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频博客在两会报道中应用的优势探析

2019-02-20王晓丽

视听 2019年7期
关键词:制作者博客新闻报道

□王晓丽

一、视频博客

视频博客简称Vlog,是指以个人为主体,采用视频形式代替传统博客的文字和图片,与音频相结合进行剪辑,对生活进行记录的视频,短则几十秒,长则十几分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与网友共享。视频博客的涉猎范围很广,可以是对参加大型活动的记录,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琐事的集合。Vlog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旅游、聊天、时尚美妆、美食、生活事件。视频博客最早起源于YouTube视频平台,2012年,YouTube 上出现了第一条视频博客,而制作视频博客的人被称为Vlogger。

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视频博客在国内逐渐升温。据百度指数显示,以“Vlog”作为关键词的搜索量呈上涨趋势,10月份时增长迅速。而Vlog 的资讯指数也从10月份开始增长,在11月06日达到280,539 条。B 站作为国内最主要的视频博客平台,2018年Vlog 投稿数比2017年增长了16 倍,播放量增长了18 倍。日更新量上千,单条视频点击量可达百万。新浪微博平台上#Vlog#话题在2019年初讨论量达169 万、阅读量达24 亿,其中大量明星制作内容持久占据热门位置。

短视频行业不断发展而接近饱和状态,出现了同质化等系列问题,已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内容诉求,在这一情况下,Vlog 作为短视频“内容升级”的新形式,受到行业的追捧和受众的喜爱。

二、视频博客的优势

(一)慢节奏、去表演化

视频博客(Vlog)的出现,弥补了短视频在传播内容上存在的许多问题。在短视频中制作者多苦于受到15 秒的时间限制,无法增加内容含量及其深度,而Vlog 突破了视频长度问题,可以让制作者充分发挥其创意进行创作。短视频的创作黄金法则是在三秒内抓住受众的眼球,这就需要视频节奏快,而且博人眼球,但视频博客大多不受时长限制,且选题是对个人生活进行展示,因此其节奏较慢,能够满足受众在快节奏生活下的“慢需求”,也能够有效缓解受众在快节奏生活下内心的焦虑与孤独。

Vlog 主要是以制作者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记录真实生活或者表达某些观点的视频,它的真实内容与目前短视频内容存在的表演痕迹严重形成鲜明对比,更具有真实性、生活化、非表演的特点。其次,在Vlog 的制作中,制作者对录像原始素材进行创意剪辑,在视频内容中加入旁白或者文字、图片,采用快进或者其他特效,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和可看性,对受众的吸引力更高。

(二)平台扶持创作

视频博客优质的内容,是其传播效果较好的一大原因,其次则来自于各社交平台对这种视频制作形式的扶持。2018年底,微博改版后开设Vlog 板块、设立Vlog 学院、实行Vlogger 扶持计划和明星制片人微计划;哔哩哔哩开展了“30 天 Vlog 挑战”活动;腾讯推出以“Vlog+Vstory”内容革新的yoo 视频。除此之外,一系列以Vlog 制作为核心的制作软件,如VUE、小影等的不断出现,为视频博客创作也提供了条件。

三、视频博客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视频博客在2019年的两会中被多家媒体利用进行新闻报道,吸引了受众注意力,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如CHINA DAILY 的微信公众号在3月5日到16日,推出了《那些表面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人,他们背后到底有多努力啊!》等5 篇报道两会的《小姐姐两会初体验》系列Vlog,报道形式清新,节奏明快,受到了受众的好评。

央视网也在两会期间推出《央视女记者拍摄Vlog 记录两会》等多部“VR VLOG”,其内容生动有趣,从现场记者角度出发,呈现会场状况、采访实录,为受众提供关于两会台前幕后的信息。《湖北日报》推出《楚楚说两会:生态文明,湖北这样建设!》,《扬子晚报》推出《江苏好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欧阳华: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先管好“水缸”》等Vlog。江苏广电总台的《两会Vlog》系列,每天向受众推送视频,单条点击量已破百万;浙江广电集团《“两会”Vlog》以30 秒竖视频的形式,记录“两会现场”“代表委员金句”等。

四、利用视频博客进行新闻报道的优势

(一)增强新闻真实感

在以Vlog 为形式的新闻报道中,拍摄方式大都是新闻记者以个人身份带领镜头,向受众介绍会场状况,介绍会议进展,进行采访活动。具有真实记录属性的Vlog,强调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对新闻现场进行记录和报道,不论是制作者还是受众,都能感受到较大的真实感,这也迎合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需求。

这种真实感很大一部分是由视频博客本身的拍摄方式带来的。在Vlog 的制作中,由拍摄者本人入镜,利用摄像机与观看者进行眼光、动作、语言上的互动,构成了一种所谓的“伪社会关系”,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如同与拍摄者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形成了一种虚拟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真实感。

其次,虽然Vlog 作品也是社交媒体时代用户的一种自我呈现和表演的行为,这种表演的形成多是来自于他人对自我的期待,客我大于主我。用户在拍摄中的自我呈现则偏向于一种对自我的真实认知与表达,主我大于客我,是一种向虚假表演进行真实对抗的体现。

(二)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

Vlog 这种新形式重点在于活泼,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不仅可以通过创新选题来增加内容的吸引力,而且可以通过灵活剪辑来增强趣味性,营造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引导受众,特别是年轻群体对于时政新闻的关注。

首先,Vlog 利用了记者视角并改变采访角度,对两会的一些“以往不为人知的内容”进行报道,如两会记者报道新闻的环境、如何跟采访对象沟通等,个性化的内容能够增加吸引力。如果按照传统的新闻报道角度来拍摄新闻,容易产生与其他媒体相同的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自然不足。其次,在Vlog 新闻报道进行剪辑的时候,与传统的媒体视频报道的区别在于方式灵活,不仅可以使用配乐,而且可以加花样字幕,更多地尝试用生活化、个性化、趣味化的语言来进行新闻报道,也更能吸引受众。再次,UGC+PUGC 的生产模式也能够吸引受众主动参与。如人民网今年推出的《两会夜归人VLOG》就采用了这个内容生产模式,在记者报道的同时也给予普通群众话语权,人民网人民视频、人民网移动中心联合腾讯新闻、新浪微博、微视APP、bilibili 等平台举行“寻找夜归人”活动,面向全国征集与2019 全国两会相关的VLOG 短视频,吸引了众多媒体人士和网民的参与。

(三)增强媒体的亲和力

我国的主流媒体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稳重的语言风格,而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群体多为年轻人,带有浓烈宣传色彩的语言风格往往难以获得他们的喜爱,信息很难达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近年来有所改观的方式是利用动画或者H5 等形式来呈现,但面对要求个性化的年轻受众群体则缺少吸引力和亲和力。但采用Vlog的形式来报道时政新闻时,不仅可以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报道,而且可以利用这种趣味性的方式来呈现幕后的工作,能够改变在时政新闻报道上言语死板的问题;另外在拍摄过程中,拍摄镜头较为自然和生活化,改变记者以往的高高在上的形象,采用的语言也较为年轻化和网络化,能够看到记者在镜头前聊全国两会着装、采访秘籍等趣味话题,能够降低时政新闻的严肃性,吸引年轻受众,进而改变年轻化的受众对于媒体讲空话、套话的刻板印象,增加媒体的亲和力。Vlogger 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这种人格化的塑造往往是通过拍摄视频所选择的题材、使用的语言、叙事方式等要素来完成的,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也可以借助Vlog 等其他新的新闻报道形式来塑造自身形象,不断增强亲和力,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对其公信力的塑造也十分有利。

猜你喜欢

制作者博客新闻报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卷雪茄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网络表情包的版权保护研究
纪录片伦理问题的几个维度
古人怎样制作瓷器
博客天下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