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模式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价值研究

2019-02-20唐丽燕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下肢静脉

唐丽燕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临床研究[1]指出,在下肢骨折术中进行综合护理模式干预临床可取得显著效果,使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1]。因此,结合临床护理围绕上述理论进行研究,现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2014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18例,按不同时间分段法分为A组和B组。A组为2014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59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28例,年龄22岁-68岁,平均(45.5±1.3)岁;B组为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59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29例,年龄21岁-68岁,平均(45.6±1.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A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对患者下肢骨折情况进行观察,实施手术前对患者血脂血糖及凝血功能进行观察,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患者术后DVT发生风险;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交互关系,将治疗方案告知患者,协助其建立良好治愈信心;同时,护理人员于患者术后给予饮食干预计划,确保每日正常营养供需,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术后密切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下肢皮肤颜色、疼痛感,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术后尽可能避免选择下肢静脉输液,药物应避免选择易对静脉造成刺激的药物,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尽可能抬高患者下肢,辅助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DVT风险。B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检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心理护理、输液药物预防、清创等护理。

1.3 研究指标 出院前1 d观察效果,包括DVT发生情况及下肢活动能力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价:简式Fugl-Meyer评分法,0分-100分。100分为运动功能正常;轻度运动障碍96分-99分;中度运动障碍85分-95分;明显运动障碍50分-84分;重度运动障碍<50分[2]。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行t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VT发生率对比 A组DVT发生率0.00%(0/59),低于B组的5.08%(3/5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47)。

2.2 下肢活动能力评分对比 A组下肢活动能力评分(85.23±1.63)分,高于B组的(70.32±1.58)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50.450,P=0.000)。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病症,主要由暴力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下肢骨骼导致的损伤[3]。目前临床针对下肢骨折患者多采用下肢骨折术治疗,通过有效复位及骨折端修复来为骨折端修复营造良好条件,从而对其健康提供保障[4]。

临床治疗上,手术治疗即可使大部分患者对治疗效果的需求得到满足,但术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故而有必要给予有效护理干预[5]。综合护理模式是临床常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对患者身心状态及治疗方案进行评估,改善其负性心理及认知情况,减少内外在因素对其病情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确保治疗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DVT发生情况得到有效控制,DVT发生率(0.00%)低于B组(5.08%),下肢活动能力评定也显示A组较B组显著提升(P<0.05)。临床将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下肢骨折术中,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拟定护理措施,有效控制其负性心理及生理状态,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运动及饮食干预,以进一步对干预效果提供保障。

因而可认为,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干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DVT发生风险,并改善其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下肢静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