质量[7-8]。对于全麻恢复期患儿而言,神经系统相对敏感,手术创伤加上麻醉药物作用,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并且疼痛会使患儿产生恐惧等消极心理,使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毛细血管收缩,使患儿呼吸加快,患儿心率增加,导致血氧饱和度波动,间接或直接导致并发症发生。因此,对患儿生理和心理方面进行同步护理十分重要。触摸护理能满足患儿的基本需求,解除患儿消极心理,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起到良性作用,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9-12]。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适宜的触摸可稳定患儿的情绪,间接改善患儿的各项指标,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触摸护理是一种较常规护理更有效的护理方法。综上所述,全麻患儿恢复期需要适宜的临床护理,常规护理由于缺乏针对性而难以满足患儿需求,患儿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触摸护理利用非语言措施,满足了患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稳定了患儿的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全麻恢复期患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