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管理视角下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研究

2019-02-20吴剑谦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行政管理人才培养

吴剑谦

摘 要:在行政管理的视角下研究高校教育教学监督体系的完善与改进,促进高校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达到健全高校评价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人才培养; 行政管理; 教育保障; 教学监督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123-001

高校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其培养目标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各个国家在本科阶段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都采用了不同的评估体系,与国外的高校评估体系相比,国内针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质量监控标准对其进行约束。

什么是质量监控?就是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的活动管理与教学控制而进行的搜集教学所需信息的行为,高校的各二级学院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执行部门,一直把教学的质量监控保障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执行部门和管理单位以及院系相关负责人、教务处等对执行主体都具有一定的权责,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承担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并且保证所行使的职责能够有效的履行。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行政管理的视角建立健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使得教育教学监控体系在本科阶段能够形成一个动态的、可操作的管理流程,通过对本科教学资源的一系列整合去协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构成本科教学质量体系上一个自我约束、改进、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从而达到高校对于本科教学阶段全方位、各要素、全过程的质量评价。

一、本科教学阶段质量监控特点

就现阶段而言,国内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内容是:受教育群体对于教育的需求以及在特定的标准监督与管理下的需求,在教学监控与管控下,本科的教学展现出多元化、自发化、奇异化以及多变化的特点。

(一)教育监控体系下的多元化特点

根据对不同的利益、价值受众群体分析,高等教育监控管理呈現多元化的特征,而教育质量监控的主体主要是在国家以及高校还有直属的部门、事业单位等利益受众群体上,高等教育监控满足国家利益需求,所有的教育行为都需要符合国家的政策方针,所有的教学成果都应用于教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来检验,以学校为主的利益监控主体,应以维护高校形象为根本目的,以企事业单位为利益诉求的应培养单位需要的社会人才,以教师学生为利益需要的应提供管理反馈考核及提升制度,并从中直接获利。

(二)教育监控体系下的自发性特点

各高校对于本科教学监控完全出于自主,原因在于教育部对于高校都存在强制性监控管理,而高校着眼于人才高质量产出,所以质量严控的监控评价体系,能为高校带来长久持续发展。

(三)教育监控体系下的特异性特点

高校质量监控行为受社会影响不可避免的引入企业质量监控行为,而高校又是以人才培养为重点,所以质量评估常以审核评估等方式衡量,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天壤之别,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有信息、质量、产品等的审核管理,如果单纯运用这种模式,就违背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所以只能将高校与企业的模式相结合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四)教育监控体系过程的变化特点

国内的本科教育质量监控行为一直以来都是以国家层面为监控的,但随着教育的发展逐渐成为以高校以及各企业事业单位、政府等联手的高校质量监控体系。让大众化教育体系管理有了分层设计,促进不同诉求主体得到肯定,总的来说监控管理主体的变化促使内部属性转变。

二、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行为在行政管理视角下的探索

行政管理部门有义务促使高校监控管理体系更好的运作起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一)质量监控网络的完善

高校的教育教学监控网络需根据教学工作特点和性质进行完善,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加以支撑,具体方法为以教学工作为主体,以教学督导为约束,直接观测以各院系教研室单位为中心,并在执行过程中建立教师听课制度保证课程质量[1]。除此之外,丰富有经验的教师将组成各级教学监督机构对教学工作推进提供有效监督及整改方案,实行教考分离制度,让学生能够参与质量监控过程,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群体。人才培养计划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高校专业负责人见识的广度与治学的力度等,因此强化教学质量监控网络的组织力度,建立完善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整个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完整性及规范性。

(二)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本科教育提升的一把利剑,高校健全评价体系应在本科教学管理中深入,严抓规整制度、教学工作、教师水平、学生管理等几个重点领域,实现高校“爱评”常态化,政府“管评”法制化,社会“众评”专业化,学生“参评”权威化等多方合作健全评价体系的局面,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监控管理体系,让教学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三)实现高校教学的改进方案

目前高校教学质量普遍面临着教育理念与技能实践结合不到位、专业课程滞后等问题,并且高校部分师生轻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得大多数高校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模式的局面,往往使得科研经费高于本科教学的投入。

针对上述问题以下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1.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观念,敢于创新,拟定相关政策发展精品课堂,推行双语课程实践,促进教学教育改革。

2.建立健全评奖评价制度,教学工作突出者可获得相应的奖励,以此鼓励引导教师对课堂改革推陈出新,同时,教材建设也应划作重点,促进人才培养与教材更新的统一。

3.提高教师对于评价工作的认知,加强对学生评价的积极引导,严格监管部门的组织工作,使多方面共同结合开展,做到评教工作公开化、透明化。

4.建立科研与教学工作一体化机制,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并且鼓励高校积极创新,健全优势产学研体系[1]。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以行政管理视角为依托,能够使高校在监管过程中拥有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以及指导评价组织,并且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使得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更好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思思.能力导向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3):24-25

[2]刘延冰.主体视角下对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思考[J]新校园(阅读),2017(9X):21-21

猜你喜欢

行政管理人才培养
试论如何提高现代秘书的行政管理素质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角色”与效率分析
我国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及改革策略分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