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2019-02-20刘丹
刘丹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冠心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通常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动脉血管出现狭窄、堵塞,患者发生了心肌缺血、缺氧等一系列症状,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据余太辉等[1]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患者治疗时,除了要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外,通过对其实施系统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92例为研究对象,就2种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2月-2019年3月,将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患者31例,女患者15例,年龄43岁-78岁,平均(60.5±7.4)岁;观察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18例,年龄45岁-78岁,平均(61.5±7.8)岁。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情况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其中包括测量血压、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医嘱用药等。观察组采用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其内容主要包括:①健康宣教。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应按照患者不同的情况,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②康复运动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评估,同时为其制定出科学的运动计划,运动活动应由简单逐步向复杂过渡,循序渐进;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按照患者身高体质量的恢复情况,开展适当的运动,如打太极、做操等方式,以提高患者体质。此外,护理人员还应陪同患者进行训练,以避免发生意外。③心理指导。由于冠心病的病程较长,极易让患者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对其实施心理疏导,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提高其相关工作的依从性。④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通过指导其食用一些瘦肉、蛋类及豆制品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提高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进行评定,包括4个维度,即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等,采用百分制评定,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2]。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1.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生理功能(49.57±3.94)分、心理功能(37.26±4.27)分、社会功能(54.39±5.41)分、物质生活(62.84±8.46)分;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73.41±5.18)分、心理功能(51.38±5.63)分、社会功能(67.19±5.97)分、物质生活(82.45±8.89)分。对照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一种心内科疾病,由于动脉硬化、动力性血管痉挛等因素,导致冠状动脉变窄,进而造成了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等情况,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律不齐以及心肌梗塞等症状。据颜羽等[3]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发病时,除了要对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外,通过对其实施系统心脏康复护理,不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还能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加快了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
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该护理方式通过有条理、有目的地采用康复评估、运动训练、饮食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实施康复评估,能够全方面地掌握患者信息,从而为后续的护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护理人员按照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开展适当的运行锻炼,能够起到增强患者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的作用。此外,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能够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从而可起到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的作用。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心理疏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提高患者的康复希望。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说明将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手术治疗患者中有价值,深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同。
综上所述,通过对冠心病手术治疗患者实施系统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极高。