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源头活水 建理想课堂

2019-02-20黄卓金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理想课堂数学生活化学习兴趣

黄卓金

摘 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寻觅数学,发现数学规律,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 理想课堂;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060-00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数学教学的源头活水。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可以使很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也这样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构建高效、快乐的理想课堂,教师要巧妙利用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精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经历主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在生活情境中,引入新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由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到超市购物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们回忆跟着爸爸妈妈去超市的情景,回想起付钱的工具:人民币。相机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接着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通过这样的引导,从生活实际联系到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认识数学,能够使得教学轻松愉快,进而实现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儿童是最具有丰富幻想和想象的,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充满了色彩斑斓、千奇百怪。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擅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避免成人化的说教,捕捉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生活情境。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课时,我在课始设计了一个“积木城堡”的游戏,搭积木的游戏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玩的,比较熟悉。这样就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直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探索的兴趣,增强数感。

二、在实践活动中,揭示规律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的学习都有丰富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从生活中让学生寻觅数学。这些数学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发现问题、提出猜想、科学实验、验证猜想的过程中揭示出来的,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能让学生经历同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或许更能发现并提出大胆猜测和假设。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来加以验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如在教学“认识直角”时,我们可以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尺的直角之后,让学生通过对比、猜想,提出問题“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吗?”再用三角尺的直角去验证教室里其他的直角,从而意识到“所有的直角真的一样大”。通过观察比较,让他们大胆猜测,进而提出问题,验证问题,得出结论。这是学生主动完成认识、探究以及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品尝成功的喜悦,又能够进一步感受到数字其实就来源于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善于发现,努力研究,到处都可以探究出融于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三、模拟生活情境,开展演练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需要进行演练。因此,巧设练习、能力拓展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既然生活中蕴藏着奥妙的数学知识,那么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我们就充分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快乐享受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讲台变成舞台,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这对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设计了班里同学到文具店买东西的情境。我事先给学生准备好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在讲台上摆放一个货物架,架子上堆满学生们平时所用的文具。学生们看到后,脸上立刻显露出高兴和好奇。我先教学生认识1角、2角等,让学生用这些面值的人民币来模拟买文具,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们更直观的认识这些小面值的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2元、5元。学生对于买卖文具都充满着兴趣,在买卖的过程中,也完成的非常出色。一个简单的架子、一些常见的文具就能营造出一个好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遥远,数学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能够提高学生们在平时生活中对于数学的观察能力。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活动中,只有让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数学才是活的,学生才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好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地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结合生活来设计教学内容,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能更形象化、生动化的进行教学。能够更快、更好的帮助他们学习数学、喜欢数学。如二年级在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和乘法后,设计一个“庆六一美食节”实践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用100元购买“六一”节的美食,讨论设想应考虑哪些方面,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讨起来,运用加减法和乘法的知识考虑了100元如何购买最合算,美食购买的最多等,设计出了很多方案。像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很多,如我们身上的“尺”、操场的测量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数学更加接近实际生活,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生活经验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发掘隐藏在生活中的数学,通过设置各种场景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构建高效、快乐的理想课堂。

猜你喜欢

理想课堂数学生活化学习兴趣
构建理想课堂 彰显白板魅力
“数学教学生活化”亦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原型经验应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数学生活化例谈
和谐课堂和理想课堂标准的研究
理想课堂: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从实然到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