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萼园笛韵出灵府

2019-02-20李然

闽南风 2019年1期

李然

若论当今吾诏诸多书画家中,画得最快乐活得最快乐者,无疑当推萼园陈雁洲先生也。诚如清人张潮所言:“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美之艺术及快乐既是雁洲人生价值取向,抑或可作为对雁洲性情与生活之描绘。

历经百年风霜,依然可辨昔日荣耀的萼园,但见花前月下,篁影斑驳,庭中有苏子美所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之乐。四三良朋艺友,相聚于斯饮酒品茶,谈天说地,总是欢声笑语,春风满座,吾辈侧身其间,澡雪心灵,疲乏之精神得以修养,乐莫大焉。雁洲阅历丰富,却心无挂碍,灵魂轻松,不失赤子之心,他博闻强记,颇具真性情,谈锋甚健,尤其善于“說古”,讲本邦掌故绘声绘色,说逸事黄段幽默风趣,关键情节,七十老翁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常显复归于婴儿之态。观其现场作画,更能感受到他“依于仁,游于艺”的洒脱和心手双畅的从容。邑中诗人许沙洛赠诗:“意与浮云同淡泊,心将香雪共晶莹。”赞许颇高,可窥其心迹。其外曾祖谢锡铭撰书联语:“饲鹤调琴止谈风月,养鱼种竹不问春秋。”更是雁洲晚年闲适而快乐生活之写照。

陈雁洲世代书香,家学渊源,原名陈雁球,又名雁舟、岸舟,承先祖室名曰萼园,街坊邻居、同道师友皆尊称球哥。祖父陈熙台是前清举人,尝任诏安县知事,也是尝任贵州知州的名宿谢锡铭的东床,由潮州状元吴殿邦题匾的萼园便是他所营造。从萼园的建筑布局、艺术设计,人们依稀可以想象彼时萼园谈笑有鸿儒的景象。雁洲出生于1941年7月,时值日寇入侵诏安,陈家逃难乡下,至军寮村时,遭遇日军飞机低空袭击,虽未中弹,胆小的陈举人却被敌机轰鸣声所吓死,自此家道中落。此国仇家恨,性格耿介的雁洲铭记于心,成为日后他坚决不卖画于日本人的原由。陈老尊翁柳晴先生幼承庭训,稍通诗文,擅长丹青,文雅风流,为吾诏民国年间四公子之一。按照传统的“易子而教”方式,让雁洲向同邑名画家沈汉桢学画。雁洲自幼聪颖,颇有艺术天份,小学毕业后因家庭成份而辍学,但潜心绘事,研习书法,冥心妙悟,画艺日进,深受汉桢先生赏识,并以骐骥千里视之。学画其间,他阅览大量诗词,通晓音律,提高文学修养。吾诏名学者吴秋山、谢继东,画家沈荣添、高继文都是萼园姻亲,经常出入萼园,亦使雁洲耳提面命,备受熏陶。时吾诏文士西园雅集之事,必有青年才俊之雁洲活跃其中,堪受长者褒爱。吟哦其旧作《满庭芳?中秋奉和沙洛师原韵》,风华溢彩令人激赏不已,词云:“晓色云开,天随人意,喜见十六光明。长空仰望,北斗自纵横。银汉迢迢暗度,人悄悄,冷月无声。同烹茗,幽篁影里,夜静露华清。春风何处觅,谆谆教诲,铭记师情。愿园林汀水,永结诗盟。料得来年景美,逢佳节,再把壶倾。揽明月,乘槎携手,欢聚话长更。”

“戏中有画,画中有戏。”雁洲早年在县潮剧团供职,以其一技之长专画幻灯,业余潜心绘事,职业的影响也使他的书画有了雅俗共赏的特征。退休赋闲后,他矢志书画,朝夕浸淫艺术之中,老而弥壮,迸发出蓬勃的创作激情,因其积学真才,多次参与展评,赞誉颇多,成为福建省美协、书协的“双料会员”,诏安书画院特邀画师。他的书法古拙中自有锋棱,放笔直书,心无滞碍,笔酣墨舞,能见性情。赵孟頫题《枯木竹石图》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书画同源,笔墨相通。雁洲以书入画,尤善画梅兰菊竹四君子,他画梅花能得其疏影之姿,蕴其暗香之妙;画兰草能摄其佳人芳魂,传其王者神韵;画秋菊能现其金蕊流霞,葆其超然气质;画丛竹更是水墨潇洒,深浅浓淡隐现井然,益见其虚怀寂静、高风亮节之品格。

昔时有人尝言:喜气画兰,怒气画竹。此说谬矣!雁洲尤喜画竹,有“闽南竹圣”之誉。余多年观陈老画竹,丛篁一枝,出之灵府,笛韵清奇,不随流俗,从未见其有何“怒气”可言,而只见其胸有成竹,淡定潇洒之逸兴也。陈老在《画竹随感》一文中称“画家必须具有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感情,发现大自然的美,挖掘生活中的情,表现胸中的意,融成流露笔墨的韵。当自然景物随着创作的激情跃然纸上时,真是其乐无穷呵!”陈老虽肩任一家老少生活,退休金微薄,常以书画博些润资,以贴补家用之困乏。但因其重面子而少功利,性率真而拙算计,多有贱卖滥送之嫌。至于友人索画,更是有求必应,自引为“人乐我乐之人间难得之友情之乐也”。

雁洲为人热情,交友广泛,夜夜有小酒微酣,三天两回“潇洒潇洒”。他精力充沛,激情永葆,老夫常发少年狂,三更半夜愈常出门酬酢。前年冬夜,雁洲欲将出门,夫人相视而笑,问曰:“吾夫年齿几何?”对曰:“友情如海,然诺如山也。”此类逸闻甚多,不一而足。每逢艺友雅集,勿论公务私邀,雁洲定欣然而往,不吝笔墨,尽情挥洒,佳作迭出,令宾友皆大欢喜。余书写率陋,雁洲爱屋及乌,偶也携我涂鸦于佳构,虽有附骥之虞,我心戚戚,唯墨缘弥足珍贵也。余曾为雁洲作藏头联曰:“雁落知秋晚,舟移识笠翁。”雁洲以为多有暮气,工整而欠熨贴也。后观容光焕发、胸襟开阔之雁洲,复改为“岸上多翠竹,舟中沐清风。”并款于画竹佳作,以祈其如修竹之茂,年年好节节高也。

行文至此,忆起昔日雁洲旧作《减字花木兰?咏竹》:“清风无力,寒碧萧萧声入室。月透新枝,疏影横斜铺半池。凌云气质,淡泊情怀尤自得。笛韵清奇,坚直何曾草木知。”雁洲自况,有几多人识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