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美工活动在学前儿童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9-02-20邓玉娟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教学实践

邓玉娟

摘 要:美工活动是学前儿童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意美工活动主要目的是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和手段,开发学前儿童的审美力、观察力、创造力。作为教师,只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才可以真正凸显学前儿童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变得具备趣味性、创造性、自主性、实践性等特点。

关键词:创意美工活动; 学前儿童;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089-002

一、引言

创意美工已经成为学前儿童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家长们都希望孩子的大脑在这个阶段能够得到充分的启蒙和开发,但是学前儿童因为处在特殊的年龄段,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但是学前儿童并不是难以对付的,他们对万物充满了好奇心,一旦调动他们的兴趣,就可以十分有效的转移注意力,一位懂得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老师,往往可以有效的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课程上来,让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让孩子们进入学习状态。

二、传统教学模式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学前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智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他们对世界尚未形成一个准确的判断与认知,且他们具有相当强的模仿能力,而美工活动的开展能够很好的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在童稚初开的幼儿时期,还是在后期的成长历程中,兴趣都是每一次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指引和向导。兴趣让孩子更亲密的接触世界万物的本质,有兴趣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就。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多老师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他们仍然以老一套的方式教学,抹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排斥的想法和行为,给学前儿童的成长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填鸭式和满堂灌为主要特征,更关注的是学前儿童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情况,注重“终结性”评价,教学急功近利,过于迎合家长口味,急于求成,想尽快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可以向家长“炫耀”优秀作品的学生,这其实是揠苗助长的行为,忽视了学前儿童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还容易使孩子产生应付心理和厌恶情绪;其次,创意美工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也是学前儿童表达内心情感的另一种形式,孩子们通过作品传递着他们心中的小秘密,可以说是情绪宣泄的工具,而传统的教学方式,阻断了学前儿童独立思考和意愿表达;再次,传统教学方法,让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创意美工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孩子们的创造力没有得到挖掘,反而出现了千篇一律的作品。

三、创意美工教学方法研究

学前儿童美术教师必须改变固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引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思考、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去自由发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作品,这样的课程才有别于传统美术教育。

(一)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之一,学前儿童很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创意美工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可以为学前儿童营造游戏化的环境,则更利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提升,学前儿童在放松的心态下,能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这对学前教育美术老师的教学工作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学前儿童创意美工学习环境的构建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一是构建合适的学习场地,也就是学前儿童创意美工的学习场所,一般要求场地干净、整洁,具备可以依据教学需求布置场景的功能,比如将一些优秀的创意美工作品,陈列在展示台中,激发学前儿童学习的兴趣;二是精神环境,也就是学前儿童精神上的主观感受,如教师可以组织cosplay,加速学前儿童进入学习的状态,提升其学习的效率。总而言之,游戏化的教学模式符合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对于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游戏活动的影响和支持下,学前儿童更容易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投入,愿意思考,思考后更愿意表达,这对于创意美工教学来说是具有促进作用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学前儿童因不同的年龄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美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细节上多加把控,设置符合生本理念的游戏情节和内容。

(二)启发教学,旁指曲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前儿童美术教师在课堂过程进行教授美术绘画技巧方法的时候,需要讲求科学的方法,运用幼儿心理学及科学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一般不要提前使用示范方法,可以在讲解过程中把技巧的难点、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诱导开动学前儿童的大脑思维,充分发挥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条条大路通罗马,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达到教师要求的授课内容,这是相当有意义的。

我们可以举例说明,比如在学前儿童创意美工活动的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出课堂的任务目标:让学前儿童画出自己的书包,引导学前儿童通过课堂讲述的内容,互相讨论,展开思维,来想出不同的方法与技巧,然后让学前儿童通过实际行动,通过动手实践来证实自己的想法,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书包。同时,在和学前儿童进行讨论的过程中,美术教师一定要注意控制幼儿讨论的节奏,随时观察和掌控学前儿童讨论的进程,在观察到成果的时候可以停止讨论,采用学前儿童讨论出来的方法或技巧让孩子们自己构图,随后总结各种技巧,在白板上把讨论出来的各种技巧书写出来。创意美工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点评,并且要示范教材的创作方法,通过启发引导的方法,达到改变学前儿童的思维模式或思维定向,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鼓励教学,培养自信

教师可以采用鼓励的语言、欣赏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个学前儿童,众所周知,表扬和鼓励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是推动学生进步的思想动力,同时还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对于创意美工学习上缺乏毅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更要在课堂上多加关心,对学前儿童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要在课堂上公开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温暖的同时,获得学习自尊心和学习动力。大家都知道创意美工是一个有趣的过程,但是对于学前儿童,学习过程存在各种困难问题,会让他们对简单不过的事情失去耐心和动力,所以鼓励性的教学至关重要,通过课堂提问,创意美术活动的技巧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进行鼓励,讲解方法要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由简到繁,力求简单明了,在学前儿童回答问题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即使孩子们回答错误,也不要批评指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鲁姆斯说:“人类本性最深处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扬、钦佩和尊重。”教师在设计教学形式上,可以通过各种课堂抢答、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以儿童为中心,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获得自尊心、成就感,这样孩子才可以获得自我肯定,并得到他人的赏识,这种自信心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遇到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成功解决,成为人生赢家。

(四)多元评价,全面发展

传统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习惯性把孩子的创造技巧和作品的完整性作为评判一个作品的标杆,这样的评价体制无疑扼杀了孩子积极尝试、大胆表现的天性。所以要想提高创意美术课程的教学品质,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势在必行。学前儿童美术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摒弃成年人的评断标准,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欣赏作品。这要求美术教师正确认识学前儿童的美工作品,了解学前儿童进行创意美工是为了什么。有人说,创意美工对于学前儿童而言,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特别对于低龄幼儿信手拈来即是作品,高兴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画出来以后像什么就说是什么,根本谈不上构图。而学前儿童创意美工的魅力和灵魂也在于此,即不经意间的偶得。所以教师不用刻意要求孩子们“想好了再动手”,在评价的时候也不应该按评价艺术作品的方式去严格要求学前儿童,相反应该做的是发现小作家的作品里表达了各种情感,有没有创作性思维的闪光点。第二,评价目的多元化。对一次创意美工活动的评价,不能只是单纯的用“好不好”、“好在哪里”、“你最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这种形式来提问,这样的提问很难面向全体,美术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既要评价结果,还要评价过程,同时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利用分组和自由组合的形式,让孩子们找找自己和同伴的优点与不足,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

创意美工活动对促进学前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巨大的作用,美术教师只有用爱心多了解孩子,善于观察并分析每个孩子的特点,重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活动,才可以让创意美工得到学前儿童们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8)

[2]王彩风,庄建东.学前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9)

[3]霍力岩译.高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美)[M]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8(07)

[4]林嘉绥,李丹玲.学前儿童教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1)

[5]林静.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的主题教学研究[J]同行,2014,11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教学实践
开展球类游戏的防范措施
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教育研究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