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方案应用于中重度痤疮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9-02-21王占想易顺强
王占想,易顺强,刘 丽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河南 濮阳457000)
痤疮是由于毛囊内丙酸痤疮杆菌增殖、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及皮脂分泌过多而引起的。目前临床上多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但是对于其药物应用的浓度尚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浓度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方案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79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低浓度组58例,其中男27例,女31例;平均年龄(28.11±2.01)岁;平均病程(2.50±0.20)年;中度痤疮23例,重度痤疮35例。中浓度组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平均年龄(27.60±2.10)岁;平均病程(2.58±0.23)年;中度痤疮21例,重度痤疮39例。高浓度组61例,其中男28例,女33例;平均年龄(27.99±2.13)岁;平均病程(0.55±0.16)年;中度痤疮25例,重度痤疮3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经体格、实验室、病理等检查确诊,并符合痤疮的诊断标准[1];痤疮患者分级为中重度。
1.3 排除标准 对所用药物有禁忌证者;治疗前14d应用其他祛痘产品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先清洁面部,挑破明显的结节、脓疱、囊肿,并进行清创。在此基础上,低浓度组给予5%浓度5-氨基酮戊酸(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外敷,避光封包90min后,应用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LED光动力治疗仪进行照射,波长(633±10)nm,起始剂量72J/cm2,每次20min,光照距离10cm,每周1次,每次提升18J/cm2,最高剂量不超过126J/cm2,共计4次,以皮肤出现轻微发红为宜。中浓度组给予10%浓度5-氨基酮戊酸外敷(其他治疗方法同低浓度组)。高浓度组给予10%浓度5-氨基酮戊酸外敷(其他治疗方法同低浓度组)。3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治疗后注意防晒,治疗后随访6个月,并于1个月末、3个月末及6个月末统计治疗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皮损消退率>90%;显效:皮损消退率60%~90%;有效:皮损消退率20%~59%;无效:治疗后未达有效标准。皮损消退率=(治疗前皮损数量-治疗后皮损数量)/治疗前皮损数量×100%[2]。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安全性比较 高浓度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中浓度组和低浓度组(P<0.05)。见表1。
表1 3组中重度痤疮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中浓度组随访1、3、6个月总有效率高于低浓度组,高浓度组随访1、3、6个月总有效率高于中浓度组(P<0.05)。见表2。
表2 3组中重度痤疮患者治疗后1、3、6个月总有效率比较[例(%)]
4 讨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是近年来治疗痤疮的一种新型疗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通过清除、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抑制皮脂分泌,改善细胞过度角质化,促进皮损愈合,达到治疗痤疮的作用[3]。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呈阶段性分布,证实5-氨基酮戊酸的浓度与治疗效果成正比。可能是由于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能够产生大量的光学反应,促使自由基及单态氧快速产生,引起光敏及原卟啉IX大量激活,加快皮脂腺的破坏速度,促使其快速萎缩,通过加快细胞凋亡的速度,提升细胞新陈代谢及白细胞吞噬作用,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提升,增加细胞因子水平含量,形成新生血管,进而发挥加速细菌死亡、抑制皮脂腺分泌、清除毛囊口阻塞情况、促进皮损愈合的效用[4]。但是随着药物浓度的提升,其安全性降低。本研究中,高浓度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中浓度组,而中浓度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浓度组。随着药物浓度的提升,皮肤肿胀、干燥、脱屑、色素沉着、渗液、脓疱的发生率逐步提升,可能是由于随着浓度的增加,使治疗过程中的细胞凋亡速度高于细胞新生的速度,平衡遭到破坏,产生过犹不及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给予合理的药物浓度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的药物浓度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成正比,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在以安全性为前提的情况下,推荐低浓度、多次用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