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与探索

2019-02-20黎明虹刘聪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

黎明虹 刘聪

摘 要:命運共同体指无论兴衰成败,都将命运紧紧相连的组织或团体。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输出地,企业是生产的主体,也是人才的输入地,校企命运共同体是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命运紧紧相连。新时代背景下,校企命运共同体非常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从企业和高职院校两个角度出发,浅谈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关键词:新时代; 高职院校; 校企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151-001

一、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术性的实用型人才,目前我国虽然高职院校的数量众多,但是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有待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难度较大,就业率偏低,很多学生未来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完全不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面临着一定的窘境,招收的人才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缺少相关的技术实践。无法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为了解决双方的尴尬,应该积极构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命运共同体,高职院校定向地为企业培养优质的实用型人才,一方面为高职院校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企业解决了招聘难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当前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以及培养大国工匠,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要与企业密切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所学的专业技术能够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这就要求校企联合办学,建立命运共同体。目前在我国校企命运共同体已经逐渐开展,例如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市商业学院构建了校企命运共同体,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学生为企业解决热点难点,攻克技术难关,目前该校学生每个人平均都有4个岗位可供选择。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充分说明了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联合办学才能激发高职院校的活力,才能为企业源源不断的输入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型人才,才能培养大国工匠。

二、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策略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国家积极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构建命运共同体,但是实际上高职院校与企业融合的过程中还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融合的深度不足,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不足,学校热情企业冷淡,缺少合作意识,合作的层次比较浅,缺少长效机制。部分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只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却没有实际的效果。为了解决校企命运共同体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国家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形成长效机制

任何组织或团体都要依法办事、依章办事,完善的法律法规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创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国家要从高姿态上强制要求深化校企合作,详细规定高职院校每年为企业至少输送的优质人才数量,并且要求企业详细记录高职院校输送的人才的表现,督促双方重视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实际效果。定期检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质量,完善监督制度,避免虎头蛇尾的情况。形成长效机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在高职院校组建命运共同体的创建小组,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作为组员,设置联络员在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传递信息,保证职业教育与企业产业的密切联系。

(二)学校要积极探索校企命运共同体创建的新思路

目前很多高职与企业协同发展培养人才,高职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教育的发展应该在产业发展之前,教育可以引领产业的创新方向,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衍生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产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重视科技研发。由于高职院校具有相对雄厚的师资研发队伍,因此可以充分的利用本校的师资力量,研发出更多创新的生产方式、方法,与企业共同分享研究成果,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跨度。

(三)企业要树立社会教育责任,提高校企命运共同体创建的积极性

很多企业对创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态度不是非常积极。一方面,可能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主要以盈利为主,优质的产业项目和先进的设备不能完全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开放。要想真正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就必须为对方着想。企业不能完全从利益的角度出发,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创建,虽然短时期内可能占用了企业的资源,但从长远上来看非常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树立社会教育责任,利用本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理念,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将学生当作真正的员工对待,允许学生接触生产的核心技术,重视学生对企业生产模式、生产技术提出的优质建议,促进校企命运共同体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新时代背景下,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国家也要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创建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及长效的机制作为保障,学校要为企业培养优质的实用型人才,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践基地。在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创建过程中,校企双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苏文萱.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高职教育走出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10):42-47,52.D

[2]王生,袁乐.建设类高职院校校企联合办学路径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8,(12):75-76

[3]崔涛,黄礼娥.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河北职业教育,2019,3(2):104-108

[4]王刚,熊义,单福彬等.论高职院校与校办企业协同发展策略[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4):90-94

猜你喜欢

新时代高职院校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