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大学生课堂参与状况研究
——以山西省S大学为例

2019-02-21黄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法课堂

黄杉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课堂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专业教师交流互动最主要的场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深入贯彻研究性学习理念,大多数高校进行了新一轮课改,旨在改变教师传统授课方式、培养学生新型学习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但由课改后也引起了很多问题,如教师可能对课堂宏观把握度不够,易造成课堂管理过于宽松;教师理论学习不深入,可能无法贯彻“创新型”教学理念。S 大学为了顺应教育潮流,从2016年4月份开始,相继开展了“课堂观念大讨论”的活动,促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该文就以该大学此次课程改革为背景,把“课堂参与”作为衡量课改实效性的重要指标,对S 大学在校本科生课堂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1 研究方法

该研究以性别、年级为分层变量,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S 大学每个年级中以男女性别比3:7 的分层比例抽取60 名学生,共组成一个240 人的样本,并对他们发放调查问卷。该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40 份,有效回收问卷200 份,有效回收率为83.3%。同时结合《课堂参与观察表》,运用参与观察的方法,选择多种不同的教学课堂,对课堂类型、学生表现、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直接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考察自然状态下师生课堂互动的情况。

2 学生课堂参与现状

2.1 不同性别学生在课堂参与中表现差异较大

在分析性别与课堂集中时间的关系、性别与课堂表现情况的关系时发现: 男生完全集中于课堂的时间普遍低于女生,通常在40min 以下且多数男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也要么是不积极,要么就是迫于压力而积极;而女生集中课堂的时间整体高于男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人数也更多。

2.2 教师教学方法和个人风格不同,学生参与程度不同

(1)教师教学方法与课堂参与。在观察中发现,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的课堂参与程度比传统“教师讲、学生记”的更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参与程度,学生愿意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教师能够转变自我角色,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

(2)教师课堂风格与课堂参与。观察发现,相比于教师不点名的课堂,教师点名的课堂到课率更高,课堂管理严格的课堂,尤其是强调考核的课堂,学生往往迫于压力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希望提高自己的考核成绩。

2.3 学生过度依赖手机,很少参与课堂

从表1可以看出:S 大学学生课堂表现不佳,说明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完全投入到课堂当中去,同时大部分学生通过玩手机消遣时间。

表1 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统计表(个)

综上所述,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前S 大学课堂参与的实际现状与当初进行教学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课堂活力不足;课堂参与水平低,学生不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能够得出结论:S 大学当前的课堂参与现状不是十分理想,学生学习效果一般,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教学,很多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去,尤其是“隐性逃课”普遍存在,使得我们的学生身体坐在了课堂里边,可心思却并不完全集中在课堂上。针对以上课堂现状,我们需要分析课堂参与水平低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改善建议。

3 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3.1 考核成绩与课堂参与脱离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期末评定学生成绩时,要以平时课堂表现和最后考试成绩相结合,综合之后评定学生最终成绩。然而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不能严格地做到这一点。比如:评定成绩时只以最后的考试成绩为标准,一个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很有可能与一个经常逃课或者上课不认真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所得分数相差不多,因为后者在考试之前进行突击,可以获得同样好的分数,就会打击一直表现良好的学生,最终会导致学生自身课堂参与水平下降。

3.2 教学方法影响课堂参与

教师在课堂进度中是学生最有力的调控者。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关键因素。新课改实施以来,很多教师都在教学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力求让课堂创新、课程创新。然而,即使很多教师积极顺应课改潮流,提出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为何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还是不高? 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突破,只是空谈创新。在调查中发现: 学生不想参与课堂互动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自己不愿意投身到课堂当中。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根本没有融入新课改理念的课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像以前的老样子,与新课改理念“脱钩”,教师上课沉闷、枯燥,照本宣科,学生们更是不愿意参与。

3.3 学生个人兴趣爱好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主体,主动参与是最理想的课堂状态。然而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因为缺乏兴趣,对课堂持无所谓的态度,导致课堂参与程度低,想让学生主动投身于课堂,兴趣爱好尤为关键。

4 提高大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若干建议

4.1 学校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

新课改过程中,学校作为的宏观领头人要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对教师,要经常组织学习新的理论、新的思想,及时发现新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要结合课改的背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丰富课堂类型,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当中。除此之外,学校不能故步自封,要懂得创新,要多向其他学校学习,在取百家之长补己之短的基础上保持自己的学校特色。

4.2 教师提高自身教学素质

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发挥带领引导的作用,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尝试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其次,教师在考核成绩时要将平时成绩考虑在内,才是公平的具体体现,不要让学生觉得“差别对待”;最后,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风格,倾听学生的声音,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让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学风格。

4.3 学生要主动配合课堂教学

学生作为课改实施的主要对象,在课堂参与互动中是基础、是主体。学生应该从以下几点提高课堂参与能力:第一,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手机可以查阅资料,但是也会阻碍学生获得知识的脚步,很多人在课堂上过分地依赖手机,这是当前影响课堂参与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应该自觉减少对手机的依赖,让心灵回归课堂。第二,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可以只对感兴趣的课程积极参与,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为了综合培养学生的发展素质,学生不能选择性学习,要拓宽知识眼界。第三,转变学习方式。学生要学会主动学习,学会自己建构知识网络,课堂积极参与就是学习建构知识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课堂参与效率,转变知识的获得方式,做新时代的大学生。

猜你喜欢

新课改教学方法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