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2019-02-21王松涛
王松涛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人民医院,山西 忻州034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疼痛、嗳气、食欲不振等。本病的特点是病情较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对患者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均产生巨大的影响[1]。中医将FD归为“痞满”“胃痛”范畴,认为FD的病机为脾虚肝郁、胃气不降,治疗原则为健脾、疏肝、和胃。本文主要比较多潘立酮片和疏肝健脾和胃中药治疗FD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忻州市忻府区人民医院中医科诊治的100例FD患者,按照双盲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0~67岁,平均(31.8±6.5)岁;病程1~12年,平均(3.3±1.4)年。观察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20~69岁,平均(31.6±6.8)岁;病程2~11年,平均(3.6±1.0)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用餐后有明显饱胀不适感;上腹部疼痛发作持续时间≥30min;上腹灼烧感;早饱感。上述4项中满足2项即可确诊[2]。②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肝胃不和证的诊断标准。包括上腹部疼痛、满胀感,嗳气、反酸,食欲下降,情绪变化后病情加重。上述症状反复出现且持续时间≥6个月。
1.2 纳入标准 年龄18~65岁;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对本次研究用药有过敏反应;伴有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合并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服用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每次10mg,每日3次,均在餐前约30min服药。伴有上腹部疼痛、烧灼感的患者可联合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86),每次20mg,每日1次,餐前约30min口服。连续治疗4周。
2.2 观察组 采用疏肝健脾和胃中药治疗。组方:党参片15g,炒山楂15g,白术15g,郁金12g,白芍10g,广陈皮10g,枳壳10g,甘草片、砂仁各6g。辨证加减:腹胀明显者加莱菔子12g,姜厚朴12g;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0g,姜黄10g。每剂煎出药液200mL,早中晚各服用1次。连续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
结合诊治方案》[4]中症状改善评价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治愈: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幅度超过90%;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腹痛、腹胀等临床表现明显改善,症状积分下降幅度在60%~90%;有效:治疗后患者上腹疼痛、胀满感有所缓解,症状积分下降幅度在30%~59%;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持续加重[5]。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腹烧灼感、上腹部疼痛、早饱感、腹胀及肝胃不和证等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上腹烧灼感 上腹部疼痛 早饱感 腹胀 肝胃不和证观察组 500.62±0.08△ 0.59±0.31△ 1.02±0.27△ 1.07±0.35△ 4.03±1.44△对照组 501.36±0.35 1.35±0.28 1.60±0.63 1.82±0.37 9.25±1.47
(3)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症状消失时间为(7.4±3.3)周;对照组患者平均症状消失时间为(12.2±2.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9,P<0.05)。
4 讨论
FD是一组合并上腹胀痛、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的胃肠疾病症候群,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是胃肠道动力障碍、精神因素和应激反应共同作用所致。该类患者无胃肠器质性病变情况,但临床症状反复、持续发作,且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治疗的难度不断增大,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创伤。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FD的患病率在20%~40%,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
中医将FD归为“痞满”“胃脘痛”范畴,其病机为情志不畅导致气机郁滞,进而侵犯胃腑,引发胃肠功能紊乱。肝主情志,主疏泄;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胃主受纳、腐熟和通降。一旦情志抑郁,肝气郁而失疏泄,进而脾脏运化失常,胃气机不畅,受纳运化失司,导致各类病变出现。《血证论》记载:“木之性疏泄,食气入胃,全赖木气以疏泄之……飧泄中满之证在所难免。”《素问·六元正记大论篇》中亦有“木郁之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等类似记载。
中医治疗FD的原则是疏肝、健脾、和胃。方中柴胡、白芍疏肝郁结,炒山楂、白术、党参、广陈皮健脾益气,枳壳消积,郁金活血化瘀。上述药物联合使用能够起到改善肝、脾、胃的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中柴胡皂苷具有保肝利胆的功效,枳壳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不仅能够降低胃肠道平滑肌张力,还能够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进胃肠运动[6]。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和症状消失时间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与文献[7-8]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FD可显著改善各种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