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乔传说

2019-02-20郭胜坚

闽南风 2019年1期
关键词:艄公员外王爷

郭胜坚

美丽富饶的九龙江畔,“鱼米花果之乡”浮宫镇,有福建杨梅第一镇的美称。漳州市十大最美乡村之一——田头村便坐落其中,这里阡陌纵横,河道众多,古厝成群,风光旖旎,独具闽南水乡特色。流渡公园更是田头村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环境清雅,亭台楼榭与溪水相映成趣,微波粼粼的河面上停着一条仿古造型的流渡船,船上屹立着一尊“流渡伯”石雕,似乎在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的沧桑岁月和鲜为人知的历史。

据说很早以前,这条河的河面很宽,村民们交通往来很不方便,只能依靠船来过河。于是先人们在这里建了一个渡口,这个渡口的渡船比较特别,不是用船桨摇渡,也不是用竹竿撑渡,而是依靠一条绳子。首先要在河的两岸找两个固定点,比如大树或者石头,绑一条粗大结实的麻绳,渡船就靠在绳子的一侧,船夫站在船上,客人来了就顺着绳子把船拉到对岸,这条船就称为“流渡船”,这个摆渡的船夫就叫“流渡伯”,也是我们现在尊称的“流渡公”。当年霞圳村圳墘社郭乔远走南洋,后来发家致富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郭乔,真名郭居鼎,当地人称郭乔老。据县史记载,郭乔出生于清康熙年间,是清代漳州府海澄县五都(浮宫)人。相传,郭乔的父亲早年过世,有一姐嫁在浮宫圩(现在的浮宫镇),家中只有老母亲与其相依为命。郭乔年轻时不务正业,整日里游手好闲,嗜赌如命,把父亲留下几亩良田输了个精光,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便经常到浮宫圩姐姐家讨要些钱物来度日。

有一回临近年关,郭乔实在没钱了,便跟邻居借了点路费,前往浮宫圩姐姐家乞求接济。郭乔每次到姐姐家借钱,姐姐都是有求必应,说是借钱,其实从来都没有还过,要命的是拿到了钱后,郭乔经常在回家的半路上就赌光了。看到这个败家子弟弟又来讨钱,姐姐左右為难。不给吧,总不能看着他和老娘亲过不了年,要给吧,又担心他拿到钱又去赌,思来想去,于是心生一计,就拿出三“鄞”咸菜(鄞,闽南话咸菜的量词,因为咸菜都是用芥菜晒干腌制成的,一棵芥菜晒干后就缠绕成一扎,然后腌制,就叫一鄞咸菜),装在竹篮里交给郭乔,说姐实在没钱了,这年也过不了了,你就把这些咸菜拿回家吧,好歹凑合着过个年,姐再想想办法,等筹到钱了就给你送去。郭乔虽然不情愿,却也没办法,提着一篮咸菜一路垂头丧气地走回家。

走着走着就到了流渡口,那时候,霞圳村这边的人到浮宫赶工圩都要从这里渡船过去,每回过渡都要给“流渡伯”一点渡费。古时候有个规矩,要是坐船不给钱,就相当于现在吃“霸王餐”,那就要挨船夫的“桨垫啊头”(就是用船上用来绑船桨的木棍打头)。郭乔一心想着到姐姐家要了钱回来便有渡费了,只向邻居借了去的渡费,没了回来的渡费,没想到这回只要到了三鄞咸菜,结果便结结实实地吃了流渡伯一记“桨垫啊头”。

郭乔本是富家子弟,心性高傲,自尊心极强,如今家道中落,便受此大辱,想他堂堂七尺男儿,竟然因为没钱过渡挨了“桨垫啊头”。他越想越气,恼羞成怒,把一肚子的怒气全发在那三鄞咸菜上,一上岸,就把那个装咸菜的竹篮用力摔在岸上。这时,咸菜从竹篮里滚了出来,散开了,三个白花花的银元咣当咣当地从里面滚出来。郭乔一下子傻眼了,原来姐姐把银元藏在咸菜里面,她是担心自己半路就把钱输光了,照样没钱和老娘亲过年。郭乔羞愧难当,想想自己平日里游手好闲,嗜赌成性,让老娘亲和姐姐操碎了心,想想姐姐的良苦用心和对自己的无奈,他觉得愧对姐姐和老娘亲。郭乔托人把钱捎给老娘亲,一路沿着堤岸漫无目的地走下去,回想自己做过的种种错事,感觉自己活着实在没有意义,又有何颜面回去见自己的亲人,便起了轻生的念头。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埔里,九龙江出海口,这时,他看到了河边停着一条装饰得非常漂亮的木船,就信步走了上去,到船上一看,船上竟然有生猪生羊、有鸡鸭鱼肉、有大米和糯米做的寿龟、寿桃、发糕等等各种吃的东西,还有寿金、香烛、柴火,以及各种祭拜用品,原来这是一条“王爷船”。王爷船是闽南风俗里一种大型的祭祀用的道具,通常是做王爷醮时用的,做醮时间一般是12天。这期间家家户户要祭拜神明、要宴请客人,还要用香火钱做一条船,这条船就叫做“王爷船”,船上装满香烛、供品等各种祭祀用的东西,等祭祀期满,这条船就放入大海,任由它自己漂流,这叫“侍王”。

郭乔看到船上有这么多好吃的,就在船上藏了起来。第二天人们过来“侍王”,祭拜完毕,就把王爷船推下了水,郭乔就随王爷船漂出了大海。郭乔天天在船上胡吃海喝,也不去想这船会漂到哪里,反正这一生就这么过了,一切听天由命吧。不知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船上的东西都被他吃光了,有一天,船被风浪打翻了,船板都散开了,郭乔就抱着一片船板在海上漂来漂去,最后漂到了一座桥下,他又冷又饿昏了过去。

也是郭乔命不该绝,原来他不知不觉已经漂到了南洋。说来很巧,这天刚好当地一位大员外乘着马车要从桥上经过,那马很有灵性,到了桥头,便立起身子拼命嘶叫,死活不肯上桥。那位大员外觉得很蹊跷,便命家僮到桥下察看有啥怪异的东西。家僮到桥下一看,发现桥下有个人,衣衫褴褛,分明是个乞丐,早已昏死过去,就上来报告员外。员外心想马都不敢从他身上经过,桥下这人肯定是个大人物,一定是个大富大贵之人,不可怠慢,于是马上派人把他救上岸带回了家。

到了家里,给他灌了几口姜汤,郭乔慢慢醒了过来,休养几天后,郭乔也就能下地了,家僮把他打理干净,换上衣裳,员外一看大喜过望,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于是就把他留在家里。过了一段时间,员外让郭乔给家里帮忙打点一些生意,郭乔竟然做得井井有条,顺顺当当的。郭乔越做越上心,大员外也越看越喜欢,恰好家中有女初长成,就把郭乔招为女婿,并把家中一些生意交给他经营。郭乔本性聪明,加上有岳父指点,慢慢地,郭乔在南洋的生意场上做得风生水起,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把岳父的一片家业发扬光大,成了当地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发家后的郭乔时时思念着家乡的老娘亲和姐姐,时常寄钱回来,并捐助家乡建设,先后捐助过角美龙池岩寺和青礁慈济东宫的重建;为方便人们来往南溪,在浮宫设义渡;为防浮宫决岸,他捐资千金兴筑海岸……

郭乔日思夜想着浮宫他的家乡,整日唉声叹气,三餐无味,寝夜无眠,日渐憔悴。夫人看在眼里甚是心疼,问他有何忧虑,于是郭乔就把他思念亲人,想回浮宫老家的想法,告诉了夫人。夫人十分贤惠,非常赞成他的想法,于是二人就去请求父母的同意,老丈人倒也通情达理,答应让他们回浮宫老家。

老丈人认为郭乔是坐船来的,他既然懂得怎么来就应该懂得怎么回去。于是,临行老丈人还特地安排了十三船的黑金让郭乔带回来,并准备很多好吃的东西,还有当地有名的饼干(番仔饼)让他们带到船上当干粮。

殊不知郭乔是坐王爷船顺水漂来的,并不知道航海线路,古时行船靠的是罗盘,于是当艄公问他要“吃什么”( 字向)(意思是船要走什么路线,朝哪个方向行驶),他看到船上有饼,顺口就说吃饼,闽南话“饼”跟天干中的“丙”同音,于是艄公就按“丙”的航向走;船行驶了一段时间,艄公再问航向要“吃”什么?这时整块的饼都吃完了,郭乔正在吃那些破掉的半块半块的饼,于是就说吃饼“柄”,又正好跟“丙寅”谐音,于是船就按“丙寅”方向行驶;又行驶了一段时间,艄公又问“吃”什么,这时郭乔正在吃剩下的饼屑,正好又跟 “丙戊”同音,于是艄公又朝着“丙戊”方向行驶;到后来艄公又来问吃什么的時候,船上已经只剩下饼的那些碎末了,于是郭乔就说饼“幼”,正好又跟“丙酉”同音,艄公又朝着“丙酉”方向航行,郭乔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又仿佛有神助一般离奇地回到了浮宫老家,十三条船就唯独他所坐的那条船安全抵达,不能不说是吉人天相。

回到家乡的郭乔铺桥造路,捐设义渡,兴筑海岸,兴建码头,造福乡里,死后被厚葬于他的出生地——浮宫镇霞圳村圳墘社的田里,并于清雍正九年被祀于漳州府乡贤祠。

郭乔大墓建造时间耗时十九年,当地人称它为“石马石羊”,因为大墓两侧各有一对石马石羊石虎,一只只栩栩如生,呈对称排列。大墓正前方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石牌坊由四根石柱组成,十分肃穆庄严,石柱上有四只精美的小石狮,形态各异,雕工精致。石柱正反面刻有楹联和印章,其中一副是时任福建巡抚、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副都御史朱纲所题。

也许郭乔的发家史有太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令人将信将疑,然而他的乐善好施、造福乡里的义举却是有证可考的,他的美名在闽南一带代代相传,丰富着流渡公园的灿烂历史。

猜你喜欢

艄公员外王爷
民间传说
王爷,请矜持
寻短见的少妇
渡口的歌声
最后的老艄公
牡丹花的启示
和王爷換礼物
智娶公主
名画悬案
“员外”指的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