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下的成功,女性主义的进步
——《延禧攻略》《如懿传》的对比分析

2019-02-20刘杰

视听 2019年7期
关键词:延禧攻略宫斗剧宫斗

□刘杰

2004年,一部TVB 电视剧《金枝欲孽》横空出世,引起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宫斗剧热潮,但《人民日报》也很快发文,称这些宫斗剧为“迎合低俗市场,糟蹋历史,无益于人心,无益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垃圾”。2011年,宫斗题材电视剧被禁止在黄金档播出,宫斗剧也因此开始走下坡路,井喷的状态得到遏制,但宫斗剧的火爆却不禁引人深思。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群在史书中记载不多的女性群体,却成了宫廷剧塑造形象的主要来源,反映出了当下男性地位和女性地位的微妙变化。然而以《甄嬛传》《芈月传》两部剧为例来看,甄嬛和芈月终究是没有跳脱出对男性的依附,看似走到了权力的最高点,其实仍旧是男权社会中的牺牲品,她们要的始终都没有得到,自己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尊重,追根究底还是对女性的一场贬损和否定,她们二人最终沦为传承权力给男性的过渡体。而2018年相继出现的两部宫斗剧《延禧攻略》《如懿传》也再次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时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其成功实现了多种“平衡”,迎合了时代的潮流,也体现了之前宫斗剧中没有的女性主体意识的极大进步。两部风格迥然不同的宫斗剧,在同质化的内容、相近的播出时间影响下,却仍然能获得成功。对这两部剧进行分析,对今后的宫斗剧乃至女性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如何更好地发展与呈现都能带来很好的启发,有利于推动社会性别平等的进程和引发女性的自我反思。

一、《延禧攻略》《如懿传》中体现的女性主义的进步之处

宫廷剧的发展从皇帝、大臣等男性掌权者的经天纬地转移到了后宫女性的权术之争,近些年的大女主戏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个女性形象走上巅峰,看似掌握了至高权力,实则仍然是在效忠父权制社会,成为权力交接的一个过渡器皿而已。“女性即使获得了所谓的主体地位,作为行为主体的女性,在作出行为选择时仍然不能逃脱男性话语的控制。”宫斗剧的盛行,仿佛是为女性争了一口气,看到女主登上宝座,女性们从而获得了一种补偿式的安慰。近些年出现的《甄嬛传》《芈月传》,虽说男权绝对至上的地位有所动摇,女性似乎得到了主体的地位,但是这其中夹杂了太多的男性的支持,每一次苦难几乎都借助男性的帮助才得已度过,女性仍然是被安排的,男性角色只是退居幕后而已。在《延禧攻略》《如懿传》中,我们看到了改变,也看到了进步。

(一)《延禧攻略》《如懿传》两剧的主配角形象分析

1.主角形象分析

(1)魏璎珞

她身份低微,为了报仇而进宫,是有勇有谋的胜利者,一改以往宫斗剧中非黑即白的脸谱式的女性形象,更为综合和立体,本性不坏,却自带腹黑体质,嫉恶如仇,有仇必报。首先在这点上就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以往的宫斗剧要么是一开始就已经确定好各个角色的定位,好的好到底,坏的坏到底,要不就是黑白转换,各种缘由之下蜕变成另一个性格。一些孩子,还有一些年纪大的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甚至不记人物姓名,直接介绍角色:“这个人是好的,那个人是坏的”,这无非是脸谱化人物所带来的弊端,角色形象简单,难以呈现人性真实的一面。而魏璎珞一改以往的刻板形象,以一个十分接近女强人的女性形象出现,这不仅是宫斗剧塑造角色的进步,也是女性主义的极大进步。

魏璎珞直率勇敢,敢于为自己寻找机遇,尽可能地依靠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等待男性主体的拯救。剧中魏璎珞被发配到圆明园,为了为皇后报仇,不等富察傅恒立下了战功再回来救她,而是自己使用计谋回宫,展现一个独立独特的女性形象,而不是依附于男性的客体。“女人受到接受被保护角色所带来的种种显而易见的好处诱惑——这比自己承担生活中的责任要轻松多了。”魏璎珞依靠自己,打破了女性的被拯救地位的固化状态,甚至不是利用皇帝,而是利用了处于后宫女性权利巅峰的太后,解决自身的困境,让皇帝因为孝悌之道甚至无法拒绝,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皇权在剧中的第一次无可奈何出现了。

魏璎珞运用自己的才智,将皇帝玩弄于鼓掌之中,甚至变成了一个被牵着鼻子走的暖男形象,被褪去睿智、冷酷标签的皇权形象也被网友戏称“大猪蹄子”,然而魏璎珞却从未真心爱过皇帝,皇帝却心甘情愿为之付出,对她视若珍宝,无疑魏璎珞这一主角形象彻底颠覆了以往宫斗剧的情节设置,甚至一反现代影视剧中的常见套路。男性主体,至高无上的皇帝却成为了值得大家同情和调笑的对象,这同样彰显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建构了一种新型的宫斗剧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2)如懿

她是贴合现代女性真实处境的形象,因此如懿的形象在电视剧播出后的很长时间都是被质疑的,观众“怒其不争”。如懿从跟随弘历就开始被不断针锋相对,从太后,到皇后,到贵妃,甚至低位分嫔妃都暗害她,她只知道自保,甚至无法自保,需要姐妹海兰的一次次营救,也没有黑化,没有像甄嬛、芈月被磨难洗礼而逐步变得心机深重,而是保有一丝本心,只求善恶有报,生死无冤,只为那一句:“对皇上从未有过谋求算计”,展示了一个为爱固守,只求与心爱之人心意相通、彼此理解的女性形象,是对现代金钱至上的婚恋观的极大嘲讽,也是在号召婚恋回归情感本身。因而这一形象在一开始难免不被受众所接受,会被称为是做作的“白莲花”。然而87 集的剧情走下来,如懿的形象才彻底被大家接受。中国人好喜乐团圆,然而这部剧的悲剧结尾给了所有人以反思,美好的东西一步步被撕裂,就是悲剧最大的特性,也会引发人们的自我反思,从而促进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如懿这一角色的进步还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与她的姑母乌拉那拉氏宜修的区别,她的姑母为了爱,为了权位而作恶,变得狠毒,为错误的价值观披上了冠冕堂皇的外衣,而如懿的形象改变无疑是宫斗题材电视剧被限制之后的一次自我反思与进步。

剧中如懿并没有因为孩子而停留脚步,心死之后,断发为祭,即使皇帝主动求和也是不再接受。花开花落自有时,毅然撇清与宫廷、与皇帝的一切关系,主体意识强烈而且完整,也是这一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

2.配角形象分析

《延禧攻略》在配角的人物塑造上明显不如《如懿传》。《如懿传》中不仅仅有如懿一枝独秀,还有容妃和颖妃也十分独特和具有进步性,容妃并不喜爱皇帝,进宫后,对皇帝冷言冷语,没有好脸色,反而受到皇帝宠爱,其他妃子也对其无可奈何,虽然她是因为美貌和皇帝的征服欲而受重视,仍然屈服于男性的话语权之下,但却是明着表达了对皇权的蔑视与不服,对生死荣辱毫不在乎,使得皇帝毫无办法。

还有一个角色颖妃,懂得借势,深知自己有蒙古的支持,在后宫中也不卑不亢,即便是面对皇贵妃,也是毫不低头,也表明女性应该自强,懂得多方面支撑自己,从而获得话语权,而不是仅仅依靠依附男性得到所谓的成功。宫斗剧中的起起落落也是在警醒受众,要懂得自我强大,对现代社会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映射的意义。“虽然现代女性声称要求男女平等,要求提高自己的地位,争取话语权,但是她们的行为却透露了她们的内心希望有这种隐性的不平等。”而颖妃的出现,也是在传达一个信号:只要自己足够强大,去往任何环境,都会被尊重。

(二)两剧情节设置的进步之处

以往的宫斗剧中,也会有性格豪爽、大大咧咧的女性形象出现,但是遇到爱情,难免还是变得小鸟依人,失去主见,处于被动的地位。《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却突破了男女角色的定位,主动出击,撩拨富察傅恒,甚至最后同样对待皇帝,步步为营,不断逼近,反而富察傅恒这样一个男性形象变得害羞、扭捏和拘谨,皇帝也是变得窘迫,毫无办法。网友戏称魏璎珞为“魏姐”。这是宫斗剧中情节设置的一次大反转,为魏璎珞先进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奠定剧情基础。《如懿传》在情节设置上也一改从前,舍弃了女主从弱到强、步步为营、逐渐成长的惯有路数,选取了本就出生于名门望族的如懿,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出发:出身显赫、书画皆通、开局位分就已到妃位的女子如何在后宫生存,也使得其和同样出生于乌拉那拉氏的姑母宜修产生对比,更妙的是这部剧描述的感情线是从深情到无情,一反以往宫斗剧的无情到有情。谁曾想年少情深,也会走到两眼相厌的一天,这种错过更让人唏嘘不已,也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思想独立、毅然决然、唯将情分尽到底、无所谓名利的女性形象,就连太后也感叹自己与如懿哪个是真自在了呢?这样的情节设置使如懿的角色变得超然脱俗,而观众一开始因为情节而不理解,也是因为太像生活中的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很多时候遇到磨难,也是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在电视剧中问题同样没有得到解决时,人们就会变得不满。然而情节一步步推动,人们也逐渐对角色产生认同,产生共鸣,也就有了对如懿的理解和对自己的反思,这也是《如懿传》的高级之处。整部剧中如懿磨难不断,然而哭的次数却不多,很多现代影视剧中声嘶力竭的哭泣已经无法动人,平淡的沉默、无语凝噎的无奈更贴合真实,艺术并不一定高于现实,有时只是现实的另一种反映。

二、多种“平衡下”造就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的不同成功

(一)后现代解构与历史真实的平衡

《延禧攻略》在剧名上就采用了现代的用词——“攻略”,其实也是在告诉大家这部剧的戏说成分。攻略二字也展现了对传统宫斗戏的解构,为剧中主角的现代思想和做法做了最早的铺垫。当然,这样会使得这部剧再次陷入之前对于宫廷剧戏说成分过多的批评中去,但适度的戏说或许更能增加它的观赏性,而蓄意的歪曲历史和传播不正确价值观的戏说是应该被明令禁止的。

《如懿传》也从名字开始进行了戏说,如懿的原型是辉发那拉氏,剧中取名如懿,因为这个“懿”字所表达的是一生一次心意动,成为贯穿全剧的一条线索,这样的更改不得不说是十分巧妙的。历史上的辉发那拉氏被立后到被收回册宝的历史真相并不明确,剧中对其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和演绎,解开了后宫迷局的一角面纱,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

虽然两部剧都不是完全还原历史真实,但大部分内容都是大家可以查证的,并非像之前的一些宫斗剧凭空捏造。两部剧的剧组都花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去翻阅史料,《如懿传》的皇后朝服、《延禧攻略》的高贵妃的戏服都可以称得上是一比一还原而来的,在妆容上《延禧攻略》还原度更高,而《如懿传》在道具上更是做得令人称叹,无不诠释了我国乾隆年间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二)对想象现实与真实现实的不同认可

《延禧攻略》中魏璎珞一路无坚不摧,过关斩将,使得这部剧也被称为“爽剧”,实现了一种超越了现实的“现实”:不可能真实发生,却十分贴近现代人的想象中的现实。这就实现了一种平衡,“大众渴求什么,艺术里就会相应地传达什么。”随着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在意自我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看到剧中的魏璎珞获得一次次成功后,大家会把自己带入角色,以求在角色中实现现实中的不满、愤怒、委屈等情绪的发泄。而《如懿传》中的如懿,一路走来,不争不抢,一路被暗害着,虽然也一次次挣扎着走出来了,但每一次都付出了很多代价,自己深陷痛苦中,同时也少不了姐妹海兰的帮助。和魏璎珞的一枝独秀十分不同,如懿的每一步走得都很难,观众们一度要弃剧,怒骂如懿是白莲花的俗套女主,但是越往后才发现这是导演所塑造的真实的现代女性的形象。现实生活中的很多误会,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甚至最后死无对证。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如同如懿一样,将委屈收起,但无疑人们所生气的就是自己现实中的委屈出现在虚拟的电视剧中还无法得到解决,但是越往后看就越会理解,也越能接受。这是《如懿传》的评分最后要比《延禧攻略》略高的重要原因。两部剧其实都做到了现实与艺术的平衡,只不过是满足了受众的不同心理:一个是顺从受众想象,提供满足感后的认可;一个是真实展现,无可奈何,对同样命运和选择的认同。但无疑,两部剧都获得了成功。

(三)政策导向与艺术创作的和谐统一

在当今国家加强非遗文化保护、强调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重视文化传承无疑是顺应潮流之举。《延禧攻略》还因此受到《人民日报》的表扬:“该剧服化道精美,昆曲、刺绣、打铁花、缂丝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剧中有所展现,努力做到情节中有文化,文化中有情节。”而《如懿传》中的点翠、云锦、西阵织、皇后的朝服打造等,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并且两部剧都不再是只揭露后宫各种各样的阴暗面。《延禧攻略》向我们展示了底层人物的奋斗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强调可以聪明懂谋略,但是却不能去害人。《如懿传》展现的是女子在后宫浊流中,一路走来,仍能保留本心,只为一个“一生一次心意动”,只求善恶有报,生死无冤,如懿对于真挚爱情的追求、对功利的淡泊,对现代的功利主义思想是一个很大的抨击,引发了人们的反思。因此无论是《延禧攻略》还是《如懿传》,都更加符合主流的文化需求,也改变了宫斗剧“糟蹋历史,无益于人心”的说法,摆脱了宫斗剧存在不良社会导向的问题,完成了电视艺术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

(四)娱乐需求与艺术审美的平衡

无论是《延禧攻略》还是《如懿传》都在剧本开发和服化道上良苦用心,使得作品具有了文化底蕴;对于人物的塑造上也是有血有肉,各自有各自行事的合理动机和分支故事,人物更加立体;情节设置上,实现了与受众的内心贴合、与现实社会的贴合,这就让电视剧作品不仅仅是用于娱乐,还被用于戏曲等非遗的碎片化传承,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宣泄情绪,反思现实,做到了娱乐性与艺术性的兼容。当然作为电视剧,它还是主要供大家日常消遣的,不能完全视其为艺术作品。《延禧攻略》中还是存在“专一帅气家世好”的富察傅恒和莫名其妙爱上魏璎珞的皇上,《如懿传》中也是有一堆无脑乱斗的女人们,给女性们营造了一种“爱情童话”氛围,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从叙事层面上来说,需要这样的角色出现,来保证电视剧的可看性和娱乐性。

三、对于未来宫斗剧发展和女性形象塑造的建议

通过对《延禧攻略》《如懿传》两部剧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部剧之所以能够成功,是有着一定的原因的。影视作品对现代受众的影响巨大,宫斗剧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结合上文对于两部热播的宫斗剧的分析和得到的启发提出一些建议是有必要的,有利于之后宫斗剧的发展,体现更多男女平等的诉求,促进女性主义的进步。

(一)影视作品应该努力做到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平衡,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迎合低俗趣味

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影视作品的成功已经不再简单,其中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平衡,而不是仅仅追求一个方面的凸显,应努力实现娱乐需求与艺术审美的平衡,实现艺术创作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尤其是近年来日渐兴起的网络剧,更应该努力去除自身低俗化的标签,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正能量,呈现出真正优秀的作品,而不是为了商业利益,刻意去迎合低俗的恶趣味,而不考虑自身的社会影响。

(二)弘扬传统文化,为影视剧注入文化内涵,提升影视剧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在提倡文化强国、重视非遗的时代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与影视剧相结合,不仅能使作品本身得以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使影视作品层次得以提升,同时也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一种全新的路径。利用新的媒介形式进行传播比之前仅仅使用课本学习背诵要好很多,或者说更适应当下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通俗化的大众传播,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影响。如《女医明妃传》,一部宫廷剧却让很多人了解了一些中药知识;再比如韩国的《大长今》,宫廷剧中渗透了韩国的饮食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价值。

(三)改变脸谱式的人物形象塑造,呈现多面、立体、独特的人物形象,努力做到故事情节的多线交叉

以往宫斗剧中,人物形象过于刻板,甚至人物性格从头到尾毫无变化,最后以统一的、意料之中的结局收尾,让受众对一些影视剧大失所望。因此,应该做到不论主角配角都应该鲜活立体,有自己行为的合理的心理动机和各自的背后故事作为人物的支撑,情节上也应该多线发展。如《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和富察傅恒,富察皇后和皇帝,海兰察与明玉,多组“CP”都受到大家的喜爱,做到了人人都是一段故事的主角。

(四)真正尊重女性,不为了迎合男性审美而影响角色定位

很多的宫斗剧无异于一场游戏,一场女性之间的“疯狂大乱斗”,毫无深度和意义可言。其中女性角色单纯地像被关在斗兽场中被男性观赏的动物,有些女性角色看似最终走向了巅峰之位,但仍然只是身处牢笼之中的所谓胜利。以男性视角去看这样的宫斗剧,反而会觉得有趣好玩,而不是反思。勾心斗角、波诡云谲的故事情节也会为其带来极大的关注度,也就造成了宫斗剧之前被限制的局面。应该真正去塑造一些具有自我独立人格意识的、更加贴合现实的女性形象,能够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和女性的自我反思,而不是依照男性的观看兴趣去定位角色。

(五)影视内容创作时对于女性形象建构和表现的观照

《如懿传》让大家惊喜的还有一点就是对于原小说的改编。小说中如懿死后,依靠海兰,如懿的冤屈最后才得以洗清。而电视剧中如懿自己运筹帷幄,为自己洗去冤屈,为受害者报仇,说明她不是毫无手段,而是不屑去争,以及她在洗去冤屈后还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拒绝了皇帝的挽回,抹去了自己和后宫有关的一切,无异于现代女性的离婚,但在那个时代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一女性角色的出现让很多人震惊和泪目,也是对现代女性的一种鼓舞,这样的行为就是放在现代也是不太多见的。这就可以看出制作方的良苦用心和对女性的真正尊重,女性角色具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和选择权。

四、结语

《延禧攻略》《如懿传》在几乎“同质化”的内容下得以成功,来源于多种“平衡”条件的共同推动,其中也体现了很多女性主义的进步之处。而传统文化和非遗元素的注入,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对比以往宫斗剧的不足,得以展望未来宫斗剧的发展和女性形象的塑造。现代受众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影视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只有努力贴近受众的生活现实,紧跟时代步伐,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才能获得成功。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更应该创新,塑造真正独立、有自我主体意识的形象,而不是虚构出假象化的男女平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宫斗剧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性别平等进程的加速。

猜你喜欢

延禧攻略宫斗剧宫斗
宫斗剧“泛滥成灾”了吗?
宫斗剧被批影响负面
宫斗剧风靡映射了什么
宫斗剧重度中毒
《延禧攻略》爆红背后:进击的“于正成功学”
《延禧攻略》于正要靠“黑莲花”洗白? 还是逃不过下饭剧的命运
《延禧攻略》开播发布会 聂远揭佘诗曼“心机”
女性题材宫斗剧热播原因探析
于正新剧《延禧攻略》开机
美国军情系统闹“宫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